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初入仕途
得到甄士隐资助的贾雨村,马上进入京都,参加了当年的科举考试。那贾雨村的才能是不容置疑的,果然不负人望,大考的得中,成为了新科进士,正式走入了他梦寐以求的仕途和向往的功名利禄。
可以说,初入仕途的贾雨村,一开始干的还不错,得中进士的他,被外放到地方为官,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干,结果没经过几年,贾雨村已经升为知府了。知府是从四品,司局级,大致相当于现在省下面的地区、地级市的市长,属于中级官吏,这说明他升得相当快,仕途是比较顺风顺水的。贾雨村能这么快的荣升的到四品的官职,说明他是具有一定的才干的。他的才干,一方面,他出身于诗书官宦之家,自然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自己后天也比较努力学习,所以,他的理论知识方面是相当扎实的,另一方面,他由于家族没落,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底层社会,生活清贫,使得他能了解人民疾苦、世间冷暖。这些,都是他的仕途初步成功的因素。通过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出贾雨村和贾府的那些只知道骄奢淫恶、不求上进的纨绔子弟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此时,他正是一个奋发上进的青年官员。
在仕途初获成功的他,还做了两件令人能够称赞的两件事。第一件,就是报答甄士隐当年的资助自己考学的举动。尽管,此时的甄士隐家破人亡,他自己也看破红尘,随着一僧一道云游四方,但贾雨村并没有忘记甄士隐当年的义举。由于在街上偶遇甄家的丫鬟娇杏,于是贾雨村派人找寻到甄士隐的岳父家,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并答应使番役务必探访甄士隐的走失的女儿英莲回来。可以是贾雨村此时,还是懂得知恩图报。
第二件事件,就是迎娶娇杏。按理说,此时的贾雨村已经是朝廷的四品命官,而那娇杏不过是一个小户人家的丫鬟,身份相差得很悬殊的。再者,贾雨村当年与娇杏不过是对视了几眼,也并没有互相吐露真情,和亲密的举动。贾雨村不迎娶娇杏也不为过。但贾雨村并没有做一个所谓的“薄情郎”,像唐传奇里《莺莺传》里始乱终弃的张生;《霍小玉传》抛弃旧爱的李益;戏曲《铡美案》中为了富贵杀妻灭子的陈世美,那些被后人唾骂的薄情寡义的书生。当他正好在道上见到娇杏,在轿子里面闪过一眼,那往日的回顾之情不禁涌上心头。于是,他马上派人去找娇杏,正式求婚,将娇杏迎娶进门,先纳为当妾。后来他的正房夫人染病死了,贾雨村又没有顾忌所谓的身份,马上把娇杏扶成了正妻,让她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官太太。可以说,此时的贾雨村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子。
说到这里,你看,此刻贾雨村完全是读书人当中响当当的正面形象,长得很帅,有抱负,有才学,而且果然一考就中,重事业、重感情。可以说,是一个优质的读书人,你说这样的男人,女的肯定喜欢。所以贾雨村,在曹雪芹笔下一开始还给了他非常出色的良好形象。
然而,不久贾雨村就遭受了人生一次重大的打击与转机,那是被撤职罢官。关于,贾雨村被罢官的经历,曹雪芹没有过多的交代,只是简略的说过,“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龙颜大怒,即批革职。”“未免有些贪酷之弊”。“未免”,怎么就“未免贪酷”?“贪”就是贪污,“酷”就是对老百姓残暴、不仁。这些说明了贾雨村开始蜕变了,他已经当初那个知书明理的读书人,开始像贪官污吏的方向转变了。那么,贾雨村为什么会蜕变呢?他因为所处的时代是封建社会的末世,正是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严重的岁月,几乎是无官不贪,所以,就是像贾雨村这么优秀的读书人,在当时那样腐败的土壤中,他也免不了受到腐蚀而变质。而且,只要做官你就给贪污,要不然,你也无法在官场混下去。“未免贪酷”,也就给欺压老百姓,不能太过仁慈。此外,贪腐带来的利禄对贾雨村这个当年十分清贫的读书人也是有着巨大的诱惑的,他自己抗腐蚀的能力也是不强的,渐渐地也自幼学习的儒家的礼义廉耻等抛在了脑后。
再者,贾雨村初涉官场,还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特别是与上级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官场,处理好与同僚、上级的关系,也是决定一个官员能否升迁、坐稳自己官位的很大因素。作为下级官员要对待上级官员,在其面前要表现的十分低调、谦逊,还要年节的孝敬,平日的迎来送往等等。而且在封建社会做官,最重要的就是听话,听上司的话,上司喜欢你,你这个官就保得住,你就能升;不喜欢你,你就下台,你就走人,甚至坐牢。可年轻的贾雨村却没注意到这一点。这里,书中用了“且”,而且。注意这个“而且”有意思,因为前面是主要的。而且,“又侍才侮上”,他仗着自己有才,张嘴就来,就是诗,就是对联,一考就是个进士,仗着自己有才华,对上级不尊敬,有时候言语冒犯。“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对他都不满意。这些都说明了,此时作为年轻官员的贾雨村,还没有特别丰富的官场经验,不是十分圆滑、奸诈、工于心计,显得有些稚嫩,许多为官的的秘诀他还没学到手。就这样,得罪很多人,特别是上司的贾雨村开始无法在官场上混下去了。
“不上一年”,不到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找了个茬,用咱们的话来说就找了个茬,找了个什么茬呢?是不是告他贪污?不是。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做官都贪,他不做了官了嘛,他做了官就不免贪污,你也贪我也贪,这也是很明显的潜规则的了,所以,贪污根本不算什么大事情,是告不了,也无法告的。但贾雨村还是被他上级找了个茬,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什么呢?“生情狡猾,擅篡礼仪”。头一条罪状,“生情狡猾”是说他人品不好,虽然这个东西是空的,但古代中国选官,是比较重视官员个人品质的,要讲究仁义礼智信的,生情狡猾就说明他不老实、不诚实。但这一点不是主要的,也是不特别紧要的。关键是后面的那个“擅篡礼仪”,他乱改礼仪,这个就严重了,因为封建社会那个年代,礼仪就表现了严格的等级,表现了对皇家和皇帝的尊重。贾雨村公然违背礼仪,就是犯了大不敬之罪,是相当严重的,于是,“龙颜大怒,即批革职”。
此外,贾雨村那时还没有在朝廷找到靠山。一个官员要想在复杂的官场混好了,必须给有一定的过硬的靠山,作为自己的依靠,正所谓:“朝廷有人好办事”。而当时年轻的贾雨村还没有特别的注意到这一点。直到后来他依靠贾家权势,重新步入仕途,他还才深深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此刻他被上司弹劾的时候,是没有人为他说话的。
就这样,年轻的官员贾雨村,结束了自己的这一次仕途生涯,这次罢官的经验与教训的对他也是深刻的,诸如他自己的行为不检点;不善于迎奉上司;朝廷没有靠山等等。有了这些教训,使得他深刻明白了在官场为官的一些规则与规矩,为他日后东山再起,再次步入仕途,成为一名典型的封建官员,积累了经验,也有一定帮助的。但,贾雨村这时候他还没有彻底变坏,也就是说,贾雨村被腐蚀的过程并没有结束,还没有结束。于是,暂时退出官场的他,开始了一段林下闲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