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情感散文 >童年记忆

童年记忆

2014-06-25 09:24 作者:暮色尘埃 阅读量:110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今天在一个介绍盐城景点的网站看到了家乡老街的几张图片,不由得唏嘘不已。童年时繁华的老街此时累积着时光的苔印破败不堪,我的思绪不由地回到七十年代初的小镇,那里有我快乐的童年记忆。

记得年幼时父母常会带着我跟姐姐大清早去老街的农贸市场,父亲的单位靠近那里。通常是一家人吃了早点父亲去上班,母亲带着我们买菜然后回家做饭。父母感情很好,悉心的照顾着全家人的生活,虽不是大富大贵,也过的其乐融融。

春暖花开的季节,到处都是美景,而我们就是画中的幸福人家。清晨母亲会在父亲起床的时候也将我们喊起,洗漱完毕,然后由父母分别牵着我们的手上街。我跟姐姐叽叽喳喳一刻也不会消停,当时说了什么现在已无从想起了,只记得父母总是带着笑意,脸上漾着平淡安逸生活的满足感,我知道他们是幸福的。

老街的农贸市场是一条长长石板铺就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房屋列在两边,门前是吆喝卖菜的商贩。商铺主要是饮食店,有卖鱼汤面的,卖包子馒头的,也有大馄饨跟米团子的。也有零星提篮卖早点的,比如卖麻团什么的。农贸市场不是露天的,有高高的顶,跟现在很多农贸市场相似,只是更热闹更有乡土气息。

如果从老街澡堂的位置进入,在刚进菜场的时候会有一家卖汤面的。店门口会放好几张小方桌跟凳子,我们一家四口正好一桌,老板跟父母认识亲切地打着招呼。不一会儿热腾腾的汤面跟包子就会端上桌,我跟姐姐也会在这时安静片刻,开始一天的早餐。

鱼汤面是小镇的特色,浓白的鱼汤,细细的面条一点绿色蒜末,香气四溢。每次吃完面条每次我跟姐姐会连汤都喝的一滴不剩,鱼汤实在是鲜美无比。也许是习惯了家乡的鱼汤面,后来到南京我很久都无法适应,总感觉城里的面条没味,馄饨小小的,肉包子里的馅也没老家的大。这是真的,老家的肉包到现在依然比城里的香,馅也多,也许这就是小镇人的平实所在吧。

街边的菜非常新鲜,都是当地的农民大清早从地里采摘的,还带着露珠,颜色鲜艳,清香无比。卖鱼的贩子跟卖肉的紧挨着,井然有序地忙碌着,但是不吆喝,有人走近来买就招呼一声:“买什么肉?”或者:“要什么?”也不会扣称,相反会多给点,称一定是给的足足的。因为都是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亲邻,短斤少两的事基本不会发生,有一点不好整个小镇的人很快都知道,生意也没法做了。

母亲买肉跟当地人有点不同,她只买瘦的,在今天大家都能理解,可是在那个年代许多人都买肥肉。大多数人家买了肥肉可以熬油,可以省下买油的钱,因此母亲总能买到非常瘦的好肉,偶尔有点肥的做好后都归了父亲。

小镇人蔬菜的卖法也很有意思,他们会把茨菰跟荸荠混在一起卖。每次母亲买茨菰的时候我跟姐姐回家都会在里面找荸荠,一个个的捡出来给母亲洗,一半糖水煮,一半生吃,这样的记忆每次想起总感觉很温暖,不仅是食物的美味,还有跟姐姐争抢的快乐。

那些活蹦乱跳的鱼,母亲经常一买就是十几条,养在门前的水缸里,想吃的时候就捞上来做。孩子总是好奇而贪玩的,我常常趴在缸边观赏,伸长手臂踮着脚尖捞玩缸中的鱼儿。掉水缸里是常有的事,姐姐是我的救命恩人,有很多次都是她发现喊来父母救了我一命。有时我甚至感觉在缸中我跟那些鱼儿一样可以摇尾,似乎也变成了鱼。我口吐着水泡,看见那些鱼在我脸边游过,那时我也成了一条小小的鱼。

猛地,母亲把我从水缸连根拔起,我又回到了人间。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空气,甩掉头上的水草,唉,做人也挺好。我身上没有鱼泡泡不能象鱼一样自由呼吸,幼稚的我这样想着。成年后每次跟家人谈起都会引来阵阵大笑,只是,幼年的淘气在阎王门前走了多少次啊。

一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童年的一切依然在脑海深处清晰如故,只是时光逝去不可追了。记忆就象一本藏于角落的书,每翻一次都会抖落一些历史的尘埃,拍拍打打,阅历一遍又是一次新的经历。

其他人在看啥

    《童年记忆》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