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
儿歌,这个在现在已经成为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儿歌是以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歌曲。它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音乐形式之一。儿歌在全国各地都有,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教人向善等。歌曲大多轻快流畅,易于上口,并且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可以说先儿童教育的先驱,其中有独唱或对唱。儿歌中既有民间流传的童谣,也有作家创作的诗歌,如我们很熟悉但已经很久没有听过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之类的。
那么,在近代的儿歌创作中,有很多亮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我有一次无意中翻看了一把快要被扔到垃圾桶的报纸,发现了原来我们经常唱的《两只老虎》的真正出处。儿歌《两只老虎》在中国传唱已久,最早出现时间虽然无从考证,但是根据书本的记载,《两只老虎》在没有被改编之前,那可是黄埔军校的校歌,不过名字是《国民革命歌》,还在黄埔军队出师北伐之前唱了一编才走的,北伐军的将士们曾唱着它奋勇杀敌,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至于这样激昂的革命歌曲是如何被改编成为《两只老虎》,我却怎么也找不到这个源头。很多人戏称,革命歌曲没有成为流行歌曲,改编的儿歌反而成为潮流,并流传到现在,现在很多学校还在唱这个歌,可能这是另一种“革命”转播方式吧!
如果革命歌曲被改编成为这种朗朗上口,没有什么杀伤力的歌曲的话,我们还可以当成一个笑话来看待,平时没事唱一唱,笑一笑,绝对是无伤大雅。但是相对来说,有些歌曲同样流行于儿童之间,但是看起来就并不是那么“健康”了。相信大家在唱《两只老虎》的同时,肯定也会在唱《炸学校》这首歌吧,学校就流行这么一首儿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没有人知道,点上炸药赶紧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曾经有媒体“大惊小怪”地走进校园,为了探讨这样炸学校的儿歌为什么可以流行,成为孩子们的潮流,于是问这些唱歌的小学生,得到的答案是因为在他们眼里学校一点也不可爱。岂止是不可爱,简直忍无可忍。成天板着脸的老师,成天做不完的作业,成天听不完的教导。大家说这样怎么能让刚刚懂事的孩子们高兴得起来?孩子们不高兴了,难道还不能允许他们嘴上快活一把,把这没有任何乐趣的学校给炸一回么?为什么孩子只想炸学校,我却从没有听过孩子要去炸游乐场,要去炸雪糕蛋糕店,我想,这个从侧面看出大人们的糟糕,这个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综合来说,那些十分流行的儿歌大多没有实际可以追寻的出处,就算有很是很混乱的。我们不必要去过分追寻它们的来源,因为它们的产生必定有其意义的存在。或许儿歌是小孩和大人之间的对话窗口,那些所谓“不健康”的儿歌却填补了大人们所不知道的“小孩世界”,我们应该反思这些歌曲里面带给我们的信息,那样“不健康”的儿歌自然就会消失,不然的话,今天《炸学校》,那么明天可能就会变成《炸家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