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香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大地复苏,草木经过一冬的休眠,憋足劲地冒出地面,速速地往出长,千山披绿,万豁泛青,整个大地生机勃勃,风光无限,真应了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各种野菜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地拱出地面,露出了自己稚嫩的身形,甚是招人喜爱。这时候,大街上,菜市场里,公路旁,多有贩卖山野菜的农人,卖者众多,买者云集;一些空闲人员,诸如老人、小孩也三人一伙,五人一群的结伴而行,在山林里、小河边,脚穿运动鞋,头戴遮阳帽,手提点锄和竹篮,一起寻找各种野菜;不少上班族,在节假日、八小时之外,也和家人一起上山、下河找野菜,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他们在春日里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野菜是与人们种植的菜相对而言的,它不需要人们种植,也就不需要人们施肥、浇水、除草、收割,它生长在野外,自生自灭,任凭风吹雨打,寒霜雨露,不该其性,它没有污染,不含致癌物质,是绿色有机菜品。正因为如此,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喜欢绿色无污染的有机蔬菜,山野菜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热捧。
笔者生活的秦巴山区,这里雨水充足,无霜期长,生态良好,植被覆盖率高,山野菜种类繁多,又少工业企业,远离污染源,人们更爱吃山野菜,山野菜采摘、加工制作、储存、贩卖的历史悠久,山野菜菜品也就很多,有少山野菜还成了招待贵宾的上等佳肴,如竹笋炖腊肉、树花菜炖土鸡、车前草焖土鸡和香椿芽炒回锅肉等,有的山野菜还可以加工几十个菜品,炒、熬、炸、煮、焖、拌……呈现出百菜相争,各呈异彩的局面,加工方式不同,山野菜菜肴的效果也就不同,味道各异,但都营养丰富,招人喜爱。农家乐、小饭庄不用说,就连大的酒店、饭店里不少山野菜也成了招牌菜,外来的客人吃后赞不绝口,不少山野菜加工包装后也成了赠送嘉宾的礼品。
人们对山野菜的喜爱,在民间不用说,有很多民间谚语说道它。如:“苦菜三两粮,既饱肚子又壮阳。”“三月小蒜,香死老汉。”“三月新韭胜似肉。”这些民谚既生动,又形象,还很幽默风趣,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时时看到文人骚客对山野菜的吟咏:《诗经.关雎》里就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的句子,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诗句,宋代文豪苏轼更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妙言,宋代陆游在《杂感》一诗中写道:“晨烹山蔬美,午漱石泉洁。岂役七尺躯,事此肤寸舌。”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早在《诗经》时代,我们的文人骚客就注意到人们对山野菜的喜爱,山野菜也就成了文人笔下的素材,山野菜也就成了诗,成了文,成了妙不可言的艺术品。
我对山野菜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小时候,在自然灾害频繁、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我的家乡秦巴山区跟全国各地一样,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很艰难,各种山野菜也当半年粮啊!那时候,一到春荒季节,山野菜就成了香饽饽,大人细娃都打都到山里找野菜,回到家里洗净杂质,粗加工后掺入粗粮细粮里混制成食品,煮熟后填饱肚子就行,那时吃山野菜根本不像现在这样讲究,很多人也因为吃山野菜过多,伤及身体,落下了不少病根,成为终身遗憾。我们这些小孩更是不喜欢吃野菜,不少山野菜苦涩难以下咽,直到参加工作后很久一段时间里,我对很多山野菜都是敬而远之,随着年龄增大,生活的改善,一些山野菜经过加工后,作为配菜烹煮后而食,才觉得味道不错,成为佳肴。我也渐渐喜欢上了不少山野菜,经常烹食山野菜。
山野菜,因其野,没有培育优化,不少山野菜都有药性,有的甚至有一定的毒性,少食尚可,多食就有可能伤及身体,当然,现在人们常吃的山野菜大都是经过人们长期食用,基本无毒的,但有些药性还是蛮大的,最好还是适量食用,不要一顿吃得太多,在加工时也要根据食材的特点适当加以搭配,在加工中也应通过适当的手段去其适当的野性,让毒性去尽,药性减少,使其尽量成为美味佳肴。现在的城里的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从小生活在城里,对山野菜缺乏必要的认识,他们更多的是在书本上,电视里,看到听到诗文一样的山野菜,只知道其味美,不知道其中还有很多难以言表的故事。
在过去生活困难时期,人们吃山野菜是为了糊口,填饱肚子,维持生存。正如一首革命歌曲里唱的那样:“红米饭,兰瓜汤,挖野菜,当干粮”。现在人们吃山野菜是一种时尚,是追求生活绿色化,有机化,营养化,生活理念的变化,为山野菜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不少农民开始种植山野菜,一些农业食品加工企业也开始种植、加工人们喜爱的山野菜,最近上演的励志青春电视剧《青春无极限》中就有一个细节,说的是著名农业专家蔡庆言领带年轻人到大山找野菜,再到种子基地培育的的事情。这都说明山野菜的价值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成为人们菜蔬里的一朵朵奇葩。
这真是春来风光好,大地野菜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