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善意遭遇信任危机
一次,和朋友谈起帮助别人的方式时,他说,自己以前常帮助别人,但他喜欢看得到,又不张扬的帮助方式,既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心里也有一种成就感。
我想起了我们班的一个男孩子。那孩子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父亲在郑州做生意,母亲在家照顾孩子,很幸福的三口之家。但飞来横祸,三年前父亲出去散步时,把钥匙忘在家里,他从四楼向三楼的房间里跳时,不慎掉下来摔死了。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孩子的母亲只得靠打零工,挣来微薄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来扶养孩子。
我向他提议,那就帮助一个孩子完成学业吧。那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将来一定能回报社会,这是你看得见的成绩。朋友听了欣然地说,他一直有一个愿望,能找个自己喜欢的优秀的男孩子来帮助他完成学业。
我马上跟孩子的母亲联系,把情况告诉她,那位母亲很爽快地答应了。我觉得很有必要安排他们见上一面。双方能坐下来了解一下情况,并谈谈各自的想法。双方也都很乐意。多好啊,我既了却了朋友的一桩心愿,又让那对母子从中受益,一举两得,我很高兴自己促成了一件好事。
没想到,过了两天,那母亲告诉就,这事算了吧。如果自己的孩子让别的扶养,将来怎么报答人家呀,这样的人情债我们还不情。我奇怪地问她,没有人让你还人情债呀,帮助受助,是两厢情愿的呀。可那位母亲决心已定,坚决不愿接受朋友的帮助了。
由此,我想到前一段时间,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家长给学校捐树的事。那天下午,有个家长给我打电话,说他接了一个工程,工地上有几十棵松树和柏树,品种很不错,在市场上可以卖几千块钱呢,看到我们学校的走道上绿化不太好,有意把这些树捐给学校。这么热心地支持学校的工作,我真为我们班有这样的家长而感到自豪!我很高兴地把校长的电话号码告诉他,让他给校长联系。没想到第二天,那位学生很失望地告诉我,校长不要这些树,怕种上树苗影响一楼采光。这显然是很牵强的推拖理由。仔细琢磨之下,可能校长怕接受了捐助以后,以后家长会向学校提出什么让他为难的条件吧。
两件事结合起来考虑考虑,我想,大概是善意遭遇到了信任危机,让人感觉到那么无奈。毫无疑问,朋友和那家长需要帮助,但为什么要拒绝呢,究其原因,我想应该是对对方的不信任,害怕将来对方需要报偿。所以,即使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善意资助,也被拒之门外。
在大谈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如果人与人之间连最起码的信任都没有,和谐二字从何谈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