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题词泛滥,扭曲了美与丑的界限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人们不惜重金收藏名人书法,是因为它具有文化和艺术双重价值。这里所说的“名人书法”,有两种:一是书法大家的墨宝,如颜真卿、董其昌,如能藏有他们的一幅真迹,就足以让斗室生光。另一种是政治人物的题词,能弄到一幅,也能光耀门庭。
现在的许多官员都喜欢题词,尽管他们的字登不得大雅之堂。但机关、学校、名胜、古迹,却随处可见他们的墨迹。江西贪官胡长清就题字成癖,当地有这样的民谣:“东也胡,西也胡,洪城上下古月胡;北长清,南长清,大街小巷胡长清。”不过胡长清的字倒是写得不错,不那么令人恶心。但大多数官员的字,就不敢恭维了。
高官题词泛滥,是因为总有一些人媚权媚官,想攀龙附凤提高自己。这就使得政治权贵的书法,一时间洛阳纸贵、一字难求。高官书法所以受宠,不是因为艺术价值,而是他们的权势。这些人一旦失势,他们的字也就一文不值,即便是刻在石碑上也要铲除。朱镕基就曾经与他的幕僚有过“不题词”的约法三章。2008年的《国务院工作规则》中即规定,“国务院领导同志不为部门和地方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2012年12月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中,更是严格了“不题词、题字”的要求。
可现在依然有许多高官,乐此不疲地到处题词。显然,题词不能让他们流芳百世,不堪入目的涂鸦之作,反而暴露了他们缺乏文化修养的底细。书法代表的是文化,是艺术,而不是权势。高官在位时,他写的字或许会被悬挂,被镌刻。但一旦落马,他们的字一样会弃之如敝屣。就如胡长清被执行死刑以后,原来那些请他题词的单位或个人,就忙着清除他的墨迹,以示和他撇清关系。在位时媚颜奉承,下台后形同陌路。前倨而后恭,冰火判若两重天的态度,是当今社会政治生态的真实写照。我们的官员不能不慎!
周永康倒台后,有一件事让“中国石油大学”犯了难,就是如何处理他那块“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题词。继续让周永康的大名登堂入室,悬挂在显眼的地方显然不妥。但如果清除,将来一旦没事,又将如何面对。毕竟中央还没有对这位“著名校友”最终定论。不过,中国石油大学的领导,倒是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用一枚火箭模型,挡住了周永康的署名。这虽然有点掩耳盗铃的味道,但也是一种态度。能想到这招,确实费了一番心计。
其实书法本身没有错,但悬挂它的目的却有欣赏艺术和攀附权势的泾渭之分。前者是“认字不认人”,欣赏书法和评价一个人的品格是两码事。蔡京、严嵩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权奸,但他们的书法一样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后者则是“认人不认字”。位高权重者的涂鸦之作,也被描金帖银,镌刻成碑。这就难免会遭到趋炎附势的讥讽了。周永康的官做得很大,但字写得确实不怎么样。把他的字挂在办公楼里,实在是有碍观瞻。
高官题词泛滥,扭曲了当今社会美与丑的界限。实质上是对文化的污染,对艺术的亵渎。反映了我们的审美价值观以及道德操守,也在随波逐流地媚权、媚官。特别是一些大学,也美丑不分,陷入趋炎附势的泥淖。人们不得不担心,这样的大学又如何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