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弟弟的书法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村里的语文教师,我的祖父和父亲的祖父都是村里的私塾先生。我兄弟二人,孩提时代父亲时常嘱咐我和弟弟用功读书,并一再告诫我们“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是祖上传下来的家训。
晚上,在枯黄的煤油灯下,我和弟弟埋头写作业,父亲也拿出一支毛笔,在废旧的报纸上练习书法,并将他自认为写的不错的警句诸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张贴在我和弟弟的床头。我看到父亲用心一笔一划书写的楷书十分钦佩,而弟弟则不以为然。
春节不知不觉地就要来临,按照老家的风俗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于是,村子里的几个叔叔伯伯打起了写春联赚钱的主意,父亲在母亲的鼓动下也参与其中。一个阴云密布的下午,父亲用自行车从城里买回几卷红纸,然后没日没夜地写起春联来,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晾满了墨迹未干的对联。
离春节还有近十天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在镇上的集市上摆起了出售对联的摊位。因我和弟弟都放了寒假,我们也一块来到集上帮着父母销售春联。此时,临近年关,集市上挤满了各村庄的农民,他们左顾右盼置办各种各样的年货。卖春联的集市在一个繁华的地段,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几十家出售春联的摊位。父母凌晨四点就早早起床摆摊去了,我和弟弟吃过早饭来到集市上。集市上虽然人山人海,但是寒冷的北风呼啸而来,我们不得不找了一些石块压在铺开的春联上。我和弟弟在摊上焦急地等待了很久,发现很少有人到我们的摊位前购买。弟弟耐不住寂寞,他拉着我的手沿着每个销售春联的摊位转了几遍,像是在欣赏每幅春联的词句,像什么“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财源滚滚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等等。看到别的摊位出售的对联生意兴隆而我们的摊位几乎无人问津,我心里暗暗着急。
一天下来,父亲写的春联只出售了二十多幅,而别的摊位都出售了上百幅。按照当时的价格每幅春联五角钱,我们并没有赚到什么钱,反而白白挨饿受冻,母亲抱怨着。
“爸爸,让我帮你写吧,我写的对联肯定会热销的。”弟弟望着父亲手中稳握的毛笔说。要知道弟弟那时只有十四岁,还从未正儿八经练过毛笔字。
“这怎么行呢?你还没认真练过毛笔字呢。”父亲头也不抬地说,继续写春联。
“爸,让我试试吧,好不好?”弟弟很执拗。拗不过弟弟的苦苦哀求,父亲破天荒地让弟弟写了十几幅春联。只见弟弟写起春联龙飞凤舞,握毛笔的姿势就像手里夹着一支粉笔。父亲看着弟弟写的狂草,连连叹息。
第二天,我们又来到了集市上摆摊,母亲没有去。父亲写的对联摆满了摊位,弟弟写的对联摆在一个并不起眼的角落里。集市上仍然是人潮涌动,不知为什么,人们似乎对父亲写的方方正正的楷体字不感兴趣,而热衷于弟弟写的草书。因弟弟第一次写春联,对联上的很多字我都看不懂是什么,但可喜的是不到一上午,弟弟写的对联全部卖光了。父亲看到这个场面,也不得不佩服地连连称赞“后生可畏”。
其实,在我看来,弟弟的字草的一塌糊涂,信笔胡写,看不出有什么书法。父亲写的才是临帖一样的楷书,有板有眼,只是多少让人感觉有些呆板。
回到家后,父亲和弟弟同时写起了春联,一个晚上下来,弟弟写了近一百幅,而父亲只写了三十多幅。父亲看着弟弟的春联自叹不如,似有“望洋兴叹”之意。
出乎我们全家的意料,在第二天的集市上父亲写的春联几乎无人过问,而弟弟写的春联被抢购一空。父亲再也没有心情写春联了,专职做起了卖春联的工作,而弟弟白天晚上在家里写起了春联。
大年三十的下午,我们从集上早早回到了家过年。结果弟弟所写的春联供不应求,最后父亲写的春联还是剩了下来。母亲很高兴,对弟弟大加赞赏。
第二天,大年初一,我和弟弟一块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途中观看各家各户张贴在大门上的对联成了我们共同的兴趣。但看了不到十家,我啼笑皆非、哭笑不得,原来有两家竟然把贴在门框上的春联贴倒了,字体全部转了一百八十度,而左右门框贴反的春联更是比比皆是。我们正笑着数落贴反的人家,那家里的大人和小孩提着鞭炮走出来,笑逐颜开。望着他们快乐的样子,我再也笑不出来。心里想:过年了,大家欢欢喜喜,有谁在乎春联贴的正反呢?
最近几年,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春联也不用手写了,由专门的印刷厂印刷,造价便宜、成本低廉,原来手写的春联已没有了市场。父亲和弟弟再也没写春联。然而,街道两旁的店铺多起来,很多人慕名找到父亲写些招牌,父亲的书法又用了起来,而弟弟也正而八经跟着父亲练习起书法。
母亲说,谁说后生可畏,依我看姜还是老的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