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时事评论 >再多的解释都难以消除公众的质疑

再多的解释都难以消除公众的质疑

2014-07-28 18:04 作者:向卫华 阅读量:134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红十字会三伏天里往南方灾区送棉被”的消息在网上发酵,再一次将红会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对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杨绪生进行了解释:“棉被御寒、防潮,可当被子,也可当褥子,往灾区送棉被、夹克衫已是救灾的常见做法,并不仅仅局限在冬天救灾。”并把民政部门也扯了一腿:“此次政府民政部门也往灾区发放了棉被。”

不过,笔者认为:再多的解释都难以消除公众的质疑。

红十字会往灾区送救灾物资,这没有错,其爱心行动应该得到肯定,在灾难面前,应该相信和理解所有的救灾行动。问题是大热天送的却是冬天所需的“棉被”,而并非灾民眼前急需的“毛毯和凉席”。面对公众的质疑,广东红十字会一位陶姓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道:“现在红十字会仓库里只有棉被,因为这是常备救灾物资,没有毛毯和凉席,他们肯定是先调拨棉被以解燃眉之急,毛毯和凉席需要时间去筹措,而且棉被肯定也是灾区需要的。”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有的问题不解释还好,越解释问题越多。“救灾储备是为了应急,所以必须强调基础、通用、经济、方便。”这是基本常识。为什么现在红十字会仓库里只有棉被,而没有毛毯和凉席,包括饮用水、粮食、急救防疫药品等?笔者想问:红十字会平时都干什么去了?

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中国的红十字会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其救灾救援的专业性,是其他民间慈善机构无从相比的。“开展救灾的准备工作”是红十字会七大职责之一,既然要“开展救灾的准备工作”,那么平时肯定就要筹集救灾物资;同时,还要研究救灾知识,因地制宜进行救灾,免得临时抱佛脚,拍脑袋决策,造成发棉成为救灾的“惯常动作”。比如这次“三伏天里往南方灾区送棉被”,就让灾民哭笑不得:领到这盖着太热、扔了可惜的棉被,该如何是好?留着数月之后冬季再用,恐怕还要占地方,增加诸多麻烦。

灾区民众需要救助,更需要能体其冷暖。笔者认为:如果平时不筹集所需的救灾物资,当灾情发生后,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对于红十字会来说,就不是失职,而是渎职。

自从2011年6月“郭美美事件”以后,红十字会就惹上了麻烦,社会对其的质疑一浪高过一浪,尽管不少被查实属于造谣,但在公众的眼里,其公信力却直线下跌。究其原因,还是红十字会不从自身主观上找原因,老是从客观上找原因。要知道,公众对红十字会的质疑,是对受灾群众的关心,希望受灾群众能够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同时也是对红十字会的关心、爱护和信任。

如果红十字会对公众的质疑老是进行搪塞,不认为自己有错,故意忽略自己的责任。那么,如此下去,再多的解释都难以消除公众的质疑。

其他人在看啥

    《再多的解释都难以消除公众的质疑》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