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外交策略
诸葛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魏蜀吴三国之中,蜀在国土面积、人口资源及军事实力等方面相对弱小,之所以能够形成和维持鼎立局面,相当大程度上靠的是诸葛亮的外交谋略。
诸葛亮的外交政策集中体现在隆中对,天下三分,占领荆州和益州,外友孙权,北据曹操,等待时机北伐中原。
诸葛亮出山那会儿,刘备集团处于危难之间,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将刘备打得落花流水。诸葛亮主动请缨,出使柴桑,用外交手段建立了孙刘联合抗曹统一战线,后来更是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粉碎了曹操一举南下的企图。这次外交的胜利将已经从死亡堆里的刘备集团拉了出来,让他们在荆州有了立足之地,诸葛亮通过自己外交上的努力借到了荆州,诸葛亮抓住了孙权攻打合肥这个时机。孙权的上流需要有人保护,如果两线分兵的话,肯定会造成兵力不够,抓住的东吴的军事方向,借到荆州。后面刘备集团占了益州,孙权又要荆州那是因为发现了刘备已经成了潜藏的对手,荆州已经威胁到了自身的安全,孙权讨要荆州主要是要回战略要地南郡。诸葛亮通过东吴的好友鲁肃两个人关系一直将荆州的事情维系一下,直到鲁肃死后,荆州的局势才恶化。
诸葛亮在夷陵大战失败后,对刘备外交路线的重大调整。关羽阵亡,荆州失守,导致孙刘集团的彻底破裂。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内外交困。《隆中对》提出的“跨有荆、益”的战略受到挫折,国内新主年幼,军事将领接连丧失,人才青黄不接,而外部战线拉长,面临两个敌人。蜀国原本弱小,面临着两线作战,很有可能出现亡国的局面,不但荆州争不回来,甚至连益州也要赔下去。这个时候的诸葛亮主动放弃与东吴争夺荆州,再次与孙权结盟,这次的结盟是为了让孙权认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孙刘两家东西攻击魏国。恰时曹丕因为孙权的背信弃义,大举进孙权,蜀国的危机解除了。诸葛亮又一次拯救了蜀国。使蜀国政权得到了喘息的时间,安定国内局势,平定了南中。
诸葛亮外交谋略的核心,就是联吴抗魏。由于刘备集团把自己看成是“匡扶汉室”的正统,所以,始终都把“篡逆汉室”的曹魏视为敌人。而对于孙吴则不同,基本上采取的是既团结又斗争的策略。在实施这一外交谋略中,蜀国经历了几次大的曲折,从反面印证了诸葛亮谋略的正确性。一次是关羽与孙权关系的僵化,迫使孙权下决心勾结曹操,夹击关羽,使蜀国成功在即的襄樊战役化为泡影,结果是关羽被杀,荆州被夺,两国关系全面恶化;第二次是刘备顺江而下讨伐吴国,两国关系雪上加霜。如果关羽安心的守城的话,东吴不可能主动攻击关羽,关羽至少在前面还可以挡住曹操。这是刘备对三足理解的错误,荆州是中心,唯有敌动,我不动荆州方可保全。诸葛亮说过,守荆州的策略就是北据曹操,东友孙权。关羽和孙权关系没有搞好,还有去攻击曹操,没有见好就收,才造成如此悲剧。关羽在城里面,孙权没有机会,他不敢轻易进攻,担心的人会是曹操,曹操兵强马壮随时给他们带来压力。
诸葛亮的外交谋略主要是将魏国的主战场引向东吴那边,为蜀国北伐创造机会。诸葛亮北伐过中程中,东吴也在出兵策应,不同的是两国都在保存实力,北伐的失败一早就是注定的。这不能排除诸葛亮的外交思想有错误,当时蜀国弱小,能够生存下来,只有如此,能不能北伐成功那就要看天意了,至少诸葛亮已经创造出北伐的机会。至于北伐最终失败,那又另当别论,丝毫不能掩盖诸葛亮出色的外交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