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随笔 >读书随笔 >贾雨村——落井下石

贾雨村——落井下石

2014-07-18 09:10 作者:苏慕白 阅读量:1948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关于,贾府的败落、结局,以及贾雨村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发挥了什么的作用,由于曹雪芹的原稿的丢失,我们已经无法详细得知了,我们也仅能从高鹗的续书和前70回的一些文字里等地方,来猜测一二了。

元春娘娘的去世,贾府开始败落了,但贾府的败亡,应该是先从宁国府开始,正是“家事消亡首罪宁”,被人告发,从宁国府蔓延到荣国府,最后两府一起获罪抄家的。贾府的败亡之际,与贾府十分亲密的贾雨村,应该何去何从呢?他是要报当年复职之恩,积极搭救,还是置身事外,落井下石呢?以贾雨村此时丑恶的为人,不仅是会置身事外的,而且还是要落井下石以求自保的。如高鹗后续的107回,就有这样的情节,“一日,包勇奈不过,吃了几杯酒,在荣府街上闲逛,见有两个人说话.那人说道:“你瞧,这么个大府,前儿抄了家,不知如今怎么样了。”那人道:“他家怎么能败,听见说里头有位娘娘是他家的姑娘,虽是死了,到底有根基的.况且我常见他们来往的都是王公侯伯,那里没有照应.便是现在的府尹前任的兵部是他们的一家,难道有这些人还护庇不来么?”那人道:“你白住在这里!别人犹可,独是那个贾大人更了不得!我常见他在两府来往,前儿御史虽参了,主子还叫府尹查明实迹再办.你道他怎么样?他本沾过两府的好处,怕人说他回护一家,他便狠狠的踢了一脚,所以两府里才到底抄了.你道如今的世情还了得吗!”尽管,这段文字不是曹雪芹的原文,但大体意思,还是符合曹雪芹描写的这个贾雨村的形象,而从这段文字我们看出来,贾雨村在关键时刻不但不庇护贾府,还狠狠的踢了一脚,造成了贾府的查抄。

贾雨村之所以会选择落井下石,是因为他深知自己和贾府交往过密,自己还是靠贾府的权势东山再起的,如今,贾府倒了,自己难免不受牵连。因此,此刻想办法撇清自己是最重要的事情。而在查贾府的家这件事上,他有了最好的机会。只有“狠狠的踢了一脚”,才能划清界限,才能显出自己的大公无私,博得皇帝的好感,以及封住同僚的口实。所以,贾府当年什么恩、什么情,和此刻自己头上那顶乌纱帽相比,这点算什么?在宦海沉浮多年的他,早已被那个腐朽的官场给染黑了腐蚀了,早已将读书学到的信义廉耻抛在了脑后,而个人的功名利禄才是第一位的。所以,他才会翻脸不认人、恩将仇报、落井下石,进行了一番丑恶的表演。这也充分说明了此刻的贾雨村已经完全是奸诈无比的小人政客的嘴脸了,是十分狠毒阴性,是泯灭了人心。回想起,当年他一心为了开脱薛蟠、巴结贾府,而对昔日恩公甄士隐的走失女儿英莲视若无睹、不去搭救;对知道自己底细,并为自己出谋划策的门子,也是利用之后,寻了罪名发配了,不早就露出了其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尾巴和痕迹了。所以,清朝的脂砚斋曾批语说贾雨村是王莽曹操一类人物,是属于奸诈无比的小人。从另一侧面,可以看出来了贾府那些膏粱子弟们,是不会看人的,看不出贾雨村的道貌岸然、城府极深,反而待为上宾、交往深厚,最终被其反咬一口。

从贾雨村对贾府落井下石这件事情,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官场的黑暗和官员的无耻。在中国古代的官场里,官员之间的交往,有的只是利益和权势,根本没有所谓的恩情、信义、廉耻,正是所谓“宦情薄似纸”。而向贾雨村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在少数。比如以明代为例子,正德时期的大太监刘瑾被皇帝下令逮捕问罪,于是六科给事中谢讷、十三道御史贺泰立刻列奏刘瑾罪恶十九件,请正德帝将其诛杀。而都给事中李宪曾是刘瑾的党羽,此时也检举弹劾他,刘瑾闻之苦笑道:“宪亦劾我邪?”他算是尝到了世态炎凉。嘉靖时期,严嵩父子深得皇帝恩宠,权倾一时,百官无不投其门下,争先巴结。后来,严嵩父子倒台,百官无人问津。后来,严嵩那在孤独和贫病交加中去世。他死时穷得买不起棺木,也根本没有人前去吊唁。崇祯时期,先帝宠幸的大太监魏忠贤眼看就要败亡,他手下的得力干将霍维华、贾继春立刻反戈一击,攻击魏忠贤。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了,古代官场的黑暗与无情。

通过对贾府落井下石,那贾雨村与贾府划清了界限,保住了头上的乌纱帽,但他却是彻底的道德沦丧了,泯灭了良心,堕入罪恶的深渊,此刻,他已经完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工于心计、城府极深,心狠手辣,、奸诈无比的封建官场的政客形象了,注定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了。

其他人在看啥

    《贾雨村——落井下石》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