谢一歌:忙着改校名不如认真创名牌
经过几轮改名潮以后,大学名字如今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引发“口水战”。比如,2015 年,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引得四川大学向教育部发函抗议。(2017-11-02 0来源: 新华网)
目前的高校改名潮,有点像前些年马季表演的相声《宇宙牌香烟》讽刺的那样:还是那盒烟,去年亚洲牌,今年宇宙牌,为啥销路好,不断换牌子。
名字和名称,其实都只不过是一个符号,目的是让人知道和记得。不论是国家、单位、学校和个人莫不如此。当然,作为公民个人取一个响亮易记、意义又好的名字,也未尝不可;作为单位、团体和学校,根据所属地区、工作性质、教学专业取一个恰到好处的名称也完全必要,如果原有的名称不能体现现有的内容和特色,确实为了单位、团体和学校的发展,也可以改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字,但是,今年有13个省份38所高校陆续加入“改名”大潮,其目的意义就变味了,实属多此一举没有必要。
高校改头换面,“拉大旗作虎皮”是高校改名的普遍心态,一心一意想升格提档,抬高身价,包装贴金,多找收入。无非是为了得到更高的行政级别,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招收更好的生源、制造更亮眼的“业绩”。根据常识,学院一般是专科,千方百计“往大里整”,学院升格为大学就能够与本科鱼目混珠,名称就好听多了,身份就高人一等或者平起平坐了;带市、区名的,尽量想挂个省名,挂省名的又想升级到大区域性或者全国性的则更好;师范类想去掉“师范”,职业学校不要“职业”。名字高大上了,学校原来强烈的地方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轻易改名字这一类换汤不换药的老把戏还是少玩为妙。
一所好大学是不会真正在乎名字。牛津、哈佛名字也不咋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并没有冠上中国字样同样是名校培养出那么多优秀学生,一所大学与其一天到晚别出心裁想着在名字上整点花样,不如实实在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准,搞好学术研究,在教书育人,多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方面下功夫才是正道王道,改校名不如认真创名校、创名牌,能够争创“双一流”大学岂不更好。
(作者 谢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