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坛三国之人中吕布
吕布是一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三国人物,虽然在《三国演义》中的戏份不算多(《三国演义》一共一百二十回,吕布玩到第十九回书时一命呜呼了),但由于其个性独特等原因,凡是看过《三国演义》的大多都能印象深刻。掩卷沉思,我们感慨于造化弄人的同时,更感叹于吕布鲜明的人物个性。
吕布的出场,《三国演义》没有为其做什么铺垫,在“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三国演义》第三回)一回书里,说到董卓因为废立儿皇帝一事和荆州刺史丁原尿不到一个壶里、导致董卓恼羞成怒要杀丁原时,写到丁刺史背后有一个“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持方天画戟,怒目而视”的人,这个人就是吕布。当是时,董卓是绝对真心要杀丁原的,可见了吕布便息下万丈怒火,听了别人劝谏,这就充分说明虽然当时的董卓还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就是吕布,但吕布的英武确实震到了不可一世的董太师。
按照罗贯中的惯用手法,介绍人物出场时,要么给主人公来一件轰轰烈烈的事件作为烘托,要么借助某个人物(也可以是出场人物自己)的口来上几句石破天惊语,以点明人物的不俗。可是吕布出场时,罗老先儿没有给这位旷世英雄安排任何属于他自己的桥段,只是很随便地把吕布放到丁刺史背后瞪了瞪眼睛。但英雄毕竟不是凡人,瞪眼睛也是很有杀伤力的,所以目光所及之处,首先就煞了董卓威风。
话说笨蛋何进因为要杀几个阉宦,竟然号召天下诸侯进京,结果是恶果自食,身败名裂,硬生生把个野心勃勃的董卓弄成了实权派。董卓掌握中央枢密以后,既为了给自己下一步实现不臣野心探路也为了在短时间内夸张地显摆自己,于是就像很多权臣那样玩起了废旧皇帝立新皇帝的把戏。在董卓欲掩弥彰搞的豪华“废立通气会”上,满朝“大人”没有一个敢“有声”的,偏偏个才刺史身份的丁原不识趣,不仅推案直出,立于案前,还一边大呼“不可!不可!”一边把董卓尽情数落了一顿,说“汝是何人,敢发大语?”明摆着是小刺史瞧不上大太师,你说这搁谁身上谁不生气?更何况还被扣上了“欲为篡逆”的帽子呢?!所以董卓恨丁原那一定是恨到了牙花子都很痒痒的地步。
丁原的搅局,惹恼了董卓。从整体实力上讲,虽然同为刺史级别的班底,丁原的荆州集团整体实力却不如董卓的西凉集团,但因为丁原有吕布这个锋利无比的箭头,所以在丁、董第一次群殴时,丁原方面在箭头吕布的率领下一下子把董卓赶退了三十里地。但董卓不是莽夫,扎住阵脚后把脑袋来回这么一拍就缓过神来,同时还找到了丁原的七寸——吕布。于是,董卓就聚集手下人故意发感慨说“吾观吕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这实际上是安排工作呢,虎贲中郎将李肃脑子灵光,马上明白了领导意图,立即抓住这个可以立功又没有太大风险的机会说老领导您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吕布和俺李肃是老乡呀,俺李肃不清楚别人,俺还不清楚吕布吗,这家伙不仅有勇无谋,关键是关键时刻容易见利忘义,您只要舍得多花黄金白银再搭上赤兔马,俺就有办法叫吕布这厮到老领导您麾下效力。董卓是刚刚亲身领受过吕布厉害手段的人,更知道人才对于天下事的重要性,古往今来要做大事的人,哪个会在乎身外的黄白之物以及不会说话的畜生呢,自然也就满口答应了李肃的要求。于是,在李肃的勾引之下,吕布干了三国演义开篇以来第一件傻事蠢事糗事,他不仅听信李肃挑唆,人到了董卓阵营这边,还捎带手把丁原的脑袋也给董卓带了过来。董卓见状,志得意满,大喜过望,高兴之余还答应了吕布要求做干儿子的请求。你说吕布这事做得糗不糗傻不傻蠢不蠢?弃丁原而侍董卓,从这一个大佬的干儿子到另一个大佬的干儿子,于是吕布做干儿子上了瘾,到谁那里就要求做谁的干儿子(后来还曾经想认曹操做干爹,却不想被‘大耳贼’刘备搅了局),然后再择机使出干儿子杀干爹的规定动作,就像演格式不变的情景剧一样。
认董卓做干爹之后,吕布就沦为了“三姓家奴”,看起来仿佛既是笑柄也实在有辱英名。于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以为吕布弃丁原是背信弃义的,助董卓是为虎作伥的。可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就会明白,吕布的作为并不值得我们用几千年的时间去责怪。因为作为政治人身份的吕布,为了自身能够不断取得更大更多利益而做出朝秦暮楚的举动,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试问,历朝历代哪个政治家不是这样做的呢?弑亲父杀亲兄的都大有人在,更何况只是两个没有任何血缘的干亲戚而已,真的不足怪哉矣!
