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随笔 >生活随笔 >永远的故乡——我和故乡的作文

永远的故乡——我和故乡的作文

2013-12-11 17:06 作者:沙都 阅读量:120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人的一生精神与肉体是分不开的,当我的肉体一诞生,走向我灵魂深处的道路便也就开通了,在护士剪断我脐带的同时,我心灵的脐带开始和我纠缠,我的第一声啼哭曾非常嘹亮地响在我故乡的上空,从那一刻起便注定了存在于我和故乡之间的一个命题,我能走多远。

我在18岁那年离开了故乡,背着简单的行囊,当故乡在列车的车窗外离我越来越远,我的眼睛是潮湿的,那是我第一次离开故乡,在此之前我所有的记忆都与故乡有关,我的灵魂是在故乡开始铸造起雏型,并且十分坚固。故乡淳朴的民风所赋予我的热忱忠厚的性格,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了许多次伤害,但更多的是让我受益无穷。多年后,我每每回忆起故乡那座以出产煤炭而出名的小城,心里有许多的话,却无从说起,小城真的无故事吗?还是我固执地想把故乡概念化地进行描述?这让身在异乡的我十分困惑,就象一个迷路的孩子,可我深知,再不会有母亲在傍晚的时候四处喊着来寻找我,我只能尝试着在与灵魂深处的谈判中,让已经被我一次次地织补,有些面目模糊的故乡更加清晰地浮出水面。

究竟是谁第一个发现了故乡地下丰富的煤炭资源已经无法考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很久以前,故乡是一片森林,并且十分壮观,后来发生造山运动,那些森林被埋于地下。幼年的我总是喜欢在那些乌黑发亮的煤炭中,寻找那个远古时代留下的痕迹,大块的煤炭中总是有一些精致的纹理被我想象成几片树叶或者生物的骨骸,我喜欢把它们收藏起来,它们就象一本书在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故事,可故事的结局却总是被母亲付之一炬,母亲说这些就是煤,是用来烧火的。母亲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在故乡的百里矿区,煤实在是太平常了,每天都有上万吨的煤从故乡运往祖国各地。

我的父亲是一名矿工,我童年经常看到他在早晨顶矿工帽穿着黑灰色的工作服,和一群同样装束的人有说有笑地坐着缆车到几百米深的地下,他们头上闪烁的矿灯映着一张张生动的脸。那些脸有许多我是熟悉的,他们曾无数次地出现在我们家的餐桌前,大声地谈话,大碗地喝酒,他们吸一些很烈的旱烟呛得我透不过气来,他们有几分粗暴地来亲我的脸,粗硬的胡荐刺痛了我,我放声大哭。他们的儿女也和我一样喜欢怯生生地躲在他们身后,嘴里啃着他们中午节省下来的保健饭,有时是一个肉包子,有时是一个糖酥饼,于是在我的记忆里那些脸与故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父亲每天要去工作的地方对我来讲一直有几分神秘,有几次我就站在矿井前方,看着那深不见底的巷道,感觉象一张血盆大口,在它面前人显得那样单薄,生命那般脆弱。故乡人最怕的是警报声,因为那代表着又发生了事故,也许是塌邦,也许是瓦斯……。于是故乡立即被不祥的氛围所笼罩。

父亲上班的矿井就有一个这样的警报器,只要它一响起,母亲和父亲同事的家属一个个就会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年幼的孩子发疯似地往矿井跑。矿井口边挤满了人,人们互相传递着确切和不确切的消息,母亲和所有人一样焦急地望着矿井口的巷道,祈祷父亲能够平安归来,终于有人上来了,马上被围在了中央,于是一些消息被证实着,于是便会有撕心裂肺的哭声响起,便会有人过来劝解,寻找出千万种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猜测。

父亲见到我和母亲总是先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他的脸上和衣服上粘满了黑黑的煤尘,让我分辨不清他的面容,我有些惊恐地着他再看看母亲,我看到母亲的手紧紧地抱住父亲粗壮的胳膊,再不肯松开。

直到今天我每次看到煤,所会感到它是那样地厚重,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矿工家人的牵挂和悲伤。而做矿工的后代,我在一次次生与死的惊恐面前成长,矿工的坚毅勇敢豪爽的性格随着岁月沉淀在灵魂里,那是故乡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

