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抒情散文 >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

2014-06-19 07:35 作者:古心静典 阅读量:148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和朋友谈及当年的离开,内心虽然是淡淡的,但也深记当年的撕裂与惊心。偶尔回头望,只为更谨慎的面对来路。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我亦渐信之。因为不想那样平庸的人云亦云的活着,内心的蓬勃更多的是无奈,虽然激越,但不愿与人争吵或论战,直到今天依然。更多的日子,沉默里前行。活到今天,最庆幸的是能和最美的汉语相遇。那些阅读之美默默地滋养的寂寞的心,并渐渐开始用文字对生命的点滴理解诉诸笔端,是现实里的自我调整,也是对未来之期待。鲁迅之后,有谁能刻画国民的灵魂呢?孩子们尚有淘气包马小跳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皮皮鲁喜羊羊等等。成年的我们也有红高粱白鹿原活着还有小时代,一百年之后它们还是不是可以作为经典像百年孤独或者悲惨世界?

我喜欢阅读,风雨晨昏的读,动荡不安的读,锲而不舍的读,是牵引,也是寻觅,寻觅一种可能的对心灵的撞击和抚慰。平淡如水的日子,可以平淡,但不愿浑浑噩噩,唯有文学是不死鸟,照亮我的迷茫和困顿。我并没有杜子美那样三吏三别的情怀,亦不愿无病呻吟,读书久了,开始有了自己的甄别和选择,慢慢懂得选择的重要。如同选朋友,与善人居才会如入芝兰之室。

或许是因为太沉醉于古典,内心沉淀着唯美的因子。这也会在我的文字里呈现一种诗意的情怀。这一度是我沉迷的,但也是局限的。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才好。所以慢慢拓展文史哲,拓展花鸟虫鱼四季风采。曾经我和朋友们推荐金宇澄的《繁花》,写的固然好。更重要的是他的写作姿态。不去弘扬什么,也不贬斥什么,更重要的是展示人性,展示灵魂,给人以以启迪。这一点让我想起了刚刚离世的渡边淳一,他不仅仅是情爱文学大师,更重要的是他克服了不洁的道德感,写人性里的至诚至爱,也是写人性的疯狂。同时也让我想起纳博科夫的《洛丽塔》,还有我们的《金瓶梅》,那些扛着道德大旗的人曾经批判之,贬斥之,但好的东西依然会穿透岁月的黑暗透着它的光亮来。记得贾平凹写完《废都》,莫言写完《丰乳肥臀》后都曾经心路非常艰难。我们必须承认这里面有糟粕的东西。但文学的人性的现实的光芒终于还是让它们活下来。叶开说丰乳肥臀后莫言被官方一个级别很高的人痛批,直接的后果是给他穿小鞋。让他在一个道貌岸然的环境里困顿不已,可贵的是莫言的坚持,不是他学习马尔克斯,而是他的才华,他的执着,他的热爱。他可能还不是汉语里最好的作家,但他是当代文坛的一个标杆,一个人只有谦虚勤奋善于学习,有鲁迅先生那样拿来主义的精神,他就有可能创造自己的天地。我现在依然会以诗歌和散文的方式写作,但小说诱惑着我,但我知道它的远,我想我走不好废名一途,也走不好汪曾祺一途。但愿这绵延逶迤的文学路上将来或许有一篇可能的小说来表达我对生命世界的理解,事实上,想象的世界远没有尘世更丰富多彩,单单演艺界,文章姚笛刚刚过,即今国民女婿黄海波丑闻来。小说是一种呈现,也是一种虚构,前几天听叶辛讲他最新的长篇《问世间情》对我也是一种启发,文学作品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是一句虚话。

我的写作还是流于清浅,还是幻想一个无尘的世界,这就可能削弱了一种批判的力量,我喜欢陶潜,他也有金刚怒目诗,也有荆轲之怀抱。也许我对红尘还缺乏更深刻的洞见吧,总会尽可能让文章诗意一些,美好一些,让读到的人在疲惫的生活后读到一种温暖来。但文字的另一种锋刃也是可以尝试的。就像小宝特别喜欢的演员胡歌,他演仙剑奇侠传,他的古典之姿态已经深入人心,他最近和闫妮出演新电视剧,他说他要挑战自己。我想这不仅仅是追求改变,更是让他的人生和戏路更丰富多彩吧。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现代派,也让我们看到艺术的巴黎一样有丑陋和狭隘,所以每一个在巴黎生活过的人一定也有《巴黎的忧郁》,北京亦然,上海亦然。有人说微博时代文学更加边缘化,这或许有一定道理,但文学一直都在,只是文学已经不再是文革后的伤痕时代知青时代,一篇小说成名后就在体制里如鱼得水,赵本夫,陈世旭,何士光等都属此类。如今茅盾文学奖又是中国文学家走向官位的晴雨表,而这样的官本位能出真正的大师么?有多少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连昙花一现都不算,一个作家如果没有让百姓信服的作品,无论他获得多么大的奖项,多高的官位,终将都会被历史淘汰。托尔斯泰没获过诺贝尔文学奖,他永远都是人类文学史上的大师和丰碑。