吕布不是任人摆布的木偶,他有思想有眼光,时刻都在追逐更大舞台的理想从来就没有动摇过。关于这点儿,从杀干爹的成因中间就可以看得一清二白:一杀丁原,吕布弑杀丁原纯粹是为了从地方实力派系挤进中央集团的权力中心。当李肃奉董卓之命游说吕布时,吕布并没有让这位同乡人费什么劲,相反的却是非常领情。李肃用酒话试探吕布与丁原的父子情分时,吕布立马拿出一副很惶恐的表情说自己之所以在丁原处挂职,其实是出于无奈的原因。言外之意就是说丁原不过是一跳板,只要遇到更大的船、更高的梯,还是要往上爬的。至于在上大船之前先把踏脚的小船弄沉,只不过是为了给大船舵手献上见面礼,表现自己决裂过去,全心全意融入新集体的决心罢了。二杀董卓,虽然动机里面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原始张力,但桌面上摆出来的理由却是光明万分,那就是匡扶社稷、拯救黎民。王允为吕布颁布的动员令讲到,杀董卓于公而言那就是扶汉室,就是忠臣,既得利益是要青史传名、流芳百世的,于私而言更可以抱得美人归,这于公于私都再好不过的事情,你想吕布会不去作为吗?所以说,吕布杀了两个干爹,而杀干爹的理由却是一次比一次升华的,就是到了今天,谁敢说吕布杀董不是为大汉王朝出了把子力气的?吕布先后杀了两个干爹,并借助杀干爹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两次跨越,一杀干爹由地方跻身到中央,二杀干爹由中央一般干部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汉天子救星级别的人物,俨然就是朝廷柱石了如此再划算不过的政治买卖,搁谁都不回有半点迟疑的。所以说,吕布杀干爹不是上瘾,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的政治游戏而已,不足怪,亦不可怪也。
说吕布不能光揭人家的短处,长处也得替人家张杨张杨。一比如吕布的勇武:三国时期普天之下皆战场,豪杰如浮云,英雄似潮汐,战斗发生在随时随地,对手飘忽于瞬息,上一会儿的朋友、同僚、盟友、兄弟,下一会儿就很可能会成为对手和敌人,自称无敌的职业军人海了去了,只有吕布是唯一的一贯能够做到首战能胜、首战必胜、首战定胜的将军。在丁原手下做干儿子对付董卓时,吕布首战能胜;在董卓手下做干儿子对付以袁绍为首的十八路诸侯时,吕布首战能胜。后来没有干爹时,吕布就操持起愿意追随自己的西凉势力集团留下的那点班底,先投袁术、再投袁绍,破张燕于常山,归张杨于上党,每次接受任务都不含糊。就连战神曹操也抵挡不住吕布的首战冲击力。话说吕布因为帮助张邈袭破曹操根据地兖州得罪了曹操。曹操于是调集大军和吕布血战于濮阳,战前一直被曹操视为“无谋之辈”的吕布,不仅把曹操杀得颜面扫地,还一个劲儿的大喊“谁人救我!”甚至危险到被吕布用兵器敲脑袋的地步。由此,吕布之神勇更可见一斑。这也从侧面说明一个‘勇’字对于战斗胜负的重要。但我们一定要明白,这里说的是战斗而不是战争,因为靠勇字可以赢得一场战斗却赢不下一场战争,因为战争是充满诡诈智慧的玩意儿。孔武勇敢如吕布这样的人虽然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战斗的胜利,却最终输掉了整个战争和自己。更说明了人生于世,谋事立业光有一个‘勇’字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吕布大败曹操的得意,并不能挽回最终失败的命运。