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作风转变不是一句空话
当前,正在全县开展的百名机关干部“跨单位办事、帮企业解难、下基层锻炼”主题实践活动,是我县深入落实省委作风建设年重要部署而推出的一项重大创新活动。认真开展好这项工作,对于加强全县干部队伍作风转变,实施“十二五”长远规划,推动大美余庆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跨单位办事,狠纠领导作风。曾经有人说过,余庆是一个迷,这个迷不仅仅体现在我县在“四在农家”、社会维稳、卫生保健、生态建设、文明创建等方面涌现出的近48项国家级殊荣,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干部作风建设上,没有干部作风建设的根本性转变,没有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也就不会产生上述引起关注的各种迷团。因此,干部作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与时俱进,同频共振,有的放矢,才是我们真正创新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这也是我们获得各项荣誉的重要法宝。
荣誉既是动力又是压力,为走出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困境,县委针对当前一些机关领导干部在成绩面前飘飘然、居功自傲,在荣誉面前昏昏然、不思进取,长期存在扑不下身子、官僚作风严重、纪律松驰、热衷于事务性应酬的不良倾向和问题,要求全县机关领导干部务必居安思危,克服与“提速赶超、转型跨越”不相适应的精神状态,破除“小富即安”、“求稳怕乱”的思想观念,坚持以转变作风为契机,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把为民服务、为民办事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一项主要工作抓紧抓牢。开展领导干部跨单位办事,通过为基层代办不涉及代办人本单位的有关行政审批事项和其它事项,真切体验基层或群众办事的艰辛和困难,换位感受机关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的真实环境,如实记录、梳理、反馈办事体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通过跨单位办事,促使领导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进一步增强自身服务能力、办事能力和协调能力,努力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深入开展好跨单位办事活动,必须要求机关领导干部去私心、敢担当、有作为,这也是检验这次办事活动是否有成效的重要依据。领导干部作为领头雁,本身就应当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敢于担当,为民办实事。那种当“老好人”、“太平官”、无所作为的领导干部,不但消磨自身年华及进取心,而且民怨载道,误人误事误己,这样的领导干部只会离基层和群众越来越远,更谈不上为民办实事了。开展跨单位办事体验,表面上看好像是为基层办办事,体验体验办事环境,但其实质则是要求领导干部在为基层代办事项的工作中当先锋、做表率,力争多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还要积极倡导办事光荣,不办事可耻的舆论环境,对那些在办事活动中热忱、认真、努力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对那些办事不认真、背后说风凉话的领导干部要坚决批评和处理,不让歪风邪气露头,给为基层办实事的干部创造一个舒心、顺心、安心的环境。
这次开展跨单位办事活动,对领导干部而言,绝不仅仅是倡导性的一句口号,也绝不仅仅是搞形式、走过场,而是必须有一个结合实际的量化考核标准,即:领导干部在换位体验活动的半年时间内,务必为基层和群众代办不涉及本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或其它事项3件以上,对未按期完成代办任务的或任务完成质量不好的必须重新代办,“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之所以作出这样的硬性规定,一方面是约束性措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可操作性,能够起到激励惩戒、量化考核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正确对待这项工作,认真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岗位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把事业作为自我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努力让跨单位办事的效率让群众满意,让基层信赖,让上级放心。
帮企业解难,促进经济发展。一个地方,企业发展得好坏与否,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次选派40名机关中层干部,深入龙溪工业集聚区、白泥产业园区、松烟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和县内其它企业,用至少半年的时间,认真了解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验和感受企业生产一线员工的工作环境,帮助企业及员工解决工作、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促进企业快速、加速发展,可以说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这项工作不是作秀,不是炒作,更不是花架子,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帮促给力活动。“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干部帮扶企业期间,要如实记录工作开展情况,认真研究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及时反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干部帮扶企业情况将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先选优、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推动企业加快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项目建设年的根本任务。县委要求,这次参与帮企业解难的40名机关中层干部,一定要紧紧围绕“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的总要求,秉承“服务意识就是开放意识,服务水平就是工作水平,服务速度就是发展速度”的理念,站在余庆长远发展和企业受益的角度,全心全意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为项目快速安全建设、如期建成保驾护航。下派的帮扶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执行力,坚持说了就要算、定了就要干的思想,始终把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放在心上、拿在手里、留在脑中,积极围绕帮扶重点,着力加以解决。单位主要领导要督促、指导中层干部定期深入企业,及时授予相关职责权限,事随人走,带着热情的做,不搞一阵风,不搞一把抓,真帮、实帮、善帮、快帮,努力形成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好、做足、做到位,务求见到实效。
在帮企业解难中,机关中层干部还要围绕给企业梳理出来的实际困难,讲究工作方法,抓住企业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认真处理好主与次、重与轻、急与缓、难与易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一项一项地解决,一件一件地落实。对一时办不了或无法解决的,一定要耐心给企业解释清楚,争取企业的理解和支持。要充分尊重企业迫切发展的愿望和心情,不搞“花架子”,不搞“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善于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积极化解企业或项目在申报中遇到的土地、水电、交通、资金、技术等各种复杂矛盾纠纷,着力解决好涉及企业自身利益的相关问题。要坚持说实话、干真事、求实效,严格要求自己,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绝不能以帮扶为名,以权谋私,与企业争利,给企业摊派,扎实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作风形象,努力赢得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下基层锻炼,培养发现人才。当前,在县直机关部门,存在这样一些年轻干部,他们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直接进了机关门,群众戏称为“三门”干部。这些干部有一个共同而显著的特征:工作经历单一,社会阅历浅显,缺乏基层锻炼。这些年轻干部,不了解基层现状,不理解基层艰辛,做方案,纸上谈兵,空洞无物;提意见,夸夸其谈,海阔天空。毛泽东同志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则常常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能得到最起码的知识”,作为缺乏基层锻炼和磨炼的年轻干部,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劣势,坚决响应县委的号召,积极参与到下基层锻炼的热潮中去,努力为群众、基层办实事,办好事。
另一个方面,从干部选拨培养的角度来看,县委选派年轻干部下基层锻炼,其本身也是拓宽选人渠道、加大培育力度、增强使用效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很有必要,意义也十分重大。鬼谷子曰:“人之善使者,利也;人之善用者,益也”,磨炼人才,就必须把他们放到到条件苦、任务重、压力大、矛盾多的村(社区)实践锻炼,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用好、利用好、发展好这些年轻干部,也能为他们本身的成长锻炼打下良好基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基层任务重、困难多、矛盾大,年轻干部到基层、到一线摸爬滚打,直接面对困难,独自处理矛盾和问题,不仅有利于加深对县情村情民情的了解,更有利于增进与基层群众的感情,最重要的还是能够提高驾驭全局和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积累比较全面的工作和实践经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参与下基层锻炼的年轻干部,还必须要增强主观能动性,认真拟定锻炼计划,扎实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理念,自加压力,敢为人先,勤于向基层、向社会、向群众学习,主动接受乡镇的统一管理,认真研究并反馈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问题,全程记录工作开展情况,锻炼结束后要将工作日志报送县作风办和组织部备案,作为个人学习情况、工作业绩、成长锻炼的重要参考。同时,单位和领导要积极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等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实践中放心的干,大胆的闯,勇立时代潮头,创先争优,充分感受民苦、听取民声、征求民意、排解民难、解决民惑,通过实践锻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达到增强工作才干、丰富社会阅历、增添人生智慧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