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风景
(一)
熙熙攘攘的菜市场,来了位卖胶水的小商贩,天天在那儿吆喝。从白天到晚上,不知疲倦,风雨无阻。我惊异了他吆喝的艺术,通俗易懂又平仄分明,充满韵味。
抽烟伤肺,喝酒伤胃,打麻将赌博扰乱社会,买支胶水最实惠。质量好,价不贵,两块钱一个,三块钱俩。两块钱它不算啥,买不住几斤老黄瓜;三斤苹果二斤梨,吃完它就变成一堆泥;两块钱谁都有,不耽误你吃肉喝啤酒;两块钱不算贵,买不住冰箱和冰柜;两块钱,不算钱,溜溜达达就花完,两块钱要是舍不得花,一辈子你也难当那企业家……
这位商贩看上去三十多岁,长的朴实憨厚,个子不高。他坐在一只小板凳上,双手忙个不停,一会儿粘皮鞋,一会儿粘盆子。他吆喝的声音也不大,细细柔柔,象念诗歌一样,听上去非常熨贴。不时有大妈、大爷买他的胶水,他一手接钱,一手递胶水,嘴里还不停歇:
山外青山楼外楼,粘粘补补不用愁。月儿弯弯照九州,鞋子烂了不用去修。能粘金那能粘银,能粘你家的聚宝盆;能粘铁能粘铜,能粘盆上的大窟窿。从北京到西藏,新老口子粘出来的效果都一样;从北京到沈阳,鞋子烂多长给你粘多长,一直能粘到太平洋……
也会有急着去上班的年青人,走到这里停下脚来问他,立马能粘好皮鞋吗?
现烂现粘,不耽误你上班。莫犹豫莫徘徊,用时再买你找不来。干啥事不能前怕狼后怕虎,买支胶水还做不了主……
买菜时我常常站在那里听上一会儿。听说他来自附近贫困山区,常年在外卖胶水,靠着一张嘴巴挣钱养家。现在,家里已经盖上了小楼房。
南边粘到海南岛,老外见了都说好。产品销到那华盛顿,小布什总统都没疑问。产品销到那台湾岛,粘住台独跑不了……
听着听着,愈发觉得这吆喝声象歌声一样悦耳,那应该是从他心底里发出的最动听的旋律。有这样的旋律在心头荡漾,人生的风雨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是一种拒绝向生活投降的宣言。对于这些小商贩来说,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抗衡生存的危机呢?最简单的劳动体现了最朴实可贵的人格。即便命运已背叛了他,但劳动是他最后的保护神,劳动的力量的无穷的。
劳动的歌谣在城市的上空回荡。劳动的歌声最优美动听。
(二)
冬天下大雪的时候,大街上有一位光着膀子跪在地上不停磕头乞讨的老汉,吸引了不少行人。下这么大的雪,天这么冷,老人跪在雪地上乞讨,叫人目不忍睹。老人面前的碗里,堆着不少零钱。
有一天,又路过那里,发现老人正和一群行人聊天。老人看上去精神很不错,说话的声音也蛮洪亮。
“你咋不穿衣服呀?你冷不冷啊?”
“冷了磕快些,俺老师教我的,磕快些就不冷了。”
“你还有老师啊?”
“有啊,不投老师会行?磕头你不投老师,没老师教不中,要不来钱。”
老人的话引来一阵笑声。大概谁也不会想到,一个乞讨的老汉还会有这样的故事。
老人豫东口音,据他自己说,由于家里孩子不孝,没人管,他就出来乞讨了。
“我跟俺老师学了两冬天,一夏天,才学会这一招。你看我,又不呼歇又不喘。”老人兴致很高,继续说。
“那你为啥耍光膀子呀?不冷吗?”
“穿上衣服谁还给你钱呀?磕快了就不冷,磕慢了就冷。越快越不冷,这是我练出来的功。头不晕,眼不花。”
“要是这一招再不灵咋办?”
“要是不灵了,就泡点洗衣粉,加点水一喝,绷住嘴,闭着气,装羊羔疯。但是这一招只能撑一个小时,那沫流完就不中了……”
“哈哈。”行人又一阵大笑。
我听得心里隐隐作痛。
这时,老人又从兜里掏出了烟,点上。
“你吸的还是好烟呀,大爷。”一行人惊呼。
“两天一盒。”
“都知道你这样,谁还给你钱呀?”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个城市顶多呆两月就要挪了。”大爷肯定地说。
“一天能要多少钱?”
“一天能要二三十块,吃吃,花花,再存点……”
我再也听不下去了。我挤出人群,快速地走掉。
我不想说什么。
我只是告诉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在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