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经典散文 >早市

早市

2014-08-12 11:36 作者:来自网络 阅读量:89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故乡的日子,有赶集、赶会的习俗。集是比会在时间上要早点的买卖,场所也固定,一般处于乡镇集散市场的边角。不用数日子,只消在天蒙蒙亮的时辰赶去。但集上所售卖的物什远比会上的少,只卖些时蔬、鱼鲜、肉类等,讲究一个方便快捷,因为好些个卖家还要算着日子、瞅着时辰、计划着远近去较大点的村庄赶会。

到新疆就变了称呼,集称早市,会称巴扎。早市遍地都有,小到县城,大到首府,不一而足。但正宗的巴扎却只乡镇才有。乌市的国际大巴扎压根儿难算,喀什的牛羊巴扎有点样子,却徒有虚名,都不如乡镇的接地气,给人的感官也不如乡镇的“土味儿”足。

第一次逛早市,还是大学里,早市就成在学校院墙外的一条通往类似城中村窄窄的巷道里,两面都是高围墙。如今已记不清成市的确切日子,但隔几天就会有一次,热闹非常。同学间偶尔相约着逛一逛,吃吃食堂里没有的早饭,也买些东西。但那个年岁到底没有朝九晚五、勤俭持家的心境,只图好玩罢了。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我也有幸去跟着逛了一次。

早市起于巴州路,先是些卖季节性水果的。有黄橙橙的哈密瓜,维族大哥可以给你切开了来卖,一块钱一块,吃下去冰甜冰甜的,混杂着霜露的微寒;有无核白、玫瑰香、红提的葡萄,一箱箱、一堆堆、一串串的罗列着,晶莹剔透,包裹着一层霜白色,入口甘甜;还有来自库尔勒的香梨,青里透黄,阿克苏的红富士苹果,冰糖心,南方的香蕉、橘子等等,丰富多样,关键是货好,价钱也公道。

紧挨着是各式早餐,稀饭馒头、豆浆油条、包子汤面、大饼混沌,准能让你一饱口福。由于是流动摊点,桌椅各不相同,铁蓝的高椅,木黄的矮凳,人造木浆贴面的圆桌,漆面锈蚀,坑洼缺角的方桌,随意,家常。你尽可挑个顺心的摊位坐下来,自会有人招呼,不消你把杨木白的一次性筷子掰好,定会让你吃上可口、地道的早餐。再听听同桌或邻桌而食的客家聊聊天气,聊聊家常,聊聊时事,个中论断,你都不得不感慨高人在民间。这种近似流水席的早餐形式,虽然被频频爆出污染、致癌等不良内幕,但在祖国大地上却每天都在上演。或许,这不单单只是一顿早餐那么简单,它也在某方面代表着喜欢热闹的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接着是卖些简单,小件百货用品的。小到线头剪刀,锅碗瓢盆,大也不过时下才兴起的衣服、玩具什么的。我们学生往往会在这些摊点前多瞅上几眼,一遍遍的在脑袋里过一过自己日常可能缺件少样的东西,有时候买上一个指甲剪,一把梳子,几双袜子,几节干电池罢了。锅碗瓢盆用不到,大件点的东西又存在着些顾虑。就像我,也不知几时起,习惯了去专卖店、商场买衣服,渐渐的就远离了那些少年里经常光顾的地上摊点和杂牌服装店。

街的最后是卖蔬菜和肉类的。因为无所取,也就就此止步,折返。除了偶尔想吃个新鲜的黄瓜、西红柿什么的,拣了最近的摊点,也不讲价,买了就走。班内有做紫菜卷和紫菜包饭的女生,就会逛得时间长一些,摊位也走得多,比价钱,比质量,或许这是天性使然,却也为早市增添了一抹靓丽的风景。

毕业,工作,偏居祖国一隅,偶尔也逛一逛早市。只是,离乡快五年,只春节回去过两三次,却再也没有逛过故乡的集和会。

其他人在看啥

    《早市》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