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至端阳,我们该学屈原什么
弹指又至端阳,粽子飘香,龙舟竞发,或有国人早已忘记那个行吟在楚水江畔的三闾大夫,或有缅怀之人,却早已忘记屈原悲绝投江的情怀。
2000多年前,楚破国亡,屈原恸哭,自沉汨罗江底。2000多年后,我们该如何祭奠,我们该学习什么?
光轴流转,时不相殆。千年风霜,雕刻出伟岸的屈原,屹立在历史的制高点。
千年之后,我们不仅要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也需要学习他身上那种自贵自尊的傲然,更需要他不忘初衷的执着和达济天下的胸襟。
我们现在常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事实上很多人是“达则兼济天下”,但穷却不能独善其身。屈原与此不同,“(屈原)如果不能兼济天下,他就会选择悲壮的、悲剧的结果结束人生。”在屈原的眼中,没有委曲求全,更没有首鼠两端。
屈原本来是三闾大夫,主管三个贵族家族的姓氏以及祭祀、贵族教育,参政本不是他的本职,但屈原作为一个“典型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不能置身事外”,在国家危亡、现实黑暗时,他毅然站了出来,当不能成功时,他又选择了“一种决绝的方式结束人生”。相比于西方社会而言,中国的传统社会历来缺少宗教的束缚,没有哪种宗教、哪个神祗是全民信奉的。我们今天常说中国人缺少信仰,实际上是道德感的缺失,因为“中国人是把道德感当宗教来信仰”的。
端午吊屈原,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国情操,但不是落到所谓的愚忠上,也不会落在所谓的愚忠上,因为正如解玺璋所言“我们现在也没有这个条件来让你愚昧愚忠”。
今日中国正处在一个巨大的转型期,“昔人已乘黄鹤去”,我们重吊屈原,需学习他上下求索的精神,更需养成自我内在的“崇高感”,诚如郦波所言:“我们做事要有成就感,生活上要有幸福感,做人要有崇高感。”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崇高感”,没有这个前提,其他的都不存在,这是底线。
一个民族的崇高感是国家一批精英的崇高感汇集而成的,国家一批精英的崇高感是由个人的崇高感汇集而成的,而个人的基石成就大厦,个人一滴水汇聚成海。今天的中国人,需要屈原这样自贵的傲骨仗剑天下的侠骨。
反观眼下,大多国人,“自怜自爱”,“洁身自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鲁迅笔下的看客,触目皆是,“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山东招远围殴致死的事件,无一援手。仅电话报警,等待警力救援,早已命丧黄泉,即成血案了。
虽然傲骨自贵,唯一于此世界,但不要自高。自高者行寡,难振臂相应。富时敢仗义执言,穷时能不忘初衷。夫子峨冠行吟,仰首问天,俯首为民。国破家亡时,举身赴江。忠烈高洁之魂,定格为中华民族精神之高标,成为东方文化重要的符号。
如果东方文化为一个“人”字,屈原一定是那浓墨重彩的一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