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员领导干部的修养
共产党员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曾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中去,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责为民所负,才能真正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进取的营养,不断为党的事业而开拓进取。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更是要“吾日三省吾身”,时时提醒自己,处处警示自己,自觉做执政为民之模范。、
领导干部应注重为官“从简”。学习郑培民、孔繁森、汪洋湖、范匡夫的先进事迹,发现他们有个鲜明的特征——“简单”,或者说都有化繁为“简”的功力。他们对上没有媚气,对下没有官气,对家人和朋友没有俗气,人际关系比较“简单”。而支撑这种“简单”特征的背后是强烈的公仆意识,正派的官德官风,磊落的做人准则。
我们说领导干部为官要“简单”,决不是头脑“简单”,办事糊涂,和稀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里指的“从简”主要体现在官德上,就是要简化各种社会人际关系。简化与上级的关系,不为个人升迁而钻营;简化与下级的关系,秉公办事,一视同仁;简化与亲属的关系,把握原则,必要时“六亲不认”;简化与朋友及各种熟人的关系,慎重交往,平淡如水。可以说,有了“简单”的人际关系,也就筑起了一道防腐墙。首先,为官“简单”,必须注重纯洁“官念”,要像郑培民同志那样,坚持“吾日三省吾身”,时时提醒自己,处处警示自己,自觉执政为民,经受住各种考验和诱惑,坚持为官老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其次,为官“简单”,还要求从政者正派和正直,真诚坦率,光明磊落,坚持原则,履行职责,这样才能把党对人民的责任真正落到实处。第三,为官“简单”,还必须要做到为官干净,心不贪,嘴不馋,眼不迷,手不伸,自觉保持清正廉洁。
为官“简单”,是一种清醒,也是一种崇高人生境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严格做到化繁为简,善恶分明,刚直守正,把握住操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顶得住诱惑,才能正确走好从政为官之路。
领导干部应注意“时常警醒”。柳青《创业史》中有句名言:“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做官乃人生一途,“紧要的几步”走好了,事业辉煌,前途无量,“紧要的几步”走错了,身名不保,万事皆休。那么,为官从政者要怎样才能走好那“紧要的几步”呢?借鉴察今,不外呼一个“省”字,通俗地说,就是要时常警醒,常回头看看。
一是警醒纪律作风是否坚持,常回头看看高风亮节是否保持。有的人当官后,以功臣自居,飞扬跋扈,不守法纪,不讲原则,独断专行,脱离群众,对己有利之事趋之若鹜,与己无关之事漠不关心;还有的人为保官位,大行中庸之道,凡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缺乏热情,办事拖拉,在其位却不谋其政。有的人原来也是穷苦出身,靠勤奋刻苦求得“功名”,但在做官后却滥用职权,大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时常警醒,提醒自己牢记宗旨,遵章守纪,努力进取,从而赢得群众拥戴。常回头看看,扬正气,树新风,甘于清贫,耐守寂寞,坚守节操,以始终如一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
二是警醒文化修养是否高尚,常回头看看社会交往是否正常。有的人当官后,政治辩别力反而降低,对那些格调低下,消极颓废,甚至有严重政治问题的书刊音像爱不释手,百读不厌。还有个别人对“官场”、“厚黑”之类奉若神明,刻意追求仿效其中糟粕,投机钻营,谋官谋位。有的人当官之后,一阔脸就变,疏远平贱亲朋和良师益友,热衷于傍大款,傍大官,建立关系网,拉大旗做虎皮,结党营私,“往来皆关系,出入无百姓。”时常警醒,淡泊明志,潜心学好政治理论,刻苦钻研和掌握业务技能,从而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砥柱中流”,以实力取得实绩。常回头看看,当远离世俗,谢绝捧场,结交正人君子,养人格,成大器。