文学之中,我酷爱诗歌,我也长期喜欢沉醉其中,大量的经典也给过我无穷的美的享受,一些不知名的诗人的好诗也会深深打动我。只是我越来越觉得写诗歌的比读诗歌的人还要多,这是一种悲哀。那些动不动搞些主义团体者除了弄些噪声外还有多少东西让我们读到人类灵魂的光辉呢,甚至是作协的诗刊。真的是出不来好诗的时代么?那些曾经因诗歌风光无限的诗人都去哪儿了?北岛在国外讲学,在翻译,仿佛要为自己整一个诺贝尔题名,最近,我发现,于坚,王小妮的散文都不错,他们作为诗人的面目开始模糊了,谁还是当代最纯粹的诗人?海子戈麦死了,食指进了精神病院,还有多少写作者配得上诗人这个高贵的称呼呢?

我很喜欢重庆籍作家虹影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是人性的坦陈,最近看她过去的一些诗歌,也看到她曾经朴素诗意的心,也许谁也扛不住名利和世俗的风烟,诗心渐渐蒙了尘。

也有人说,这是一个谎话连篇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信仰没有底线的时代,是一个阳奉阴违的时代,这样的言论未免言过其实,但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真实,当我们宣扬的楷模不再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的时候,当在听了一次讲演后泪流满面后依然会对周末冷漠的时候,人与人之间依然彼此不信任,奉献与爱心仿佛依然仅仅是一种口号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反思,我们的教育和宣传到底怎么了?这样说未免让人觉得无奈和沮丧,所以我们要像诗人食指的《相信未来》那样。

近日一些往昔的朋友联系到了我,我感慨着逝者如斯,记忆都是我们心灵的营养,我们虽然都回不到从前,但希望温暖和从前一样。尤其是我作为老师的第一届的学生们,如今他们陆续开始做了父母,那天他们聚会,几十个人轮流给我打电话,我的心有无限的感慨和感动,十几年过去了,往事如昨,我依稀记得他们的样子,但他们的声音已经变了样,他们要我去见他们,我想有一天时间合适了,我愿意和他们像青春一样醉一场。我不后悔我的离开,我依然希望有一天能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饭需要一口口吃,步子要一步步来迈。许多时候也会被现实的无奈拖到疲惫,但总是在深夜我的心慢慢沉淀清醒过来。我不退缩,也不荷戟独彷徨。我只需跑好我自己人生的马拉松赛。

自由与尊严,这是生命的基础,必须承认的是,我们的教育还是充满了奴性的教育,一些空洞的不切实际的德育教育也仿佛是一种鸡肋,与其大而无当的宣传和说教,倒不如就去学学三字经曾国藩家书等等经典里的精华,从自我管理做起,从孝顺父母亲做起,从珍惜点滴时间做起,从与人为善做起,这样就不会以立法的方式说常回家看看,这是一种无奈甚至是悲哀,这样也就不会有公共场所不管他人的感受大声喧哗,甚至为了抢座位老幼之间都会大打出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的一些孩子在家里就好似个霸王,出了家就一幅畏葸样。记得吴晗有篇文章叫谈骨气,骨气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看看同样出国留学的人员,韩国有多少人学成归来报效自己的祖国,而我们有多少在国内是名校出来的所谓高材生为了绿卡宁愿在一些发达国家端盘子而不愿回到自己的国家。所以我们谈骨气,不要一味的抱怨,而是要寻求改变。什么时候素质教育不再是一句口号,什么时候大学的学生不只是为了多考几个证书为将来找个好工作而努力,而是为了精神,为了理想锲而不舍的奋斗。学会做人学会热爱自己的父母亲人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尊重知识尊重梦想而不是在金钱和权贵面前丧失了最起码的尊严,我想这也是我特别喜欢陶潜的原因吧。

最近湖南卫视播放花儿与少年的节目,看到凯丽郑佩佩张翰刘涛李菲儿华晨宇许晴她们的旅游真人秀,心生许多感慨,更让我感慨的是欧洲那些老建筑,那种美,那种文化气息,那种现代环境下的古老文明的保护,都特别值得我们深思。文化才是一个城市的底蕴,在这样的环境里的心灵才能有更多的敬畏,才会更加珍惜当下。

我也曾经行走过祖国的一些山水,但没有像沈从文说的“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那样的情怀,我甚至越来越忘记了苇岸说的那些大地上的事情。我还在为了生活和养老保险而努力,生命的节奏仿佛也未曾慢下来过,总是在忙碌和惶恐里惴惴不安,即使写了一些诗文也多半流于清浅。我还没有雨果说的那样宽阔的心灵,虽然一直以写作的方式传递温暖和良善,但我知道我的世界是如此局限。一个真正的写作者必须要克服道德上的不洁感,莫言和渡边的作品是一种提醒。真正的写作关乎人性。不是一种道德的说教,而是缤纷的人性斑斓。尤其是小说写作,《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这样的经典告诉我们好的作品都是人性的淋漓呈现。

每一天醒来,都是一种对昨天的离开,一些东西消失了,一些东西留了下来。我们可能还没有触摸到灵魂的温度,但我们要相信未来,穿越岁月的迷茫,找到自己的迷人的海。

其他人在看啥

    《相信未来》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