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一瞥初识西湖
四月的杭州,已有初夏的暑气了。虽然我们从更南面的南方来,我感觉杭州的气温和我们那里没有什么差别。看着和中国大部分城市长得差不多的街道和建筑,想着可以一睹西湖芳容,心中还是莫名地充满了期待。这盛满唐宋翰墨,六朝脂粉的西子湖,不知是怎样的文采风流,溢彩流光。车子在艳阳下穿行在车流人海中,但奔向的目的地却不是西湖,而是杨歧禅寺,据说这也是一方圣地。杭州我们只是路过,日程上仅安排了一天的时间,杭州的朋友们太过热情,大概是想我们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能留下更丰富的记忆和收获吧,可我的心却早已到了西湖。
吃罢午饭,车子从保俶路口进入西湖。一望无际的碧蓝一下子就呈现在眼前,眼晴一霎时竟然忙不过来,刚才车中还是笑语喧哗,谈笑风生的声音硬生生的停在了半空,没有落下,仿佛自来水管突然被拧住了阀门,哗哗声嘎然而止,人们不由自主地将头转向了左边,这动作真的没有人喊口令,但出奇的一致。良久,才有人说了一句:这是“断桥”吧?这时车内才重新活跃起来,议论声此起彼伏。我仔细地端详着这不知是否“古老”的小石桥,在这平凡外表的历史深处,曾经演绎了那样浪漫动人的故事。“白堤”连着“断桥”一直延伸到湖水深处,不知是否沿着这堤也会走入历史的深处。
我还在遐思中,车子已到灵隐寺前。传说灵隐寺灵验非常,香火鼎盛,当年东坡先生任职杭州时,多次到寺内为百姓祈雨,或许真的是先生的文章能惊天地、泣鬼神,也或许是先生的诚心感动了上苍,有几次风雨竟应声而至,久旱逢甘霖,对先生来说,大概更是人间快事。我或许是没有什么慧根,到这些净土圣地一般也悟不出什么,也只能是过其门而不得入其内。但这里古木参天,林间幽深清静,飞来峰苍翠如玉,山下溪水清明澄澈,真是夏日里的清凉世界。刚才大门外感觉还是人如潮涌,现在人潮好像溪流一下子溶入了绿色的海洋,变得无声无息,看着和桂林的山极为神似的飞来峰,我有非常亲切的感觉,好似他乡遇故知。何况山顶还有一方“无材可去补苍天”而被世人魂牵梦萦的“蠢石”,让我敏感的心徒然生出无限的感慨,我问陪同的杭州朋友,飞来峰有多高,她说,也就几百级石阶,百十米的高度。我兴趣大增,问同行者中有谁愿登飞来峰,可惜没有人答应,有的人更愿意去烧香,不知大家是没人想起那块石头还是对那场梦没有兴趣。
从灵隐寺出来,车又绕着湖岸行进,一个个大名鼎鼎的名字从眼前闪过,终于车子在湖边停下,我看了下时间,下午三点多了。走过一座九曲十八折的水上曲廊,前面就是“柳浪闻莺”了。万千的柔丝在风中翩翩起舞,走在这绿色长廊下,遥看湖面,阳光下,湖水波光粼粼,金光万点,远处的雷峰塔文采辉煌,对岸栖霞山翠如眉黛。柳荫下,三三两两的游人或行人悠然自得地漫步其间,我一颗飘浮澡动的心慢慢平静,仿佛温润的湖水慢慢在心中弥散开来,有一种清凉的感觉。我一直对柳有一种迷恋的心情,任何湖水,如果没有柳丝作伴,肯定会缺少灵性,缺少柔情。古人说:竹柳是世间的君子,想想看湖水温润深婉,柳丝柔姿曼妙,这是怎样的天作之合。飘柔的柳丝不时从眼前拂过,太阳不知不觉飘向西边的丛林中,光线变得柔和起来。我们都沉醉在这无限的美妙意境中,这时,同来的肖小姐坐到湖边的长条椅上,把相机递给我说:“来一张”。取景框中的湖水宽阔幽深,没有尽头,头顶的柳丝柔情万种地倾诉着,横穿而来的阳光温柔地镀在条椅靠背的横条上。久久地,她就这么坐着,坐着……这个背影在我的心中也定格了一帧色彩丰富的“剪影”。
东坡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我更偏好雨中的湖山,在这万千柳丝下,我希望如果再来西湖,能有充裕的时间,能看到烟雨迷濛的西湖。
2008-1-10
初到西湖,并且只有几个小时的短暂时间,连走马观花式的观赏都不可能.西湖太丰富,太精彩,而我的感觉太迟钝,走过之后,只剩下这点零碎的记忆和无限的想像,并留下今生的期待.(作者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