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乱象下的生存困境吁求
——读司药中篇小说《买肾》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医疗市场上,一直存在着一种乱象下的潜规则:一方面,病人急需器官交易来源以维持或延缓基本的生存渴求;另一方面,地下黑市在中介的操纵下将器官交易炒作到令买方无法接受的程度。于是,买卖双方的寻找、对话、谈判和交易终于抓住中介这根“救命稻草”而一拍即合——当然,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接受和感恩,并且充满了苦涩和辛酸的味道。这是近年来,在新闻媒介上多次报道过的一种现象,即医疗乱象下病人的生存困境和利益诉求。尽管这个事实是那么令人心痛感伤、那么令人唏嘘不已、那么令人欲说还休,但是,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绝症患者的生命尊严是如何受到践踏、侮辱和委曲求全的。
《小说选刊》2013年第六期就刊登了一篇这种题材的中篇小说。作者是一名医护人员,她从平时的耳闻目睹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将文学的手术刀直接刺向医疗现实的辛酸与疼痛、悲凉与无助。这种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沉重的,它直接冲撞着读者的心灵堤岸,挑战着人们的良心底线,考验着生活的道德认知,鞭挞着社会的麻木心态。因此,如何重视这种医疗乱象下的生存困境吁求,使得普通百姓能够及时有效地享受医疗改革的红利,是我们当前构建和谐文明社会使公民活得更有尊严的重要课题之一。
《买肾》这篇小说,其实是在买卖之间展开的一种道德博弈和伦理较量,是一种冷血的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与人间真爱的生命救援之间的对比刻画。小说围绕着主人公倪洁的“尿毒症”急于换肾而展开,老公王光明和儿子不惜一切寻找肾源,使得他们的日常生活秩序与性格习惯皆为之改变;而卖方是一个农村妇女,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换骨髓,她竟然愿意卖掉自己的一个肾;中介是一个名叫倪超的小伙子,他却在买卖双方之间玩起了猫腻游戏——以买方六十万对等卖方十万元的价格来回周旋,企图从中获取高额报酬。这种三方交际的人文关系和利益诉求,在作者的冷静犀利的笔锋下,表达得如此清晰而深刻、沉痛而哀婉。其实,从买卖双方来看,都是一种亲情的力量在驱使当事者相互寻找、靠近和交易的。他们的行为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尽管这种救赎是那么地悲壮和凄凉,是那么地决绝和哀伤。但是,这种人性的力量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在疾病的折磨面前,在死神的威胁下,在生命的光辉照耀下,在亲情的呵护慰藉下,一切的物质金钱利益皆可化为乌有,只有人格的尊严巍然屹立在世俗的制高点上。而中介一方的出现,也是一种现实生活之必需,但是,违背市场交易法则唯利是图的市侩哲学已经将其为人的本质异化了,丧失良心还是一种委婉的指责,人性泯灭更是其鬼魂附身的写照。
疾病绝症,是人类的大敌,也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生命成长消亡的门槛。住院治疗疾病,表面上是一种生理机体上的疗治康复,其实真正是一种心理、精神和灵魂的矫正抚慰和救赎。此篇小说的人物心理刻画是比较成功的一大亮点。小说以主人公倪洁的视角切入故事的开端、进展、高潮和结局,以她和丈夫、儿子之间的亲情纠结及生命取舍为叙事的核心,以等待肾源和器官交易为事件矛盾的焦点,在回顾亲情的往事滋润、与卖方和中介的器官交易谈判中,她的心情是沉重而眷恋的,她的精神是矛盾而痛苦的,她的心灵是纯洁而高尚的,因而在心理活动中就表现出一种既渴望生命会出现一个奇迹、又怜惜家人为她所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和情感。这种二律背反的生活逻辑,对于主人公的道德底线是一个考验,也是一种情感的煎熬。尤其是在对待肾源问题上,本来弟弟倪松的肾可以匹配她的,却因为弟媳的反对而搁浅,她却能够理解、谅解;本来已经和卖方洽谈了买肾的价格,她却因为发现中介的猫腻欺诈而给予对方以同情怜悯的施舍声援;在她十年的漫长疗治透析等待中,她的心理更多考虑的是对丈夫儿子两个男人在工作生活家庭方面的亏欠、自责、懊悔和内疚。因此,从倪洁这个人物形象上,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贤妻良母温馨大度的女性魅力和人格光辉。而其丈夫的心理活动,主要通过他的行动和生活细节描写间接地表达出来的:大量抽烟的烦闷、深夜一人斗地主的排遣、睡沙发的体谅、与医生的争吵、寻找中介买肾的无奈等。还有儿子对母亲的宽慰、关心和责任,却是通过一些对话显示出来的。可以说,倪洁是在亲情的氛围中延续生命的,是在与病毒的抗争中逐步升华为人妻为人母的神圣职责的。因而这个人物形象是可信可敬可爱的。
《买肾》这篇小说,表面上是一种生命伦理的题材,其实也涉及到许多人文精神和社会保障的命题。在现实生活中,生命的尊严和生命的践踏、生命的坚韧和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延续和生命的代价、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等,我们往往从医学和生理的角度关注得多一些,而在完善医疗制度的层面、规范器官交易市场的层面、人身社会保障的层面、患者临终人文关怀的层面,却是注重关心解决得不够的。以文学艺术的手段,为广大的绝症患者发出生存困境的吁求,是此文的重要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