当胡子眉毛还有手臂都被烧伤的曹操清醒过来以后,战争形势开始逆转,由战败到扳平再到占据上风并最终在定陶地面上大破吕布方面军,并不是因为曹操忽然变得如吕布一样神勇起来,而是曹操开始了和吕布间用心的较量。吕布每每先胜后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血气之勇虽然可以逞一时之快,但很难恒久。因为血气之勇是有缺点的勇,是所谓匹夫之勇,是藏在人的身体里面的动物性冲动,虽然显得很天性、很率真、很可爱,但这种缺乏理智约束的勇气实则十分悲哀,往往都是华丽开局,悲寂结束。所以,凡做事须绸缪,长计划短安排,方案不须多,上中下三套要提前做好。
我们这些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一生有三次大危急,第一次就是拜吕布所赐(第二次是曹操欺负张绣被张绣杀了个子丧侄陷,第三次是华容道遇关公)。因此从内心里来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曹操还是很芥蒂吕布的。在对待吕布的问题上,曹操心里其实是没有底的。曹操始终有不能驾驭吕布的担忧,所以才有了后来白门楼的那桩公案。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明白,不是因为刘备的一句话点醒曹操而要了吕布的命,而是曹操内心存在着对吕布的恐惧和无奈。
无能有可能丧命,太能了也不行。吕布之所以英年早逝,就是因为世上没有了能够驾驭他的人(或者至少是自认为可以驾驭他的人),而他自己又缺乏自我驾驭的能力,这就是人不自制、天必法之的道理。吕布已经厉害到了无人敢于接近、敢于节制的地步,等待他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表现吕布勇武的例子很多,又比如吕布加入董卓的西凉集团以后,西凉集团一时间气焰熏天,吕布因弑父(虽然这个父是义父,但毕竟有过父子名分)有功—直接铲除了董卓的眼中钉,落得个封侯拜将的风光场面那是自然。但好景不长,随着曹操的一道矫诏,渤海太守袁绍、南阳太守袁术、长沙太守孙坚、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侜、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等十八人立马组成反董大联盟,乌呀呀纠集几十万人马,推举他们中间第一个敢于在公开场合向董卓说不的袁绍为盟主,高举“并赴国难”、“同扶国家”的大旗,以孙坚为第一颗子弹头直射汜水关。消息传到董卓耳朵里,董老大大吃一惊,随即扔掉酒杯,开始了调兵遣将。要说人家西凉军那真是兵是兵、将是将—个顶个的棒,一个华雄就把十八路诸侯杀得鸡飞狗跳,人仰马翻。华雄折戟沉沙后,董卓隆重祭出自己的撒手锏—干儿子吕布。吕布果然不负父望,一人单挑八路诸侯,不仅全然不惧,而且是所向披靡,节节胜利。要不是靠刘、关、张哥仨打群架,吕布在董卓及西凉军的帮助下还真有能力灭了气焰熏天的十八路诸侯(每次读三国到这里的时候我就会想,“三英战吕布”十有八九是说书人为了向听书人糊弄饭钱故意卖的关子,在这场三比一的对决中(单指这事儿),真正的赢家其实应该是吕布,难怪后人说道吕布神勇如何时多引用虎牢关战例为佐证。因为在虎牢关下,吕布虽然没有遮拦着刘、关、张的围攻,但毕竟是一抵三呀,要知道在没有了吕布之后,关羽敢大言不惭于武功天下第一,张飞也从来没有遇到过打败他的敌手,而这哥俩联手竟然也不是吕布的对手呀)。
