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经典散文 >大雨一直下

大雨一直下

2014-07-29 07:01 作者:黛莉 阅读量:189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大雨欲来,整个世界显得躁动不安,有点“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架势。这是暴雨要来的迹象。窗外的树木被风来回的摇动,个个像受气包似的,简直快要倒下。不到一刻钟的工夫,滂沱的雨水肆意挥洒起来,在地面溅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被风一刮立刻于半空中升腾成茫茫水雾。天地之间都笼罩在一片渺茫的水气之中,那么壮阔,那么震撼。天边,闪电不断,似乎在为这突如其来的大雨布势助阵,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头顶偶尔一声闷雷巨响,好像什么东西瞬间炸开了,继而感觉无数个石头在天空滚动,仿佛要把整个世界一并吞没,这一切统统拉扯着人们那脆弱的神经。大雨仍在下,似乎没有停的意向。

停电的教室里漆黑一片,唯有学生在大声喧哗。这是我有限一次对他们放松了要求。在大自然肆意逞强面前,人的力量显得何等渺小,而彼此之间的这种喧哗无疑可以使这种外在的恐惧乃至在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压力得到暂时的缓解,此时,孩子们好像达成某种默契,这种默契又使他们的心不自觉地抱作一团,比以往靠的都近。大家似乎在人为地营造一种看起来无比的团结、无比的祥和的氛围,这和外面的“乌烟瘴气”、杀气冲天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大概就是人的趋利避害的一种本能表现罢,乃天性使然,即在应对大自然的不甚友好时一贯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即越是缺乏安全感,人们就越是渴望群体互动,也就越容易达成心理的共识,结成思想和行动上的的联盟。对于一个理性的人而言,可能并不需要,他需要的只是静静地待着,一声不响,用自己的内心足以战胜大自然带给自己的恐惧,所谓“心杀境则仙”,这是沉静的力量,很可惜,现在,我感觉不到。但我在心里原谅了他们,毕竟他们还只是孩子,不管从年龄上还是从阅历乃至情感方面都不如我,我没有理由强迫他们和我一样在似乎天要塌下来的情况下,一如既往的淡定自若,我只是告诉他们这是正常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也许他们只是兴奋过头。我再一次原谅了他们 。

好在,我的声音还能盖过他们的,我问前边同学:“这是几级风呢?”起初,他对我的提问有些诧异,紧接着回答:“五六级。”“嗯,比五六级只能大不能小,国旗都被刮跑了,门子都刮掉了……”旁边的同学对我们的谈话显然很感兴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起来,不过不再是刚才的秩序混乱,口不择言,而是多了几许理性的成分。可见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使一颗躁动的心变得安详,使整个人看起来充满理性的光辉,那是充满智慧的美。然而,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除了个人先天的资质和有意识地自我修炼之外,有时还需要外在的激发和引导。紧接着,我又和大家聊起了记叙文的六要素,连带着回忆了一下小说的三要素,很快地前排几个学习好的学生立刻被我的问题吸引过来。当然,仍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始终专注于外面的雨势的活跃分子。平时活动性就强,现在对他们来说岂不是如鱼得水了吗?

期间,有一位同学一会坐下,一会又站起来,这样轮番不知多少回,说是窗户关不严,潲雨了。理由倒是很充分。仔细一看,是由玻璃上流淌下来的!由于雨势太大,附着在玻璃上的雨水就形成了一条条小溪抑或是瀑布,自上而下,源源不断的流啊流,感觉永远流不完似的。突然,发现那里一个座位空着,便问旁边的学生:“某某呢?“老师,他去宿舍关窗户了”两个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哦!我差点忘了刚才在大雨即将来临之际、在大家一致要求回宿舍关窗户的情况下,几个宿舍的宿舍长已被派去关窗户去了。

