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行为的表象
“自杀”这个字眼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普遍流行。那么到底说明如今社会的一种什么现象呢?
但凡有自杀倾向的人普遍内向,孤独抑郁而且自尊心也比较强所以自卑心理也比常人强而敏感,这类人往往内心世界非常丰富,而且事实上这类人往往有强大的占有欲望,希望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但是由于外界不可实现的原因则往往会挤压与内心世界的发展趋势。因此这些人在外人看来他们难以沟通,并且冷漠傲慢的的性格特征,一般人很难与他们相处,构成这种性格的原因不完全是先天的,往往是家庭社会的亲情和忽视造成。
虽然拥有这种性格的人容易有自杀倾向,但并不表示这是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有两个因素造成,一是社会的群体认同感,一是社会的生存竞争压力,压力的表现是社会的家庭的认知态度。外向性格的人若屡次经受挫败与冷落往往会由外向转变为内向性格,只不过相对外向性格的人而言,他们承受失败的能力更弱些。生存才是关键,生存能力弱或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生存面临挑衅都是压力的主要来源。而压力是人的一种原始警报提醒机制,它可以督促人们产生紧张不安感,并且可以使人们更好的预防与条节自己的生存行为,但是长期受到挫败的困扰,而使压力感变得强烈,人就是产生一种生不如死的痛苦想法,这种令人窒息的紧张不安感超越了死亡所带来的恐惧与痛苦。但是人不回马上急于自杀,而是想到一种自我放松的方式来排解紧张感这也是人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这种排解主要通过三个局道:化学麻醉,生理麻醉,行为意识麻醉。在化学药品的借助下如利用酒精·尼古丁·甚至毒品等来刺激与麻醉神经来缓解压力,生理上通过自残等方式来抵消压力。生存行为上则通过游戏,暴力或运动或是直接威胁来获取一种认同感来抵消压力。无论哪一种它们都可以短暂的时间内缓解自身的痛苦,但是这之治标不治本。因为它无法真正意义上使生存能力和生存地位上升,反而有时而外增加了一下负面压力。只不过一时的意识认知不到而已。但是在漫长的煎熬中仍旧得不到解决,那么自杀就是他们最后唯一的有效解决压力和痛苦的手段。至少在生理上是有效的,但是谁有知道死后的世界会怎样,于是怀抱遗憾与无奈带有不满现实的想法挤进自杀的行列。画家梵高,作家三毛,海明威·诗人海子屈原,无不是带着伤感内向的心灵离开这人世。
竞争是残酷的自杀也是无奈的。所以要解决自杀的前提是先解决社会的竞争强度,当然要完全解决竞争压力是不可能的,除非社会不在竞争,生存没有压力,否则有竞争就有压迫,有压迫人就会压抑和痛苦,所以人自然就会去放弃生命选择自杀。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也是难以避免的悲剧,这个所谓和谐幸福的时代一样如此难以避免的出现明星艺人的自杀现象,更何况那些无名的普通人,所以自杀行为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它是竞争和压力最明显的标注,如果达标就是说明这个社会还不够和谐美满,不够自由与幸福。自杀为人类生活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