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抒情散文 >古榕巷的美

古榕巷的美

2014-06-19 17:31 作者:树叶莎莎响 阅读量:110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初次和西街邂逅,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了,那是一条我曾经多次走过的街市,至今,它的木屋宇仍让我感觉到古朴的气息,我就像是在回忆一位古稀的智者,直有一种黄昏的惋惜!

而古榕巷是泉州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古街巷,它就在这条老街里。整条小巷与西街平行,长约两百米,众多民房构成了它的街巷,充满了北京老胡同的风情。

因为历史上的繁华,旧时古榕巷里的宅院都不错。当然,它们并不是北京城的大宅门,而只是闽南普通的民居,所以房子并不高大气派,却倒也很有南方的灵秀,许多故居还保持着良好的“原生态”。窗沿上木刻的连枝雕花小巧玲珑,屋顶飞翘的燕尾脊上百个,院内外砖石雕刻不计其数,这些都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风姿。所以,古榕巷长期以来都弥漫着浓厚的历史的韵味。

尽管都是些老房子,却是无数温暖的家园,三百年前,它就已经是闽南名门望族、乡贤士绅的聚居地了,也就是相当于早年间的富人区。因而,这里本身就相对美观,保存得也相对完好,既有民房的特点,又颇具规模。其间的李五故居、许邦光故居、清代举人黄朝阳、龚丕畴文魁宅,以及火烧衙旧址、南外宗正司遗址、明代水陆寺遗址、天旌孝子祠等等,依然赫赫有名。各处院落更是人才竞出,人们至今仍可在此追寻到众多历史名流的印迹。

据说,许邦光故居曾经是清代翰林、光禄寺卿的府第,林则徐途经泉州必定登临驻足。李五故居为明代富商、慈善家李五所置的一座占地十余亩的九落大厝,如今只剩下十二号和二十号两处院落了。据《泉州府志》记载,李五后代共产生举人、进士十三位,其中李大澜为官清正、名气最大。

不过,这些昔人早已追随清风驾鹤西去了,只有旧墙上的红砖土石还书写着岁月的沧桑。但是,你可别瞧那旧墙似乎稀松平常,当你跨进门去,拐过墙角,你立时会被一种难以名状的文化的温暖所包围。

在这里,几乎每家宅院都种上了花草,是些闽南人喜爱的茉莉、桂花、山茶、月季。每当风里飘香时,便是院内的盆栽开满了小花,即便是行走在街巷上也常常能逢到些纤巧的小花瓣。小巷一年四季特有淡雅的感觉。这让不起眼的旧屋舍,都充满了质朴和温情。达人显贵的风雅可见一斑!在这深厚的文化底蕴里呼吸,一切不快仿佛都宽释了!从残垣的古旧领略它们先时的风采,我分明感觉到,这是市井留给我们少有的安宁的情愫!

啊!一座古城凄美的老房子,一条僻静的普通小街巷,曾经多少摊贩林立?曾经多少雅士忘了回返?如今,这些故居已稍显破旧了!我们迫切需要达成一种共识,来保护这闽南文化里的“古旧”!

你很难想象古榕巷的前生是何等的荣茂,早在唐宋,它所处的西街可是号称“市井十洲人”啊!就连走过千山万水的宋朝大理学家朱熹也评价它“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我不知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文明在这里互相传递?如今,街市耀眼的繁华仿佛已是它前生的事了,这些民居只空留满巷浓浓的“古意”了!

在古榕巷的兴衰里感慨旧事,你是否也感觉到了它的美?

相传,古榕巷因曾植有一株千年古榕树而得名。我也曾寻觅过树的踪影,然而,老巷里并没有遗留任何千年古榕树的踪影。传说是否真实可靠?如果有过,那它又为何消失?就在我思虑时,友人谈起了津淮街,评价它是绚丽多彩的。

如果说津淮街是绚丽的,那么我想,西街便是古朴的,而古榕巷就是那不折不扣的本色了。这不仅因为它整体色调显现出的质朴,更在于它所容括的各种文化元素渊源久远。

整条老巷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古厝和唐宋以来历朝的建筑遗迹。这些古文化便是历史留给后人极为有价值的财富,它透着几分达官商贾等大户人家的神秘,它早已沉积入闽南的精髓,成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明证。因而,有人说,要体会泉州的文化特色,游古榕巷是必须的。

每逢走过古榕巷,心中不免涌起一种宁静而恬适的感觉。漫步于它的幽远之中,弥想着古人诗句里描写西街的场景——“廊长旋日永,塔耸比云齐”,不觉平添了一份诗心与禅意。我想,这便是城市喧嚣里的古韵味吧!

然而,事实上它早已蕴涵着现代气息,你看那陶瓷影雕、刻纸花灯、日韩人偶,以及民房旅社,无不融入了时代的色彩。

啊,古榕巷贯穿了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遗迹,又富有时尚活力,它是岁月厚重的沉淀——一种历史与现代碰撞出的固有的美!

只是,某一天,古榕巷的诸多故旧将像曾经居于其间的人一样悄然离去,但是对于我来说,无论何时怀想起在这古老的街巷游走的日子,心中总会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想念。

总觉得,古榕巷里没有鼎沸的人声,没有拥挤的车流,反而比较和谐。它的美,静静的——它身居闹市却远离闹市的喧嚣,有种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于淤泥的纯净的美!

此刻,仿佛古榕巷就在眼前,而我是那匆匆的过客。

它,是否等待着世人的解读?

其他人在看啥

    《古榕巷的美》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