还说刚才那位,我怀疑他的座位上是否有钉子。往常上课从来不翻书,一坐就是一节课。起初是提醒,后来,见屡教不改只好视其为另类。记得前几天我在路上刚巧碰到他,他急于想逃,我干脆叫他名字,他好像被我的热情灼着了,没说上几句话就战战兢兢地走开了。从那以后,他似乎跟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不再是单手托腮一副梦游的样子,而是终于肯抬起头往黑板上看了,只是这种变化总共维持了三天不到。如此看来,老师不经意的一句问候,甚或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神奇的影响。若不是中间隔着学习和纪律,我和学生们说不定能够成为朋友。

然而,现实是僵硬的,甚至是残酷的。一想到接下来的期末考试,谁会没有一点感觉呢?哪怕是平时心里十分排斥学习、视老师如仇敌的捣蛋分子,目睹大家学习时摩拳擦掌、热火朝天的样子,心里怎会一点想法没有?最近不知从哪看到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颗上进的心。或许真的是我们疏忽了。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每个人的素质是不可能相同的,就好像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一样,人的资质也有高低之分。所以,很多事强求不来,只能尽力而为。

渐渐地,风似乎没那么强劲了,雨也开始变小了,但仍在继续。教室里终于有了片刻的安静。我在想,如果整堂课都这样对他们来说是不是也不正常呢,这种情景会不会只在电视里出现呢?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大脑在飞速运转着,心情也一度澎湃起来,思绪不禁被拉回到高中毕业前夕,我在一位三年也未说上三句话的同学的同学录上挥毫写下一句留言,现在看来,并非心血来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当时面临高考,人人压力很大,但我们谁都不甘于被落下。大家怀揣同一个梦想——考上理想大学,一门心思,冲刺高考,生活遵循着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虽不能说人人“道路以目”,平时真的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这样,反正我自己,在这有限的三年当中,总共和同学说话也不过那几句,无非就是打个招呼,有时连打招呼都觉得浪费。吃饭跟打仗似的,几个人闷头蹲着围在一起,默默地吃饭,从不闲聊,哪有现在学生的话痨。我们是速战速决,吃完饭也不像现在的学生到处乱转悠,而是自觉地坐到教室里学习去了。同学之间也不是没有友谊,但不同于现在同学之间那些哥们义气、姐们交情,那种纯粹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培养起来的同学情谊如今看来是何等珍贵……

高中时期的我,内心并不如表面那么安分那么平静,而是在不断地叩问,不断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试教育有它的好处,但毕竟与人性相违背。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也想发泄一下,通常都是以文字的形式来抒发内心的不满。从那时起,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战争在我心里就从未平息过,“因为路过你的路,所以苦过你的苦”,也切实地感受到了应试教育对学生们的摧残,几乎是不可逆转的,也看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体制。当时即是怀着这样一种悲天悯人的复杂心理引用了杜甫的那句诗,并非只是希望那位可爱同学在接下来的高考中取得成功那么简单,更是渴望有朝一日大家可以不必坐在枯燥的教室里啃那些高深的书本,不必将青春孤注一掷在考试上,而是能够走出教室,走向广阔的生活田野,过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活出青春的风采来。此举看似很浪漫,其实是多么严肃,多少有一些无奈,但无奈中怀着对现实的愤激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如今,重温杜甫的这首诗,我已经由讲台下面走到了讲台上面,虽只有一步之遥,可其中的辛酸和无奈又有谁知道呢?我又何曾不想还学生们一个五彩的梦,让他们挣脱书本的束缚,就好像当年我寄予在同窗那里的美好愿望。时隔多年,愿望没有实现,我却反而成了一个应试教育下的忠实执行者。一想到今后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的孩子……也将受此毒害,我便由衷地感到不安。“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鲁迅先生的话不知激励了几代人,好在,我们已在“路”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期待真正的教育改革就如同这滂沱大雨浸透每一寸土地,滋润每一颗需要滋润的心灵。到那时,学习不再是包袱,而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师生之间,心与心相通,不再有隔阂,尊重也不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其他人在看啥

    《大雨一直下》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