二比如吕布的有情有义,吕布是三国演义里面少有的几个有情有义的著名人物。吕布的有情有义不仅表现在对貂蝉的念念不忘上—因为吕布对貂蝉的念念不忘多少还是有些色相在里面,更表现为对家人的不弃不离。吕布穷途末路被曹操重兵围困在下邳时,为了联合外援,吕布听信谋士许汜、王楷建议,亲自背负自己女儿出城待嫁,虽然有情势所逼的因素在里面,但也体现了吕布的爱女情节,要不然,吕布也不会亲自背住自己的女儿;要不然,吕布也不会因为担心女儿受伤而“不敢冲突重围”了。就是到了最后的关头,吕布也没有选择舍弃家人,可见大英雄也有一颗和常人一样的爱心。
要说吕布是位有情有义的人物,还得说说吕布对待刘备家属妻小的态度。吕布与刘备家眷有过两次近距离的接触,在这两次接触当中,无论哪一次吕布都有处置刘备家眷的空间和时间,但每一次吕布都选择了宽容和保全,这与连已经屈膝投降的孤儿寡母都不放过的曹操相比,简直是大相径庭。第一次是刘备远征袁术时,留守徐州的张飞因为欺人太甚,自己喝酒耍酒疯不算,还强逼不喝酒的人喝酒最终惹翻了吕布的丈人曹豹,曹豹挨过鞭子后,摸着自己身上的伤,越想越愤气,终于因受辱不过,约会女婿来了个里应外合。这一次,吕布选择宽容刘备家眷还算是情有可原,因为徐州毕竟是人家刘玄德从陶谦那里手把手结交过来的,趁人家出门时这样做多少会感觉理短,善待刘备家眷有利于寻求心理安慰。然而第二次就不一样了,第二次是因为张飞强抢了吕布派人辛辛苦苦采购来的一百五十匹战马,吕布出面索要,张飞耍赖不给,于是两家开战,刘备战之不过,投靠曹操,一来二去,曹刘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吕布,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吕布把刘备打出了安在小沛的家门,不用说,一向擅长只身跑路的刘皇叔,这一次又丢下了自己的家眷。吕布攻进小沛城以后来到刘备家中,仍然安排说“吾与玄德旧交,岂忍害他妻小?”仍然叫糜竺领着刘备的家眷到徐州居住,并不加害。
三比如吕布的聪明,话说在徐州修养生息的刘备明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不怀好意却又不得不奉命起兵征讨袁术时,吕布眼见徐州城池空虚,守城的人事安排存在重大漏洞时,立即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机会接管了徐州,轻松占领天下大郡,从而大振声威。
四比如吕布的伶俐,吕布占领徐州,对刘备来讲多少有点不公平的意思。因为吕布本是在定陶战败之后投奔刘备来的,却反客为主,反过来占了人家的宅院,虽然从政治上讲无可厚非,但在道义方面怎么说都有点短,所以不仅会在刘备不在的日子里好好地奉养刘备的家眷(“令军士一百人守把玄德宅门,诸人不许擅入”);还会在袁术邀约联合攻击刘备时,使上了以德报德的招数,通过“辕门射戟”的把戏,看似比较婉转,其实却是很直接的救了刘备一把。算是两下里扯平。在做朋友这个层面,如果可以说刘备对得起吕布的话,那么吕布则更也无愧于大耳刘。
假如可以抛却掉一个政治人的躯壳,吕布形象在三国演义里面其实是少有的磊落,他敢爱敢恨,有性情,是大英雄也是平常人,所以有时候我就会想,吕布要是一个农家汉子那该多好呀,凭着自己身上无穷的力气,娶上一房会管事的媳妇,再生一堆孩子,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唉,吕英雄英年早逝算是入错行给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