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干部难当与天下必肥

干部难当与天下必肥

2014-08-18 17:13 作者:来自网络 阅读量:1025 推荐6次 | 我要投稿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任用“为人峭直,不干荣利”、敢于直谏的“魏征式”大臣韩休为相。玄宗或宴乐游猎,小有过差,辄问左右:“韩休知否”?言终,柬书已至。一日,玄完揽镜自顾,见面庞消瘦,不禁闷闷不乐。身旁太监趁机谗言诋毁韩休,“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建议将每每廷争、触怒龙颜,给皇上工作施压、让主子身体消瘦的韩休速弃之。玄宗略有所思,说道:“吾貌虽瘦,天下必肥”。果然,玄宗治下的开元年间,国富民强,社会安定,百业兴旺,欣欣向荣,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大诗人杜甫在《忆昔》中这样描写“开元”时期的富庶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唐玄宗“吾貌虽瘦,天下必肥”的论断体现了官“瘦”与民“肥”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一国之君到七品小官,各级官吏承担着建设国家、造福人民的重要职责,其“肥瘦”情况,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他们履职尽责的程度。如果为官者宵衣旰食、勤政廉政,一心为民、日夜操劳,那么老百姓必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而反之,如果为官者中饱私囊、腐化堕落,穷奢极欲、吃喝玩乐,肠肥肚满、大腹便便,只图个人享乐暴富,不想群众发家致富,那么老百姓必将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官“瘦”民“肥”与官“肥”民“瘦”,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风气、为政方式和官场生态。其间的辩证关系,反映出国家与政党千古不变的兴亡之道和成败规律。据载:清末权臣李鸿章说过一句十分露骨、十分“深刻”的“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郑逸梅:《艺林散叶)这句话的社会背景正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腐败“膏肓期”,各级官吏巧取豪夺、养尊处优,人民群众饥寒交迫、生灵涂炭,江山社稷更是屡遭侵略、任人宰割。玄宗名句与李氏“感言”恰好形成了两个非常典型,又相映成趣的正反例证。

如今,随着《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廉政措施的出台、一些领导干部的落马、一些违纪问题的曝光、一些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以及一些地区电视问政等新规的实行,许多人感到:干部难当了,清闲官、潇洒官、太平官乃至发财官的日子不好过了。这恰恰说明党纪国法得到遵守,吏治整顿初见成效,以往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散懒奢等消极不良现象初步纠正,说明我党我国向着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对于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来讲,无疑是一个值得欢欣、值得称赞的喜人变化,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讲,也是一个值得巩固发扬、再接再厉的重大进步。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官乃百姓所养,权为百姓所赋。权力就应是压力,绝不该是乐趣。为官掌权就必须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必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殚精竭虑、尽职尽责。如果一个时代,当官成了最容易、最享福、最“肥美”的差事,领导干部们成了最富有的阶层,那么黎民百姓必然吃苦遭殃、难有福祉。如果各级官员都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远大理想,都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责任意识,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宝贵情怀,都有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的奉献精神,那么国家幸甚、人民幸甚,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也就为时不远、指日可待了。

其他人在看啥

    《干部难当与天下必肥》的评论 (共 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