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官渡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与袁绍逐鹿北方的官渡之战,曹操以一万左右的兵力抵住袁绍十万兵力并且将其击败,很多人都彻服于曹操的神机妙算,而我却觉得,与其觉得曹操神算,不如说是袁绍太蠢。
首先是袁绍师出无名。沮授建议袁绍“狭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要在北方站稳脚跟,先必须有在北方的筹码和名号,天子即使筹码,有了这个筹码便有了立足的资本。可是袁绍觉得这样麻烦:打仗还要理由?管他呢,我就直接打不就好了吗,文人就是啰嗦!师出无名,有了军队却没有名号出征,这是不义之师,这样的军队去攻打别人还会有多少胜算?自己没打都先哆嗦。
其次是作战计划。兵书有云:“十倍围,五倍攻,一倍战”,明显曹军粮草告罄而袁绍兵马十倍于曹操,但是袁绍急于取胜,拒绝了沮授的“缓战之计”,命大军前进,将曹操杀退到官渡。首战告捷的袁绍自负英勇,直逼官渡。这样一来,曹操将士自然死命抵抗,而且袁绍自己也拉长了粮草的补给线,为曹操袭其粮仓、劫其粮草提供了机会。官渡久攻不下,袁绍想速战问鼎北方,屯粮乌巢,然而却不派重兵把守,不仅如此还调动自己一个嗜酒成性的下属淳于琼去镇守乌巢,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袁绍这个“英明”的决定葬送了他,也葬送了他“四世三公”背景和前程。
再一个为用人之道。许攸为袁绍谋士,在劫到曹操密信之后劝谏袁绍奇袭许昌,断其后路。然而袁氏集团内部矛盾重重,袁绍也是公私不分。许攸子侄在冀州收受财物被杀,袁绍以为许家的人只有孬种便将许攸逐骂出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于是许攸便投了曹操献计——奇袭乌巢,袁绍后方粮草被断,而曹操又和他打消耗战,在袁绍兵溃粮乏之时一举击破袁绍大军,使袁绍失去了根基。
还有袁绍用人不当,亲小人远贤臣,以至于内部集团不和:与曹操作战前夕,沮授和田丰死谏袁绍不能急攻进切,逢纪却进谗言,说这是不祥之语,最后田丰被袁绍赐死、沮授被袁绍抛弃;许攸与郭图同为一主效力可郭图却排挤许攸,导致许攸最后投敌;高览、张郃本是袁绍手下大将,最后郭图怕战败连累到自己,便说两位将军有谋反之意所以此战必败,弄得高览、张郃无路可走投了曹操。
最后,就是袁绍无深谋远虑。这一点在打完董卓就见了分晓。袁绍询问曹操,他打完董卓后何方面可据,俩人说的话截然不同。袁绍说自己“南拒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而曹操笑了笑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袁绍是想凭借地盘和势力争夺天下,而曹操却是网罗豪杰而御之,袁绍与曹操相比起来,便相形见绌了。更不该的是在袁绍不久于人世之际确立袁氏家族继承人为三子袁尚,这样一来,不是让袁氏三子自相残杀相互夺位吗?袁绍如此无谋无虑,不败才怪。
其实,在每一次袁绍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他的谋士田丰和沮授都给出过正确的意见并且预料到战争的形式和走向,可惜,袁绍太蠢,排除了所有的正确意见给自己留下了死路一条,这不是天不帮他,是他自己自掘坟墓。
袁绍集团政治方面失利,战略方面失策,用人方面失当,自己的组织失和,加上自己狂妄愚蠢固执,能打胜曹操就怪了。官渡之战,在曹操慌慌张张做好了自己防卫工作并且礼贤下士拿主意的时候,袁绍那边自己人就炸开了锅,加上袁绍蠢到冒泡,所以说,此战曹操获胜是必然,袁绍就输在了一个“蠢”字上,而非曹操的神机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