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好公车改革
7月16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下发,备受全民关注的公车改革在酝酿20年后全面启动。中央文件出台半个月以来,各界反映强烈,反响不一。有个别官员竟然抛出“车补这么低,以后不出差了”的言论。(7月29日《中国经济周刊》)
公车本是为了方便公务人员出门办公务,有利于工作开展,可随着“四风”的盛行,悄悄地走了形、变了味,早已异化成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公务人员出门办事公车接送,领导干部上下班专车伺候,公车私用现象越来越普遍,“车轮上的腐败”日益严重。车轮渐渐拉远了“官”与“民”的距离,公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公车改革,改掉的是虚荣心。长久以来,公车都是权利的代名词、显示官衔和谋私的工具。高官好车,专车专用,抬高的是官员的“官架子”,满足的是官员的“虚荣心”。传送文件,除机要文件外,都可以在线传送。如今,交通手段日趋完善和便捷,乘公交、坐地铁、搭的士,不管哪种方式,都可以到达目的地,一样可以为人民服务。公务人员要彻底革除“官本位”思想,放下身段,迈开双腿,将公车改革落到实处。
公车改革,不变的是为民情怀。公车改革之后,因为利益原因,可能会有一些公务人员嫌车补低,不再愿意出门办公事、下基层调研,导致该办的事情拖着不办,该履行的职责敷衍了事,这种个别官员的矫情呻吟的确需要引起重视。要有见微知著的前瞻性智慧,防止出现“懒政现象”,做到未雨绸缪,要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加以防范,严格岗位管理、考核和责任追究,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让每个公务人员不敢懒、不能懒、不愿懒。其实,“短距离走路,近距离骑车,远距离乘地铁或公交”,这既锻炼了身体,又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