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日记 >日记 >送礼的学问

送礼的学问

2009-06-09 19:14 作者:张去病 阅读量:2405 推荐1次 | 我要投稿

端午节时,妻子说:你提点儿东西去领导家看看去,以后好在工作中照顾一下。我说:不去,拉不下那个脸。妻说:送礼你都不去,你还能干什么,没······我立刻打断她:别说了,我去,我去。

然而,我终究没有跨进领导的家门,提着东西又回来了。妻说:······没用的东西。我说:您老说的对,没用,没用。

记得坐车路过簋街时,一礼品店外墙上正大光明的写着八个字:收礼无罪,送礼万岁。本来这句话从“礼尚往来”的角度来讲无可厚非。中国自古就有这样的优良传统。每逢佳节时串亲访友,交流感情,是一件很惬意的事。虽然也提这东西,可是并不尴尬,拿去就行,也不要求朋友回礼,心中坦然。然而,仔细的又思量一下,这句话如此的冠冕堂皇,难免有为“送礼受贿”张目的嫌疑。

据《中新网》报道:原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邵某收受贿赂。邵某在1985----2008年之间,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813万元。这收礼的我并不在意,而关于送礼的我就想不明白,他们这礼是怎么送出去的?

据《新华网》报道:安徽巢湖6名官员买官被免职。其中一位花了2000块钱就买了个副局级的干部。一位网友评论说:才2000块钱,我也买一个。看来,这个网友想简单了。送礼并不在礼的多少,最重要的是能够送出去。那个官员深通送礼之道,花小钱办大事。曾经北京电视台的《五星夜话》中,一演员大谈送礼之道。他说:送礼的最高境界就是烧冷灶。先要慢慢的喂,喂熟了之后不用你去惦记,他自己就回来找你。旁边坐的导演接下话茬:你喂了我多少年?

现在我有点儿明白了,邵某人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给喂起来的,然后主动的为他们谋福利。也可以看出那些前仆后继的送礼人的手段之高明,20多年间,竟然做的天衣无缝,滴水不漏,着实厉害。虽然不免东窗事发,但是这样的技术堪称一绝。

看来,送礼首先最重要的两点:一是不要脸,二是二皮脸。自命清高连送礼的初级证都拿不到。其次,送礼的手段要从小处着眼,不能显山露水,这样收礼的不会觉得明显的在收礼,但又感觉欠送礼的点儿什么。最后,送礼要模糊目的,不能让收礼的感到一种不办不行的压力,减少阻力。

本质上讲,送礼就是送债务。后来,我对妻子把以上三条一讲,妻子说:没想到,你送了一回礼,倒是送出学问来了,赶明儿你再去一趟。我赶忙摇头:不去,不去,打死我也不去!妻子一指我脑袋,爱去不去,又不是为我。

其实,送礼本身就是一种隐性交易。即使在原始社会中,送礼就是通过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进行的,其动机就是:我把剩余财富分给别人,以便在我需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剩余财富。在现代社会中,送礼的经济属性并没有改变,收了别人的礼物就等于签订了一款隐性契约。在制度经济学中,隐性契约的表现形式就是隐性债务。即送礼者已经成为收礼者的债权人,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就需要收礼者的回报。

送礼难,收礼亦难。不送不收,两全其美。

其他人在看啥

    《送礼的学问》的评论 (共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