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乡情
中国人的节日大抵都是为了纪念逝去的先人么。——题记
在我的纪念中,清明的印象渐渐已落得模糊了。
南方的清明节,神与鬼似讲好了的,大多是阴雨连天,特别是农村,前日的细雨,已然将路变得湿稠不堪(南方的土大多是红土,很黏胶,一下雨,踩上去,土就粘着鞋,极难甩掉),翌日清早,穿着高筒雨鞋,打着雨筒伞,踱着泥泞的土路,深浅不一,踩上去噗哧的响,一不小心,滑将到路边的水沟里,打了一身的湿土,稍有的趔趄狼狈,但阻不了对祖先的思念。
小时候,每遇清明节,家乡的人们纷纷赶印“清明馃”,所谓“印”——老家那边的清明馃很特别,是用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过程很简单,将馅用馃皮包好后,放进一个刻着花纹的木质模子里(模子可以有很多形状和纹路,最后一个带有花纹的清明馃就出炉了。馅也分猪油和豆腐咸菜,还有用植物碾成粉的“绿馅”,什么植物如今已记不清了,特别有趣的还是,将粉团混了“洋红”,做成各种动物的形状,猪、羊、牛等,好似都用着祭祀祖先的,且还可以吃。
“上坟去咧”,在睡梦中隐约露出父亲的幺声,推开房门,被褥一掀,我梭鱼般的从床上跳将下来,洗漱一番,就在屁颠乐的跟着父亲脚后,嘴里还嚼着“清明馃”。需祭奠的坟位是有好几处的,高高的土丘就是祖先们的归位,有些需步行几里地,而多数因为年久无修,已被荒草湮没,祭台也被芜草占了地方,所以需要用火烧去,好摆放那边祭品,酒,清明馃,双刀肉,果品,一一摆起。酒是需要撒坟前,然后点香,等父亲祭拜后。我也规规矩矩的朝祖先们的归位拜上一拜,于是烧一些“锡箔”和“元宝”(南方的冥钱),在坟头包上用石块压放一张方形红纸(红纸的用处,至今我还未考证过),点起了鞭炮,于是周遭的亦相照应,整个村园将度过一个响炮天,甚为壮观。粗粗算来,整个祭祖需要半日的时景,回家的时候,从田里折一些水生植物,(那种植物有些尖硬,属何种何科,未曾查证),做成剑的摸样,插在大门的门扣上,为的是镇宅驱鬼之用。
长大了一些,到外地读书去了,因此很少回家过清明,也很少能吃到家乡的“清明馃”,真不知祖先们会不会怪罪,托梦于我,讼我之不孝子孙。如今,家乡的清明已经在我的脑子里淡去,好在可以写一些东西,将儿时的碎忆留下来,给我的子孙们,也算不为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