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的日子:“一寨两国”同一民族,同饮一井水
我们走的这条汽车道一直是沿着中缅边界的,旅游汽车一直沿着中缅边境线飞驰。何师傅不时地告诉我们:那一块开着油菜花的农地是缅甸的,看那一根边界界牌……。其实边境线可不像我们看地图那样能看到“线”,它实际上是看不见的,但又实际上是存在的。走在路上根本分不清哪是中国哪是缅甸,只知道我们走的马路是中国的。边境线除了界牌以外就没有别的,边境线是如何划分的我们就不知道了。我们走的汽车道,离边界最近的可能才几十米,最远也就几公里。
何师傅一路上津津乐道的是所谓的“一坝两国三城”和“一寨两国”。“一坝两国三城”即一个瑞丽坝(就是盆地),中缅两国的瑞丽、木姐、南坝三座城市,这是我们无法看到的,只能意会。我们要玩的一个重要景点就是“一寨两国”,一个村寨,一个民族,却是两个国家。现在这寨子已成为到瑞丽的旅游地方,居民也就吃“旅游饭”了,他们种不种地就不得而知了。看了“一寨两国”我们就对“一坝两国三城”等等有了深刻印象。
进寨子参观得买票,买了票后就有一导游小姐领着参观。给我们做导游的穿着傣族姑娘的漂亮服装,她也是傣族人,年轻漂亮,一口普通话比我讲的强多了。每到一处她都会详细介绍,对我们问的也是有问必答。
在这“一寨两国”中最大的看点是:一寨两国、一井两国、一户两国、一个秋千荡两国。从中可看到傣族风情。
寨子的大门楼修得很漂亮,具有那里的民族特色。进门后的欢迎长幅标语就说明了这村寨已不是普通的村寨,是旅游专区了。路是水泥路,宽阔平坦,可以行使汽车,当然我们的车不可能进来,领导人来就另一码事了。
路边村民的住房保留了原有的样式,不过明显有修缮的痕迹,村里没有破烂房子和脏乱的垃圾堆。在每一栋住房前都有一块路牌,相当于我们城市里的门牌,也是数字编号。在一进去左手第一家门口就有一中年妇女在卖小食品,卖给游客的。她家的“门牌”上写着“银井一社101”,“银井一社”上面还有一行缅甸文,这是我猜的。不是傣族文字,因为傣族文字里面圆圈圈多。我们开玩笑说,只要会画圆圈圈,就会写傣族文字。这时我们才知道这村寨叫“银井寨”,缅方一侧叫芒秀。至于“一社”是什么意思就不懂了,可能是路的编号?在她家的对面的住家就是“银井一社129”。
寨中的国境线以竹棚、村道、水沟、土埂为界,在71号界牌那里是一条马路为界。这些“界线”,把一个村寨划分到两个国家。中国的瓜藤常常爬到缅甸的竹篱上去结瓜,缅甸的母鸡常常跑到中国居民家里生蛋,两边的村民们经常穿越神圣的国境线,没有人管,但游客就不可以了,警示牌在重要地方在“警示”着你。寨子两边的老百姓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他们是同一个民族,同一种语言,同一种信仰,同住一个寨,同饮一井水,同赶一条街,和睦相处,的确是一天下奇观。
导游小姐介绍一户人家时,上楼梯后看到两个瓷壶,说里面装的是水,一个给客人或过路人喝的,一个是自己人喝的。这在寨子里的路边上也到处可看到在凉亭里有凉水壶,供游人或过路人喝水用。这说明傣族人民的好客和用心良苦。这楼的楼上本来是卧室,现已成展室。展出他们的常用物品和使用的工具等等,从中可了解傣族人的生活习俗。楼下原来是饲养家畜的,现在成为客厅和厨房。在客厅里我们看到主人在接待客人,客厅里也有电视机、饮水机等。厨房在另一头,也很大,可能是烧木材或木炭的。
本来村里有一户人家,其房子跨越国界线,厅堂在缅甸,卧室在中国,是奇特的一院两国的景点,据说他家院中立着中缅边界上的84号界碑。现在房子还在,还称“一户两国”或“一院两国”,但是房子已经搬迁了,掉了方向,“84号界碑”也没有了。为什么要搬迁,导游小姐说不知道,不过说搬迁没有多久。现在我在网上查到了原因。原来是我国和缅甸达成一项协议,就是在边境线两侧二十米之内不能有任何建筑物。
