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的版本校勘
鲁迅曾将《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是一部极好的魏晋风流史料,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有许多模仿它的小说层出不穷,还有不少经典戏剧也都取材于它。
《世说新语》自成书后,人们从文学、历史、文化、习俗、宗教等多角度对其加以审视,历代都被重视。在流传过程中,有不少人对《世说新语》的书名、著者、卷帙、版本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社会因素对《世说新语》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并涉及到其各个方面,俗话说得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要用一种辩证的态度来对待。我主要探讨的是《世说新语》的版本问题。
根据史料的记载,《世说新语》在传播过程中有多个书名,如《世说》、《世说新书》、《新语》、《世说新语》等。该书最早的称谓出自《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皆作《世说》;宋本《世说新语》附汪藻《叙录》曰:“李氏本《世说新书》,上中下三卷,三十六篇,顾野王撰。”《世说新书》之名始见于此,为顾野王编纂;唐代,《世说新书》(可见于段成式《酉阳杂俎》),《世说新语》(可见于刘知几《史通》)等皆可见于史籍。宋代以降,此书经晏殊删定以后,便通称为《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的唐前传本亦皆湮荡无存,当今所存最早的版本是1877年发现于日本的唐写本残卷。随着宋代雕板印刷技术的发展,刻书大兴,《世说》广为流布,版本众多,其流传较早的版本为南宋刻本。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繁荣,活字印刷的出现,使宋代出版业也因之繁荣。宋代《世说新语》的版本,目前所知道的只有三种:一是绍兴八年(1138年)董弅刻本,这是现存最完整也是最好的《世说新语》刊本。此本并不完全是刘义庆的原本,而是经过晏殊删改整理过的。此本通过与现存最早的唐代“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作对比,晏殊整理过的《世说新语》行文更加简练流畅,但也有正文、注文的部分内容失去本来面目。二是淳熙十五年(1188年)陆游刻本。陆游刻本已佚,但是明代嘉靖十四年袁褧嘉趣堂翻刻三卷本,使之得以保存,此本在后世刊行甚广,明清时期许多版本都以此为祖本。三是淳熙十六年(1189年)湘中刻本。湘中刻本原为清初徐乾学的传是楼所藏,有江源张演跋语,蒋篁亭、沈宝砚曾有校记,后此本不知所向,《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亦未收录,盖已亡佚。
长期以来,国内流传较多的是以陆游刻本为底本的《世说新语》翻刻本。但随着董弅刻本影印回国,学界对此本也做了大量研究,认为董弅刻本更接近《世说新语》的原始面貌。如余嘉锡先生说:“三种宋刻本,以第一种董弅本最佳。”朱一玄先生亦说:“现存最早的接近刘孝标注本的最完整的本子,是宋绍兴八年董弅刻本。”无论是哪种版本更接近于《世说新语》最早的原始面貌,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存在意义。
明代市民文化热起,小说繁兴,《世说新语》空前盛行,各种刻本层出不穷,据王能宪先生的统计,保存至今的有26种之多,其中以袁氏嘉趣堂本最为善本。究其原因,除了明代书业的发达之外,主要是由于何良俊撰《何氏语林》,经王世贞、王世懋兄弟与刘义庆《世说》删并合刊,使《世说》的影响更为扩大。
清朝以后所刊《世说》基本沿袭明代,其中的两个重要版本,一是道光八年(1828年)浦江周心如据袁本重雕的纷欣阁刻本,一是光绪十七年(1891)王先谦据袁周两本校订重雕的思贤讲舍刻本,皆为传于今日的善本。民国时期,《世说》亦有多种版本问世,如民国六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世说新语》上卷;扫叶山房石印本《世说新语》六卷等等。
《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的艺术魅力,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模仿之作络绎不绝。自日本江户时代以来,仿照《世说新语》体例而写成的“和世体”相继问世。从唐代至民国模仿《世说新语》之作多达二十余部,学界称之为“世说体”小说。如《唐语林》、《续世说》、《何氏语林》、《今世说》、《明语林》等。
从古自今,到底哪种版本更接近于《世说新语》的原版,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即便基于一定的历史文献语料,我们仍旧无法得出明确的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文献资料的不断整理完善,有利于《世说新语》版本问题的解决。有关《世说新语》版本说的问题还得经过进一步的科学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