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心
穿行于四季美丽迷人之景色,生命的厚度就会增加,这样的假设是否成立呢?
假日像是一堆棉花,慢慢触摸,轻柔舒适,躺在上面更是美妙绝伦的感觉。人们习惯于假日享受难得的舒心生活,于是也就有了忙忙碌碌的各种旅行了,走南到北的,西上东下的,选择了极妙的景点,也攒足了金钱和力量,想在来来回回的奔碌中增长见识,丰盛阅历,缓解压力,舒缓身心。人们扶老携幼,拖家带口,有揣着相机和心境的,有期许邂逅美丽的,有畅游消除烦恼的,更有借此迷乱生活的。凡此种种都借助了旅游的时机,正真是饕餮大餐,津津有味了。可以想象到四处人山人海的景致,人们都愿意在短暂的几日里放纵思绪,把凡日里杂七杂八的闹心之事暂时忘却。这也就解释了当下旅游成风的原因了:现代人压力剧增,各行各业的人都疲于奔命,碌劳赚钱,好不容易盼来几日闲暇,怎么能不去花钱消“灾”呢?
如果是这样的理由,无可厚非;如果其间掺杂了些许难言的“心思”,或者仅仅取悦于外在的浮华,怕是不可恭维了。
记得古人游山玩水,多在心思,心灵,心境,多迎合着心底的精神需求。孔丘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游山玩水并非出自实物的需要,更不是浮光掠影地卖弄情致,炫耀钱财,他们于山水之间汲取精神之养料,丰硕思想乃是要务了。可当下游玩之人,多凡非孔丘之智者和仁者,也就不可真味其间的奥妙了。至于陶潜的“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之境界,或许悟到之人亦少了。感悟生命,思索人生,于自然之中悟真理,或许才是旅行的真正目的了。只可惜,我们世俗之人,不能深解,一味贪图景色,草草观望,竟也留不下几多思考。至于带回的几张照片,也只能是在时间的印记里找寻曾经的过往了,至多也就快慰了一时的满足,换来几声无力的叹息了!
记得有一回去夏河拉卜楞寺,参观了藏传佛教的圣地,享受了一回“剃度”的感觉。每每青山隐雾,念经声袅袅四起,整个人似乎都沉浸其中了,心诚目明,杂念俱灰。又每每仰望蓝天,静立红墙院落,有一种被掏空放逐的意念时时相伴身边,自然而然意念着远处敲钟的力量而没有了俗尘乱心的痛苦。我想这应该就是旅游的意义——旅心,澄澈心灵,荡涤名利,把自己还原到最本真的状态,朴实、纯粹,少了浮华,多了简单,即使重回俗尘也就不会被金钱名利所俘,不会被灯红酒绿所迷了。若真如此,倒要奉劝人们多一份旅心,少一份旅行了。
人生世间, 在山水诗文上著脚便自不俗。
喧嚣繁华,于质朴本真中静立应心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