我们没有能进房子里去参观,因为在房子前有一小广场,这里已是表演文艺节目的地方。我们到那房前时,那里正在举办文艺表演。我们看到一小伙子跳孔雀舞,其身体之柔软让人吃惊。杨丽萍的孔雀舞全国人民都很熟悉,不过她是大理白族人。瑞丽是孔雀之乡,瑞丽人跳孔雀舞也理所当然。在这“一户两国”之前我们还看了好几个节目,都是舞蹈,有单人舞,有集体舞。房前有太阳伞和小板凳,看的人较多,有游客,也由村寨的居民,里面有没有缅甸的傣族人我们就辨别不出了。缅甸其它民族的人好认,他们服装不一样,皮肤特别黑。
另一个景点是“一井两国”,那是两国共饮一口井的“中缅友谊井”。在井的“中方”一边刻有“共饮一井水,胞波情无限”的对联,在“缅甸”一方也有两行缅甸文,估计也是这意思。中国人在这边打水,缅甸人在那一边打水,两边都有打水的竹竿和水桶。现在井上盖有一小亭,亭顶是宝塔状的,最顶上是一小尖角,很有意思。在亭的正面刻有“一寨两国水井”,其左边是一行缅甸文,右边是傣文,都是竖写的。在井前的两侧各有一个像杂技演员用的大陶罐样的大罐,不过是石头制品,不是陶质的,一个上写有“中国”两字,一个上写有“缅甸”两字。其下部有一个出水口,是一个龙嘴。大罐里有过滤水的石块沙子之类物质。井水较混,打出后倒到里面,从龙嘴里流出的就是清净水。导游小姐打了两桶水,倒在写有“中国”的那大罐里,淌出的水异常清净,我们喝了,觉得“甘甜”。井是哪一年挖的,没有提示,但肯定是解放以后中缅建交后挖的。其实井在中国界内,在71号界牌附近,缅甸人要打水得走过边界到中方境内。
71号界牌那边是一条马路,马路上可看到运送甘蔗的缅甸货车在行使,也可看到双方有人员来往。
绕过“中缅友谊井”和“一户两国”往南到了一个用竹子搭成的秋千架,架前一块大石头上刻有以下文字:
“亲爱的朋友,欢迎你来到祖国西南边陲最前沿――一寨两国。这里与邻国缅甸一线之隔。坐上秋千,你就可以飘越国境线,同时你还可以得到傣家小卜哨真诚的祝福,包您一生平安,万事顺意。难道你不想一荡为快,接受这美好的祝福吗?”
看到这样的提示,还能不去荡一下,享受“飘过”国境线的快感吗?所以我们三人一一上了秋千,在国境线上飘过来飘过去。按理来讲,在国境线上空过去是“侵犯领空”,不过这种“侵犯”没有“制空”本领,也就不追究了。就像我们在71号界牌那边照相,已是越过国境,但也没有追究的,因为知道这不是“偷越”国境。不过我看过一电视剧,说一个在中俄边境巡哨的中国边境战士,在大风中死死抱住界牌不让大风把自己刮到界牌的另一侧,最后冻死在界牌边上,表示一种宁死也不过边境的民族气节。
那天,天空晴朗,蓝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白云,我在我的日记“云南的蓝天白云,我喜欢我钟爱”中已有描述,也有照片。那时的天空更是分不清哪是中国哪是缅甸,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情义在这“一寨两国”里,与两国的国旗一样在共同的蓝天下飘扬。
中缅边界两边的居民大多信仰佛教,特别是傣族人,据说是“小乘佛教”。何师傅说,在每一个傣族村寨里都有庙宇。所以我们在瑞丽的一天游和第二天的缅甸一日游,经常游览庙宇――那些较大较有名气的庙宇。
在看完“一寨两国”后我们来到建于清末的“喊沙奘寺”,这是那天我们看的第二个庙宇。和别的庙宇一样,其主要殿堂在楼上,要脱鞋才让上去。殿堂里面的大佛好像是释迦牟尼,我不懂佛教,好多佛像不认识。这里最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大佛前有我国已故伟人的大幅照片和一组国内外叫不出名字的名人的照片。照片都镶在镜框内。在照片的前面居然都有“功德箱”,“功德箱”里可看到有人民币。他们是走下神坛的伟人,在这里却被当成“佛陀”成为“敛财”的工具,岂不痛哉!与别的“功德箱”不同的是,在“功德箱”上面有一瓶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