说起来有点愧疚,我一直搞不清故乡对于煤矿的开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关于这个问题的最初记忆是在故乡一个被称为“万人坑”的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里,那里记载了日本侵华时期在故乡疯狂地掠夺煤炭资源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人曾将因劳累、疾病、事故死亡的矿工尸体集体埋在一个又一个坑里,累累的白骨证明着故乡曾经的伤痛。纪念馆据说最多一天接待过来自祖国各地近二万人的参观,那是故乡的一个滴血的伤口,那里停留着千万个呻吟的亡灵,而正是因为这些故乡才是坚强的,它是我们这个多灾多难而永远不知屈服的国家的一个缩影。

我的爷爷也是一名矿工,从十五岁起他开始和黑色的煤炭打交道,煤矿伴随着他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直到故去的那一天他对身上每条伤疤的由来还都记忆犹新,他一次次地与死亡擦肩而过,这让他在真正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显得十分从容,他的目光深邃得如一条悠长的巷道,那里回响着他极有旋律的足音,他依旧穿着那被矿灯盒泄露出的硫酸烧得千疮百孔的黑灰色工作服,腰挺得直直的,头顶的矿灯照出一道明亮的光束,落在深深浅浅的前方。

爷爷的病床旁的桌子上摆着一幅发黄的黑白照片,镶嵌在一个很精致的像框里,照片上有很多人,那时还很年轻的爷爷也在其中,照片中的最前排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照片的最上方是一行字-----“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在京受毛主席接见留念”这是我最早认识的一行字,童年时并不识字的爷爷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给我听,每次看到照片,爷爷的眼睛就是闪着光亮,那是属于他,更属于故乡的荣誉。

故乡的荣辱,仿佛是一道风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露天煤矿和高高耸立着烟塔的电厂,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乃至亚洲也是排在前几位的,而如今在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故乡显得有些苍老了,因为故乡的一切都与煤有关,故乡人热爱煤,称其为“乌金”,而煤作为一种非再生能源,它是有限的。扑面而来的市场经济和煤矿产业的萎缩让故乡在经历了阵痛和反思之后,在为发展新型产业而忙碌和奋斗着,故乡人称之为“第二次创业”,这对于故乡来讲也许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或者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而身在异乡的我却无能为力,这必然会让我一生羞愧。

我似乎注定是要离开故乡的,因为我曾对流浪充满向往。今天,关于故乡那些不规则的街道,秋天四处飘舞的杨絮,浓郁的乡音等,我无法一一把它们记录下来,每天用煤气做饭的我甚至对于煤也开始淡忘了,而对故乡的理解却越来越清晰。故乡决不是一张单程的车票,我的回归之路精彩而喧闹,那是我生命的起点,在我向生命的终点行进的过程中,我总是忍不住要回头张望。我曾无数地幻想过,一个夏天的午后我穿行在故乡的土路上,路两边是浸在静谥里有些脏乱的街市,而我作为一个平凡的故乡人亲切而极其自然地与其融合。我曾梦见过自己又再次站在那个矿井的门口,而矿井里却阳光明媚,我的父亲和爷爷挤在一群人里,脸上挂满煤尘地谈笑着出现在我面前。当我与这些海市蜃楼般的景象重逢的时候,我的心情如此美妙,仿佛在细心地体会着一杯陈年的酒一样香醇。

当年我离开故乡,只因为外面的世界充满诱惑,对此我曾是那样的不安,可我还是离开了故乡,义无返顾地离开,坚定得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城池。离开故乡的日子,却发现心若飞鸢,故乡是一条细细的线,沉重的乡愁却总会将我固守的城池攻陷。

我与故乡遥遥相望,我站在地图前看着那个鲜亮的名字一个人发呆。我在电视里关心着故乡的天气,仿佛有着切肤的冷暧。妻子时常说,你又想家了吧。而故乡对于我来讲不再只是一个家的概念,在我的心灵深处无时无刻不在与其长相厮守着,在我们之间绝不会存在背叛和遗弃。这样看来,我与故乡之间我究竟能走多远,已经不是问题的关键了,也许我不再是原来的我,而故乡却是我永远的故乡。

其他人在看啥

    《永远的故乡——我和故乡的作文》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