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文学梦与初恋时光
1988年投稿认识先生,1998年做了先生的新娘,2008年我和先生结婚十年。
2008年3月28日,是我和先生结婚十年纪念日。
988年—2008年,《中学生博览》创刊20周年。
《中学生博览》,陪伴我和先生共同走过20年婚恋历程。
和先生在酒店共进晚餐后,散步回家,一气呵成此文。
——题记
在我博客里看到“金牛座老鼠”的留言,自称是《中学生博览》主编,并留下了联系电话。我先是一惊,可转念一想,不会是“真假李逵”?莫不是哪个网友来套我电话,我每次上博客,都是挂上文章就走,网上熟络的朋友除了名家就是同行,我一向很谨慎。
下了博客,我却放不下心,我对《中学生博览》有份特殊情结。可以说,我是看着《中学生博览》、《少年文艺》长大的。尤其91年5月在《中学生博览》上发表的《难忘的忘年交》,曾在全国中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收到了各地读者来信2000多封,至今这些信父亲都完好保存着。它是我年少文学梦中辉煌的一页,记录了我成长的足迹!这些成绩激励我在文学道路上不断的跋涉。
我放下手头的事情,在百度搜索“中学生博览”,查到了电话。我打进了电话,刚说一句,“这是中学生博览杂志吗?”电话那端的女士便问,“你是大连的雪里红吧?”我又惊又喜,我知道博客里留言的真是杂志社的主编宋怡明。(我此前已经通过长春一位媒体朋友得知了主编的名字,并看了她在网上的若干文章)我们都感到欣喜和亲近,谈话一点也不感到陌生,一交流,方知宋主编只比我大两岁,她是在“新浪博客”几百条关于《中学生博览》的信息中进入了我的博客。为了《中学生博览》创刊20周年的策划,联系以往杂志的小作者小读者,做一个相关的选题报道。我一改往日的矜持,跟她聊了好多,讲述了我对《中学生博览》杂志的深厚情愫,这份杂志对我的影响是很难诉说的。当时我写的《难忘的忘年交》,讲述的是我和辽宁电视台总编室江浩爷爷的故事,当年我才上初二,给《辽宁广播电视报》投稿,写的是电视剧《破烂王》剧评,长长8页稿子。江爷爷惊讶一个初中女孩子能写出这样的东西,给我写了一封信,给了莫大的鼓励和表扬,收到信时是大年初二,我兴奋得一夜没睡。后来和江爷爷通了好多信,对我的帮助和教益是很大的。不知现在沈阳的江爷爷生活得怎样。算来,他还是我和先生的媒人,当年我给先生报社投的稿子,就是他转交给先生报社的。
与宋主编的谈话,把我带回了难忘的少女时代,也想起来年少时执着的文学梦想和美好的初恋时光。是我写的那篇《十年相约---照片背后的一世姻缘》,让宋主编找到了我。她说,她看了那篇文章,很感人,也具有传奇色彩,是“新两地书”。我和先生的爱情传奇曾感动过很多人,初恋就能成功是我的一份幸运。文学和爱情是我腾飞的一双翅膀,缺一不可飞翔。所以我在博客的自我展示中这样写道:以文为生,以爱为生,情比金坚,心似琉璃。
我忘不了《中学生博览》带给我的快乐和影响,当时市里许多高中的学生都认识我,刊有我文章那两页,还配了“一个纯真小女孩的照片”。在众多读者来信中,还有情书,可惜啊,俺谁也没理,当时俺和先生通信已经两年了。传达室每天都有我上百封信,以致于十年后高中传达室阿姨一见我,就能叫出我的名字。而辽宁电视台的江浩爷爷当时也收到了全国中学生几百封来信。
一篇两千字的文章,竟收到全国两千多封读者来信,,足见《中学生博览》在全国中学生中的深远影响,而能在《中学生博览》上发表文章,在中学生眼里“那是相当牛啊”,小作者真是“太有才了”!
这篇文章让我在市里名声大震,我刚到辽师历史系报到,就有许多老师同学知道我,因为高中班主任丁世凯老师在我的档案里,装进了我所有初、高中时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和获奖作品的复印件。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遗憾,就是当年刊有我《难忘的忘年交》文章的《中学生博览》被我邮给在日本东京开中医诊所的大姑,我现在手里连复印件也没有。我向宋主编表达了我的愿望,希望能找到91年5月那期《中学生博览》,哪怕给我个文章复印件也好,它承载了一个文学女孩的文学梦想。
走了很远的路,我在寻找一盏灯。
文学和爱情,一生将我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