三是警醒家庭观念是否正确,常回头看看头脑是否清醒。像古代宋弘、武候诸葛那样不弃糟糠之妻的官吏,历代不乏典型,但现在也有部份人当官后,道德沦丧,腐化堕落,迷恋婚外情,包“二奶”,营造家外之家。时常警醒,自觉抵制色情诱惑,更加严谨生活态度,增强责任感,把家庭真正建成人生的避风港,事业的加油站。《周易》言:“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为官之人惟有“常回头看看”,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廉洁勤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领导干部应坚守“小节”。生活在康熙前期的著名廉吏于成龙,曾手书一楹联贴于衙署大堂上:“累千盈万,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我披枷戴锁;一丝一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娼女盗”,于成龙从知县做到总督,官至一品,从政二十余载,以勤勉、公正、俭仆、自律和以人为本、坚守小节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天下第一廉”的赞誉。生活在康熙中后期的张伯行,上任江苏巡抚时公布一份别出心裁的官箴《禁止馈送檄》,内容是:“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谁去交际之常,廉耻实伤,俏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表明了坚守小节,严禁贿赂馈送、廉洁自律的政治态度。张伯行为官数十载,始终不违背誓言,深得百姓爱戴,以天下“第一清官”蜚声朝野。上述几则箴言,言简意赅,思想深刻,表现古人对官与民,荣与辱,贪与廉,权与责辩证关系的清醒认识。
“舟必漏后才入水,土定湿后方生苔”。几处蚁穴,能让长堤崩溃,一个渗漏,可使巨轮倾覆,“小节”不守住,诱惑不抗拒,同样会摧毁人思想上的“防洪堤”,甚至使人跌入罪恶的深渊。然而,现实中部分领导干部却不以为然,总认为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住自己就行了,在小节上疏于防范,认为吃几顿饭,喝几瓶酒,收几条烟,是“友情”的体现,无伤大雅,还有的人心态不平衡,认为别人恣意,仍然逍遥法外,自己捞点小利小惠,是“小巫见大巫”。诸如此类,其结果常常是小节不守,导致大节丧失,铸成千古大错。“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也是对为官从政者的“测试纸”,人民群众评价为官者的品行,为政者的气度,常常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来判断的。
“笼中的鸟儿就是因为几粒米,从而失去了整个天空”。领导干部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更要在日常小事和细节上坚守住心灵的防护堤,安于清贫,耐守寂寞,时刻严于律己,防微杜渐,抗拒住形形色色的诱惑,做到“不管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唯有如此,才能永保人生大节。
领导干部应常怀“忧民之心”。能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说到底是一个感情和态度问题。“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只有对人民群众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忧民之心,同人民群众建立起水乳交融的深厚感情,思想上才能与人民群众产生共鸣,工作中才能忠实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地做好事。
常怀忧民之心,与民同乐,要求我们保持“布衣”意识。党员领导干部原本普通群众,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不能一当“官”就看不起穷乡亲,一提升就忘了穷地方,一有权就脱离老百姓。唐代诗人白居易做县尉时曾写《观刈麦》自我反省:“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如果我们穿着“锦衣”做官当“老爷”,凌驾于群众之上,就会淡化群众观念,淡薄群众感情,忘记群众疾苦,最终损害党群和干群关系,失去人民信赖,从而动摇执政的基础。
常怀忧民之心,与民同乐,要求我们强化“感恩”意识。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有养育之恩;是良师益友,有培育之情。“老百姓比天还大”,一个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我们不要把自己当做人民的“父母官”,而要永远记住人民才是我们真正的衣食父母,“儿渡此夜添岁时,犹多感恩谢爹娘”,共产党人要学会“感恩”,真心实意地感谢党,感谢人民群众,多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谋福利,而不要象“泥菩萨”一样让人民供俸。
常怀忧民之心,与民同乐,要求我们强化“种子”意识。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和胜利之源。毛泽东曾说,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群众是肥沃的土地。“巨人安泰是不能离开大地母亲的”,如果脱离群众,握土自肥,我们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滕之瓜,最终一事无成,一无所有。我们要像郑培民那样,“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枝蔓扬得越高,根往泥土埋得越深”,共产党人必须把永做人民公仆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