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经典散文 >路的飞跃

路的飞跃

2014-06-18 18:16 作者:蒲宇伦 阅读量:140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若干若干年前,纵横于故乡土地上上的是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泥土路,那是一代代先辈用双脚走出来的路。不知什么时候,那些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铺上了一块块青石板。一条从偏野乡村通往古镇的石板路,尽管逢隙中还是拼命的长出株株野草,但必定没有顶破石板的力量。祖祖辈辈踏着这石板路,肩挑背磨,把山沟里的竹木,粮食,蔬菜水果运到集市上出售,换回需要的盐油布等生活用品。这就是小农经济时代故乡的路。

抗日战争暴发后,日寇大举侵犯中原,对中西部大中城市进行狂轰滥炸,武汉和在川渝的兵工厂和其它军事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家乡川南大后方有一天然溶洞,石灰岩层,十分坚固,其时的县长呈文称此洞有坚固的防空屏障,可作兵工厂。经专家考察认定,次年即被国府采纳。为了修建抗战军须的兵工厂,首先必须抢修一条连接川颠公路的江兴支路。据亲自参与修路的老被们讲;民国二十八年(1940年)宋兴两县出动民工30多万人次,挖土填方,开山炸石,修桥填豁,碎石铺路,数十人一班拉大石滚压路,男工妇女轮流上阵,民工们风餐露宿,分段作业,全凭锄头,十字镐,手挖,肩挑,风雨不停,经过半年时间修通了家乡的第一条公路,那年的九月庆祝通车,一辆美式大道奇卡车,从江门缓缓开到古宋,四乡老百姓赶去看热闹,第二天这辆车开到了要建兵工厂的目的地,袁家硐。以后断断续续有许多车辆来回于这条路上,运送着修兵工厂的器材,物资。兵工厂尚未建成,抗战胜利了,修兵工厂的住房设施留给了地方。家乡这条公路,为抗战而修,也算老百姓对抗日做出的贡献。

家乡虽然有了公路但很长一段时间,公路上来往车辆寥寥无几,道路养护不善,到处坑坑洼洼,天晴一包灰,下雨是稀泥。50年代家乡的公路开始往外延伸,西接戎州,沿途要经过10几个小场镇,公路经常拥堵,一百多公里客车要行七八个小时。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路仍然没有新增,只是路面稍微变直加宽,路面硬化。在“要得富,先修路”的口号指导下,家乡这片土地上,村村通上了水泥路,农村学校,学校通上了水泥路。摩托车可以四乡任驰骋,乡村巴士应运而生,老百姓出行随处可以乘车。北行20公里方可上纳黔高速公路,去成渝不需半日即至。

甲午马岁,家乡的路将步入飞跃发展时期。

西起成都南至贵阳的成贵高铁已全面开工建设。这条西南干道全长620公里,经过家乡地面的则有50公里,相当于十分之一,在家乡设石海站。中铁十六局已入住兴文,全线隧道,桥梁工程已经起动,高度现代化机械化的施工,体现了中国的力量,中国的速度,家乡老百姓为第一条经过作片热土的高速铁路而兴高采烈,全力支持,4年之后我们乘坐高铁一个小时即可到成都到贵阳,转乘高速列车几个小时就到北京,到上海,到乌鲁木齐。

一条经过家乡30多公里的宜叙高速公路已全面开工。家乡设有三个互通,极大的方便前来参观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和僰王山风景区的游客。也为兴文人出行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去泸州,宜宾只需一个小时,与纳黔,渝黔等高速路互通,快速,便捷,与大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了。

时代在进步,国家在发展,民族在兴旺。

家乡路的建设飞跃发展,令人振奋,令人感动,我们将为之鼓与呼!

其他人在看啥

    《路的飞跃》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