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与丁公
看过丁公与季布的故事的朋友都知道,丁公与季布都是楚汉之争时期项羽手下的大将,都曾奉命追杀刘邦。季布虽然没有直接追杀到刘邦,但逼得刘邦多次走投无路,陷入困境,给刘邦制造了不少麻烦,刘邦打心里恨死季布。与之除之而后快,得天下后一度高价赏金捉拿季布。后经高人劝说,刘邦反而赦免季布并受官为郎中,封侯并以礼相待。丁公曾在彭城大战的时候已经抓到刘邦,因为一句英雄惜英雄一句话,将刘邦给放了。丁公作为恩人主动找到刘邦请赏,刘邦却把丁公拉到军营中示众并说:“丁公身为项王的臣子却不忠诚职守,致使项王失掉天下!”随后把丁公杀了以告诫后世臣子不要效法丁公。季布追杀刘邦尽一个人臣的责任,追杀刘邦是他的分内的事情。丁公利用自己为公家做事的时候,为报答自己私人的事情,曾经刘邦放过丁公一马,丁公与刘邦两个人只是两清而已。自己没有必要去找人家要这个要那个,刘邦之前得天下有很多的帮忙才得的天下,如果人人去讨要,刘邦是封不下来的,给君王没有面子的事情,那是丁公把刘邦曾经狼狈的样子四处传播,这是君王最忌讳的事情,遇到这种事情只有杀之。季布不一样了,在项王部下中威望和人员很好,曾有季布一诺千金。刘邦想用季布来拉拢江东旧部,曾经大家本身是兄弟,只是和项王争皇帝,于今项王已经死了,没有必要再流血,对于其它的人员大部分也是宽厚对待,就连雍齿这种人都能封侯。前提条件的不是随便的去邀功,封谁,那是君王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可圣神侵犯,丁公不明白这层厉害关系。
刘邦是一个聪明的管理者,是韩信所说的那种带将的君王。将刘邦的管理分两个阶段,没有当皇帝钱和当皇帝以后。即由于刘邦在两个阶段中,没有当皇帝前,因为如果以实力而论,楚汉战争时期的刘邦实际是排名第二,项羽第一。刘邦需要打赢项羽才能算作真正的一把手,所以对丁公与季布处理也不同。如果在战争时丁公与季布的话,他们的处理方式可能大不同的,对于季布这种人刘邦会怀疑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会直接杀掉。处于用人之际的丁公会留着,放在一个不重要的位置上考验一下,然后再处理。季布在战争时期给自己造成的麻烦,会使自己直接热血沸腾。丁公毕竟是个人有恩于自己,天下未定大凡还是要以人为本,考虑更多的是个人感受。定天下后考虑是政治影响,国家根本制度问题,治理国家需要有德之人,不是随便的一人能上的,即使是我的恩人也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他是在告诫天下的臣民要忠于职守。杀影响大的人在战乱的时候,那是为了立威,会对敌军才生震慑作用。在这种兄弟争作过程,你们其它人不必要摄入其中,项王曾经说过,天下之是由我和刘季引起,大战三百合定天下。项王刘邦都这样在看,毕竟曾几何时他们在同一战壕战斗过,他们约为兄弟,如今刀兵相见,谁也不想看到有今天的局面。只是兄弟之间对于谁当皇帝,还有各自的治国方案上有意见,他们本身在一起还是兄弟,只是政治的立场不同,打上一架。兄弟之间的事情谁对谁错,这个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两个阵营的人相互往来也是正常现象,他们都是从彭城出发的起义军。处理的方案可能相对宽松一些,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从另一思路想,因为当时天下初定,群王还是处于半割据状态,刘邦处于弱势,所以随时还可能再发生战争,刘邦因此难免还会再被追杀。而你今天奖励了追杀你的人,斩了相救之人,明天如果再出现被追杀的场景,结局会如何呢?刘邦从个人利益出发,至个人安全于不顾,而把王朝千年基业放在首位。刘邦如果只沉浸于个人安全的小格局,丁公肯定被表彰,季布只能被追杀,那汉王朝肯定不会长久。刘邦站在国家管理制度上考虑问题,一切以国家制度为重,江山为重,君为轻。这才延续西汉、东汉几百年的基业。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处理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要分清场合,都要一分为二来对待。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站在掌控全局的角度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而不是让私人感情左右自己,感性处理问题,害人又害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