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是对是错》之六十四
是对是错
石柏甘泉/文
六十四
汉代大将军霍去病墓,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使人置身其间,就能感受到为了汉室江山,抵御外寇的民族英雄主义情怀。
霍去病十七岁随他的舅舅卫青大将军出征,讨伐匈奴,屡战屡胜。特别是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一带,纵横驰骋,决胜千里,将匈奴主力横扫无遗,从而彻底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为汉武王朝巩固、开拓西北边疆立下辉煌战功。
武帝爱才,待霍去病情同父子。但是不幸还是发生在公元前 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二十四岁。
哎!又是一个英年早逝!好在霍去病大器早成,没有留下壮志未酬身先去的遗憾。从这点上来说,霍去病又是幸运的,君不见,古往今来有多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啊。
不过,无论霍去病成功有多早,也不该成为他英年早逝的慰藉呀!真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就像把一个完整的人生突然拦腰截断,真是悲惨至极。盼盼突然认识到,能平安健康地活到七老八十,也是一种人生的成功。
据说,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抱着还未满月的霍去病入宫,去探望贵为皇后的妹妹卫子夫。路过武帝殿前时,这个婴儿突然放声大哭。偶感风寒,正卧床休息的武帝,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这猛然间的“哇哇”大哭,惊出了一身冷汗,感冒竟不治而愈了。武帝十分高兴,忙召卫少儿入内,并抱着孩子玩了一阵。当得知孩子还没有取名时,武帝就为他取了一个非同一般的名字“去病”。
没想到,霍去病能去得了汉武帝的病,却去不了自己的病。
年仅二十四岁,便病死于祁连山。这位杰出的青年军事家,虽然在战场上仅仅驰骋了六年,却四次领兵出塞攻打匈奴,共歼敌十一万多人。
他是一位军事奇才,汉武帝常常劝他学习《孙子兵法》,他却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何必定拘古法呢?”他是凭借随机应变,勇敢神速,战无不胜的。
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卓越战功,特意为他在长安建造了一座豪宅。可霍去病却豪迈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传诵千古的名言,激励了我炎黄子孙多少代热血儿女,为抵抗外辱前赴后继。
对于这位名将之星的过早陨落,汉武帝悲痛万分,下令边界上五个郡的匈奴移民,穿上黑甲,护送霍去病的灵柩回长安。他还命令在自己的茂陵旁边为霍去病修建了这座形状象祁连山的坟墓,以表彰他的不朽功勋。
所有监造的官员、设计师和各类能工巧匠,都围绕着“为冢像祁连山”的圣旨大动脑筋。他们在一个月之内,就造起了这座祁连山墓。又在一两年之内,创作出巨石群雕兽像,置于墓冢上下,这样从静态到生态就真像祁连山了。
霍去病墓的群雕兽像、人兽相博的艺术造型,在今天看来,都是叹为观止的“国之瑰宝”。这些石刻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手法简练,形神兼备,个性突出,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艺术珍品,有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短口鱼、长口鱼、獭、蝠、左司空刻石和平原刻石。
其中“马踏匈奴”、“跃马”、”卧马”,这些以马为主题的石雕,最受历代学者的推崇。“马踏匈奴”为墓前石刻的主像,长1.9米,高1.68米,为灰白细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尾长拖地,腹下雕手持弓箭匕首长须仰面挣扎的匈奴人形象,是最具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有专家认为这些“马”的作品,可能出自汉武帝的授意。因为汉武帝痴爱宝马,天下闻名。还是这位“略输文采”的汉武帝,曾因为得到了宝马、良驹而两次作诗。茂陵还出土了一件“鎏金马”,史书记载其以西汉时大宛国的汗血马为原型精制而成。这件国宝,想必也是当年汉武帝的爱物吧。
霍去病墓的石刻和霍去病这位名扬后世的一代名将很相配,都是稀世国宝,独一无二、绝无仅有。
看来,一个人去努力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成为国宝级的人物,做出能推动历史进步的丰功伟绩,流芳千古,可真好啊!
虽然小草也有小草的作用和快乐,但它永远享受不到花的香,树的高。
人在一切皆有可能的,可塑性极强的年轻时候,必做一道有关人生地位的选择题:草、花、树?
可叹的是,大多数人,还没尝试,还没努力,还没认清自己的潜力,就选择了此生只能做默默无闻的小草。
盼盼是一定选择成为鲜花,成为大树的人,她笃信“志当存高远”。如果不成,再回来做小草,才能做到安心地融入绿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