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这句古代成语人们耳熟能详,大意是;你给一个饥饿的人施舍一条魚解了饥饿的燃眉之急,还不如施舍一张渔网,让饥饿的人利用渔网自食其力,彻底解决饥饿问题。古人讲的这个哲理,看起来浅显易懂,实则做起来容易走入误区。时下,我们某些部门、单位的领导在帮扶弱势群体时,往往只注重授人以魚的一般环节,而忽略授人以漁的关键环节;结果,领导年年月月忙扶贫,被帮扶的弱势群体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始终甩不掉贫困的帽子,走不出“贫困——帮扶——贫困——帮扶”的怪圈。
逢年过节,是我们各级部门、各个单位的领导最忙碌的时候,因为,他们在日理百机的同时,还要挤出宝贵时间,在前呼后拥的下级陪同下,在记者镜头聚焦下,左手一壶油,右手一袋米,口袋装着几张百元人民帀,走街串巷,访贫问苦,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弱势群体的家里;贫困者接过食用油、大米和人民帀之后,领导紧握贫困者的手,又是安慰又是鼓励,贫困者高兴得感激涕令,望着领导离去的背影,依依不舍。这样感人的画面,人们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司空见惯;但,帮扶的领导走了之后,贫困者吃完了帮扶的食用油和大米,用完了帮扶的人民帀之后,又很快陷入贫困的境地,脸上布满愁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些贫困者只得到了救急的魚,而没有得到救穷的漁网,只能眼巴巴的翘首以待下一个节日尽快到来,企盼救星般的父母官再次光临寒舍,扶贫济困,嘘寒问暖。
诚然,扶贫济困,关心群众疾苦,急群众之急之所急,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这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之一,又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各级领导登门走访,扶贫济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弱势群体的家里,这是勿庸置疑的,这种优良传统作风还应该发扬下去;只是我们扶贫济困的思路需要进一步拓宽,方法需要多种多样,方式需要适时变换。
每个贫困者、每个贫困家庭的贫困状况和致贫的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因病而致贫,有的是因残而致贫,有的是因文化偏低、缺乏技能而致贫,有的是因家大口阔,入不敷出而致贫,有的是因意外灾祸而致贫,有的是因家庭突遭变故而致贫;因此,他们有的既需要大量的现金治病又需要安排人员护理;有的重病患者需要联系转院或减免医疗费用;有的需要推荐就业,增加家庭收入;有的需要培训技能,增强生存和参与竞争的本领;有的需要办理伤残或意外伤害保险,减轻经济负担;有的需要办理低保待遇,渡过难关;有的需要提供低息或无息小额贷款,助其自主创业,脱贫解困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各个单位和部门在帮扶弱势群体时,要注意摸清其具体的真实的困难情况,然后因人而异,各送其需,既送救饥的魚,也送捕鱼的渔网;这样就能以有限的投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真正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落到实处;弱势群体也一定会从心底报以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