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干部档案造假须“严之又严”
一段时间以来,少数干部为达个人目的在档案上弄虚作假, 改学历、改履历、改年龄等现象屡有发生。笔者不禁要问:干部情况不准确、不真实,选准用好干部从何谈起?整治干部档案造假必须“严之又严”。
干部档案造假,无非是在人事档案上将年龄、身份、学历、履历等进行篡改,从而牟取地位、荣誉、金钱和权力。对于造假者而言,为获取干部身份、更高官位等现实利益,不惜铤而走险,在档案上“做手脚”;对把关者而言,少数人为自身利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造假行为。此外,查处的板子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查处不力问题也导致档案造假问题屡禁不止,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综上,干部档案造假的整治务必要“严起来”。
首先,日常管理必须从严。材料归档时,把关者要认真核对有关信息,确保真实准确、规范完整,杜绝“假材料”。查借阅时,要严格审批手续,严禁将档案交个人自带或转递,严禁涂改、抽取、撤换、添加档案材料。
其次,任前审核必须从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严格审核拟任干部的档案,特别要严把干部的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经历和身份关。对档案涂改、材料和信息涉嫌造假的,必须立即查核,未核准前一律暂缓考察并停止任职、录用程序。
严厉整治固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档案造假现象,但同时还要创新干部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进干部档案数字化,从程序和技术上杜绝档案造假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