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随笔 >生活随笔 >说过年的那些事

说过年的那些事

2013-12-08 11:56 作者:文馨竹 阅读量:198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说到过年,我们自然会想到“除夕、年饭、春节、拜年”等等这些。对于大人而言,过年除了将屋内布置一新,备上一桌丰盛可口的年饭,意味着放假休闲,走亲访友;对于小孩而言,过年则意味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相对外地人而言,过年意味着归家团聚,重温亲情;对于本地人,过年更多的则是娱乐休闲乃至外出旅游观光;相对年轻人而言,过年是打牌娱乐的最好时节;对于老人,过年则是合家团圆,享受天伦之乐的欢乐时光;除此之外,对于商家而言,过年更意味着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对于电视传媒而言,过年就意味着要向全国观众奉上一台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将过年的普天同庆、欢乐祥和传给千家万户,带到大街小巷。过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的话题也是数不胜数,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行业对于过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意义,但不管是哪一类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过年都免不了要吃上一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拜个年,送个礼什么的。如果说过年的一情一景,一灯一饰,丝丝缕缕,点点滴滴共同谱写了“恭贺新春”的华美乐章的话,那么,团圆饭与拜年就成了这段华美乐章中永恒的主旋律。

过年,“吃”往往会成为大部分人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尽透着那么一股喜庆热闹劲儿,这可以算是中国民间过年的最大特点了。而一年一度的除夕团圆饭,在节日期间又更加显得重要非凡,热闹非凡。家人的团聚能够令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一家大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是一种幸福的时光。可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之近几年的暧冬,作为本地人,一家人都在本地,过年的气氛似乎不那么明显,那么热烈了。不过,今年长沙一场五十年难得一遇的罕见冰灾,似乎又让人靠得更拢,拉得更近了,一家人围坐火炉前,餐桌旁,看节目,拉家常,吃年饭,欢歌笑语,喜气洋洋,欢乐与祥和充斥着屋中的每一个角落,让这个天寒地冻下的不一样的团圆饭吃得更加的香甜可口,温暖如春,再想想那些因冰灾被困在高速公路上,无法回家的焦急过客,更是幸福无比。

今年的团圆饭与往年相比,除了天气异常寒冷不一样外,还有一点不一样的就是作为媳妇的我第一次在婆家浏阳过年。公婆原本都是客家人,因为历史的原因,一场大规模的迁移,自此从广东梅县迁到了浏阳农村,从此在浏阳安家落户,生儿育女,一住就是几十年,除了说地道的客家话外,还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浏阳话。因为是大面积的迁移至此,在此落户的的客家人不在少数,因此平时大多讲的都是客家话。以往总认为浏阳也属于长沙地区,应该跟长沙过年没什么区别,其实不然,尤其婆家原本是客家人,婆家的过年除了包含有浏阳人的习俗,同时还掺杂了客家人的民风。如各家厅堂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这一古老传统不说,就拿这团圆饭来说吧,在长沙,团圆饭一般以除夕这天六七点钟的晚饭也就是年夜饭最为隆重,早餐点心面粉带过,中餐也比较随便。而在婆婆家,因为过年放假,大家都不需要早起,早餐吃得较晚,但也会煮点饭,烧几个菜,中餐大多不吃,饿的话就吃点点心,或下几根面条,然后就开始准备下午四点一年中最为隆重的年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团圆饭。年饭,菜肴丰盛,鸡鸭鱼肉,米果、豆腐、酒水饮料,荤荤素素一应俱全。此外,浏阳作为烟花之乡,点烟花,放鞭炮成了浏阳人过年最大的特色,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烟花爆竹。一到过年,四处香烟缭绕,漫天焰火,鞭炮声不绝于耳。因此,在给祖先敬酒,先筛酒,再将酒洒地之后,开年饭之前,每家每户必定要放上一挂鞭炮。一到下午四点前后,门外,鞭炮声噼里啪啦此起彼伏,大地红白相间,红的是鞭屑,白的是雪,交相辉映;门内,灯火通明,一家老小举杯同庆,觥筹交错,欢声笑语源源不断,喜洋洋,暖烘烘,绘成了一幅美丽的“除夕之天伦之乐”,同时也配上了一段优美激昂的交响乐,叫人恋恋不舍,回味无穷。饭后点心也是别俱地方特色,有油炸晒番薯片、炒米糕、蒸糖糕等等,因为这些都经过事先风干日晒过,吃起来香香的,甜甜的,脆脆的,不油不腻,美味可口。并且这些都是早在年前专为迎接新年,家里的老人亲手制作,亲自烹饪的,香甜可口之余更添一份难得的温馨与珍贵,这可都是市场上买不到的,即使有买也不如此正宗如此地道,更买不到融与其中的那一份浓浓的亲人感情。

除了团圆饭,婆婆家的“拜年”也略显不同。长沙民谣“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可谓概括了长沙人的拜年风俗,初一初二都是自家人拜年吃饭,初三初四才出门走亲访友。在婆家浏阳,以客家人的民风,初一这天先在一个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早上吃素。饭后村民手提自制火箱(木制,形状像箱子,可当橙子坐,里边装有木炭,供烤火用),挨家挨户,相互拜年,互赠吉言,但不久坐。这时每到一家,这家的主人可以不泡茶,不端果盘,但不可不“打鞭子”(放鞭炮),以示尊重感谢。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仅女婿一人去,中午在岳父母家中吃饭,大多当天回来,有的还可能住上五、六天。婆婆娘家兄弟姐妹甚多,每逢初二中午,舅舅姨妈携同舅妈姨父连同小孩一块带上贺礼,先后到外婆家给外婆拜年赠礼,并在家中吃饭,一开就是两三桌,相比我们家亲疏人少,可谓热闹不凡。因婆婆家离外婆家很近,仅一路之隔,打对门,婆婆又是家中长女,在外婆家吃完中饭,打打牌,看看电视,拉拉家常,五点前后便一齐到婆婆家拜年吃晚饭。初二过后,客人渐渐少去,一般是走得较近,平日处得较好的亲戚朋友来家拜拜年。初三这天,除了亲戚朋友来家拜年外,还有一个特别的节目,更添节日气氛,那就是村民们自发组织的舞龙舞狮队来家绕上一圈,拜个年,赠个吉言。龙头狮尾都由村民自已装扮,每到一家,主家便会放上一挂鞭炮,给队首递上一个红包以示感谢。

随着正月十五元宵的闹过,这个与往年不一样的年也算过完了。然而,中国年年年过,迎来送往,辞旧迎新,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永远过不完的中国年,若一幅动人的画卷,似一段华美的乐章,有了它,城市每年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了它,亲情多了一份牵盼,得到升华;有了它,压力得到化解,信心得到增进。让我们带着新年的祝福,满怀激情,共同携手,再创08辉煌,期盼08年末贺岁之时,尽享丰年的累累硕果,重温过年的欢欣喜悦!

充满地方民俗气息,有很强的现场感!(作者自评)

其他人在看啥

    《说过年的那些事》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