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经典散文 >西柏坡

西柏坡

2014-06-15 08:50 作者:关山月明 阅读量:115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西柏坡,我来了。

当我走近你,一刹那的感觉,仿佛一个新生的婴儿,幸福的依偎在母亲的怀抱,温暖而亲切。

我无比激动,喜悦。情不自禁,伸出颤抖的手掌,轻轻摩挲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千里之遥,在走近西柏坡纪念碑的一瞬间,变为一种亘古永恒,心与心之间没有一点儿陌生感,一点儿距离。

置身其中,多想揽起伏的青山入怀,掬荡漾的柏坡湖水畅饮。

我轻轻地说一声,西柏坡,你好!我终于见到了你。

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西柏坡岭下

西柏坡村,犹如一抹翠柏,静静地横卧着。四五十户人家,一个不大的小山村。

依着平缓山势随意散落的平房,院落,白杨,丛林交错形成的山村,就这样以自然宁静的姿态,静默着。

西柏坡,是多么幸运!你亲手捧起一张宏大的历史试卷,解答一个重大的命题: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走向前方,走向最终的胜利。

远山为琴,近柏为弦。满怀崇敬与虔诚,聆听北国烈风巨手,把日出东方的雄伟乐章深情奏起。

星火早已经燎原,中国革命胜利的红旗漫卷天地。

1948年,毛主席,党中央,在历史的伟大转折时刻,在全国革命胜利的前夕,迎着黎明的曙光,走进西柏坡。

走进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恬静的北方小山村。

黄土,泥墙,绿树,四合院。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质朴,庄严,厚重。

一路之上,我始终无法抑制情感奔涌的潮水,向前方奔涌而去。

西柏坡,遥远如梦幻的西柏坡,蓦然间,复活了,清晰了,丰满了。

我,在黄土地上小心的走动,生怕惊扰什么。

是难忘的历史,还是永远的回忆?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五大书记居住的地方,是普普通通的北方村居,一个院子连着另一个院子。

大门,敞开着;警卫室,早已经没有了警卫,只有墙上的木牌标志。

空荡荡的院子,伫立的白杨,枝繁叶茂,昂首肃立。这,不就是勇敢的哨兵吗?

平凡,坚守,忠诚,坚强。

我久久凝望,突然有了莫名的冲动:来生轮回,回到从前,破土而出也成长成一棵树,就这样静静的站立,一睹伟人的风采,为心中崇高的英雄雕像捧出一片绿意,遮风挡雨,倾尽阴凉。

在伟人居住过院子穿行,眼前,不断闪现的是黄泥土砌成的泥巴墙,平房顶,纸糊的木窗格子,黑色的木门和门前墙壁上红色的标志牌。

一切仿佛是一个久远的梦,却又深切逼真。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没有丝毫的虚无缥缈感——庄严厚重,饱满绚烂。

这是一段不可泯灭的历史,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走近她,历史在无声的倾诉,耳畔在飘荡久远的回声。

我感受了毛主席三封电报,一出“空城计”粉碎傅作义妄图偷袭西柏坡的战争传奇。

我听到了董(必武)老亲笔题写的“中国人民银行”的真实故事;

我聆听了刘少奇同志和王光美新婚,警卫战士因陋就简用板凳和木板搭起床铺的千古佳话。

还有,敬爱的周总理曾经用过的手摇纺车,洗的发白掉色的被褥。

还有,朱老总坐过的破旧的藤椅……

还有,军委作战室。十多平方米的面积,堪称世界战争史最小的军事指挥所,里面的指挥者,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胜利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全国解放的基石。

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毛主席曾经居住的地方。不大的院子,卧室内一张普通的木床,书房内简陋的桌椅。在这里,一代伟人凭借一支毛笔,行文拟稿,汪洋恣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横扫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走进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主席台,伟人画像,红色党旗,条形板凳,简单,肃穆。“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的话语铿锵有力,依然在耳畔回响。

西柏坡展览馆,十一个展厅,一幅幅泛黄或者发白的旧照、手稿和手迹,一件件简陋的生活实物,一幅幅历史画卷,一件件战争武器,将风起云涌的中华民族巨大变革的历史浓缩和凝聚。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在西柏坡风趣地说,“这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深情凝望身后的村庄,语重心长的说出了“退回来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告别辞。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历史永远不能忘记;西柏坡,永远是我们心中的革命圣地;西柏坡精神,永远把我们的灵魂净化和洗礼,永放光芒,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向着胜利的前方走去。

其他人在看啥

    《西柏坡》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