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经典散文 >浓烈与淡雅之别

浓烈与淡雅之别

2014-06-29 14:33 作者:来自网络 阅读量:120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观油画展之我感

有人曾说:“从事文化工作,就要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在静寂中感知心灵的触动。文化的东西不适合热闹,太过热闹就会流于形似,不深刻、不久远。”欣赏艺术,也同样要能够静得下心来,不仅要用眼睛去看,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听、去看、去领悟。

4月29日,墨江县迎来了热闹的双胞节,大街小巷挤满了来过节的人,节日本来图的就是一个热闹,但在这热闹的背景下,来一个书画展,就好像给闷热的空间注入一丝清爽的凉风,躲在画室里观赏各大家的著作,在来一杯清凉可口的普洱茶,来一个热闹市井中艺术的熏陶,也不失为一种惬意的享受方法。

我作为一名志愿者,被安排看守“写意他郎”的绘画展,过了一届别有意义的双胞节。驻守画展期间,我和艺术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像我这样不懂绘画的外行人来品评绘画艺术,也许太过附庸风雅,可是触动心扉的惊喜,不禁让我有一吐为快的冲动之情。

在“写意他郎”画展里,我看到了很多幅关于哈尼土掌房为主题的油画,采风的地点大多是龙坝、癸能、碧溪和双龙的少数地方。这些绘画一眼看上去显得十分逼真,就像用相机照出来一样,色彩也很浓烈。只一瞬间,发现习以为常的田园农舍,经过艺术的加工处理以后,显得尤为美丽。无可否认,这极具真实感的画面,随着时间的流逝,即将变成珍贵的收藏品,因为它记录着即将逝去的哈尼民居建筑艺术。只是我的内心略有点遗憾,毕竟我寻找的那份淡雅还是少了点儿,“写意”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可是纵观整个画展的格局,大多数作品都是油画,色彩浓得化不开,好像少了点想象的空间,整个画境突出追求的是一种鲜明的写实感。

我喜欢中国的水墨画,简约的笔调,素雅的颜色,在黑白两色间有种淡淡的诗意感,大片的留白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其实,在这次的画展中,也有一两幅国画,而且很有韵味,就这么一两幅素雅的国画,夹在多重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的油画中,不显突兀,反而有种清新靓丽的养眼之感。这样的感觉让人倍感亲切。

对于油画和国画,在我看来,无所谓优劣好坏之别。只有喜欢与不喜欢的差别。油画和国画各有各的看头,各有各的长处,只是于我而言,我爱水墨画胜过油画。

油画的浓烈、鲜艳、逼真让我觉得少了点想象的空间,它那么鲜明地呈现在我眼前,虽然让我有刹那的震颤感,但看过后好像就没那么喜爱了。而那几幅鲜有的水墨画,虽主题和油画的相似,反映的都是墨江哈尼族村寨的传统民居和哈尼族的田园风光,但它的朦胧、飘渺还是深深地吸引了我。其中有一副名叫《哈尼族田园》的国画展,风格偏向青绿山水画,颜色不仅仅是黑白两色,还有其他的一些色彩,是一副有颜色的国画作品。可是这些颜色不同于油画的那种浓烈,反而偏向清新、淡雅,就像一位淡妆美人。在云雾缭绕的茫茫山岭之中,层层梯田绵延铺陈而下,山坳间,纤纤农舍炊烟袅袅,绿荫绕宅,淡淡桃红依稀。在黑白、青绿间凸显朦胧的唯美境界,给人宁静淡雅的舒适感。

总而言之,在此次绘画展中,能够看到几幅水墨画也比较满足了。我不能详细的说出油画和水墨画的区别,但这种直观的浓与淡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这种感觉很奇特,如同中国传统的绿茶和外国的咖啡一样,茶道讲求淡雅,在淡淡的涩味中回味清凉的甘甜。而咖啡,一来就是浓烈的苦涩味,喝进嘴里,就让人眉头紧皱,很难下咽。恰巧,在展室里有这两种饮料,我觉得油画和水墨画就像这画展里的茶和咖啡一样,代表着两种迥然不同的审美情趣。

水墨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简约、空灵,富有想象的空间;饮茶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它们之间看似有差异,其实还是有相通的终极审美内涵在其中。它们都是在淡雅朦胧中品味一种生命的格调,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生命体验。在素雅中达到一种最高的情感释放和艺术熏陶。而油画和咖啡,这两种物品本来就是外国的,在中国发展,也难免留有西方特有的审美印记在其中。西方人的情感本来就追求爆发式的壮烈,所以悲剧意识在西方人观念中根深蒂固。他们追求爆发式的绚丽壮美,在爆发式的绚烂中追求涅槃的快慰。所以在西方的审美艺术中就有这种浓烈的生命体验意识在其中,油画无论从色彩、线条到整个画面的求实性,都注入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在其中。饮品咖啡,给人的感觉就是在挑战一种生命的极限,突如其来的苦涩,要瞬间入口,对我而言很具有挑战性。喜爱咖啡的人们大概是在追求这突如其来的刺激性吧。

对太过浓烈的东西,我都难以接受,因为我觉得生命的过程本来就是体验的过程,慢慢的品,慢慢的领悟,这样才能在悠然自得中完成生命的旅程。

其他人在看啥

    《浓烈与淡雅之别》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