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无比激情与无限感人的魅力
在中国文坛上,宋词可以说是一杯谁喝谁醉的美酒。它既有表达人们对古往今来情怀的乐章,又不乏志士仁人报国捐躯时抒发胸襟的千古绝唱;它既是人们热爱生活陶冶情致的妙伴,又是描述最美好风光佳境悠美的音符,也是宣示最迷人景色的幽乐。我们既可以把它比成一朵令人痴迷的情花,还可以把它比成是令人们无比怜爱的国色天香的美妙佳人;它既有势如倒海翻江的雷鸣电闪,也有溪水淙淙轻慢舒缓的宁静;既有巡地经天的啸叫呐喊,又有花红柳绿的优雅情致;既能描摹红巾翠袖的钟灵琼态,也能重现山呼海啸的波澜壮阔……
经历了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宋朝的建立,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除燕云十六州之外,都回归了统一的宋王朝的版图。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有宋之世,朝廷对文人比对武将要优惠得多。而从宋初开始,在科举考试中就偏重诗赋,这就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词创作的发展繁荣。
自中晚唐、五代以来,词这种文学形式,经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和冯延巳、李璟、尤其是李煜的创作推动,到宋代,词的文学创作达到了高峰。在词的创作中,无论从选取题材上、运用创作手段上、使用表达方法上、艺术效果影响上,还是对读者的情感作用上,宋词都达到了堪可与唐诗并肩比袂的艺术瑰宝的水平。
文学讲求的是形象思维,文学作品是人们表达感情的方式。在宋词中,文人用此来抒发情感往往更直接,更坦率,更恰当,但是在手法上也更高明,更奥妙,更顺手。宋词在情感分析上,可分为逸致闲情,离愁别情,报国之情,男女爱情,水趣山情等等。由于宋词本身的特点及所产生的时代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和词人的经历、际遇、气质、情感等的不同,所以,宋词的题材更广泛,涉及的生活靣更广阔,就更能折射出人生跌宕起伏的不同情感。
宋初,词的创作继承了中晚唐五代时期的婉约绮丽的风格。然而,到了宋代,在范仲淹、欧阳修的即景抒怀词的作用之下,词的创作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及至到了苏东坡的慷慨悲歌、豪迈苍劲,再到南宋的陆游、辛弃疾和张孝祥的气势雄浑、昂首高歌,使宋词在风格上,豪放派一举压倒了婉约派,成了词创作的主流。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仁宗朝官至枢密副使。曾领导维新变法,但因反对派的阻挠破坏,变法终于失败 。范仲淹的《渔家傲》
是豪放派词作的开篇之作。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延安市),守边四年,这首词就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将军不仅是范仲淹自称,也泛指了一切为国戍边的三军将士。词的基调是苍凉的,而感情却是豪迈的,意气是壮烈的。范仲淹作为韬略深远、治军严格的统帅,为羌人所惧,称“小范老子,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而不敢犯边。在词作上,是范仲淹首开了豪放派的风格。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官至副宰相。他的词婉丽清幽,承袭南唐余风,与晏殊较接近,但也有不同处,如他有述怀、咏史、写民情及风俗之作,题材较晏殊词广泛。风格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阕从远行人着笔,以春水喻愁;下阕从闺中人着笔,以春山喻远,是说愈望愈远。所以说“楼高莫近危栏倚”,全词以写柔情为胜。这是写男女离别之叹,挽恋之情的依依。
他的《采桑子》(10首)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通过欣赏西湖的湖光山影,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追求,其中既有对湖光山色的惬意,又有对自己性情的寄托,并通过对自己平生的回顾,表达了对时光流失的慨叹,体现了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但是在创作水平上,却不失为千古佳作。
和范仲淹同时代的柳永、张先,他们都是婉约派的典型代表,他们的词作基本都是以男女痴情,男欢女爱为题材,抒发儿女情长、男女爱恋,闺阁幽怨一类的题材。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本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景祐元年(1034)进士,因做过屯田员外郎,时人亦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歌妓生活和城市风光,离情别绪,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世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反西崑体的先锋和主将,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他最著名的词作是 《雨霖铃》 。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清秋时节的“寒蝉”,在凄切悲凉秋凋零光景中,那会是更加怎样的萧瑟。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歇、在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会是如何的依依难舍。都门怅饮,和着离别的辛酸。设酒帐中,纵使欲多留恋片刻,却又怎奈兰舟催发,举棹欲航,船家的声声催唤,这样的饯别,欲留不得,欲饮无绪,有怎不让人肝肠寸断。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模糊,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哽咽,也难于成音。面对烟波浩渺、一泻千里的大江,楚天空阔,山高水远,而别后的道路遥远崎岖而难测。此时一别,人各东西,对情人的思念也只能仰望楚天沉沉的暮霭,对着云月呼唤。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会因离别而无比伤感。“自古”两字从个别现象出发,推至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概括意义。“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更厉害。“今宵酒醒何处?”把自己的迷离、无奈、孤寂、凄凉表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酒醒后的凄凉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更是对“今宵酒醒何处”的回应,这两句的妙处是情景交融,景情不分。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别后的思念。残月破碎,心上人难聚,把离后的凄楚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你看,醉酒之后,晕糊而睡,一觉醒来,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只有身边的晓风,天上的残月,什么都没有了,这是多么的孤苦、失落和无奈啊?所以,这两句词的情、景、意、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人们因为喜欢也经常运用,也因此历代传承、延续、为人们所推崇称道,成为了千古名句。
而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而孤独日子,自己一个人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与佳景,也等于空置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在一起共赏,即便是对着良辰美景,也不过是“奈何天”,即使是“千种风情”又能向谁人去倾诉呢?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淋漓尽致的地步,也传达出对心上的佳人无比留恋的心情,结句用诘问句的句式,感情显得更加十分强烈。
刘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多半是写闺阁玉女,男欢女爱,离情别绪,才子佳人。他和张先把婉约派的词推到了最高峰。如他的:
玉女摇仙佩(佳人)
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
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
须信画堂绣阁,皓月清风,忍把光阴轻弃。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美。
且恁相偎倚。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愿妳妳、兰心蕙性,枕前言下,
表余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
极力地勾画了玉女的美艳,深情的挚爱,才子佳人的相与欢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反映了他及时享乐的观念。柳永大量作长调,作品多慢词,以长调的形式和手法为主,使北宋词至此而一变,由小令时期进入慢词时期。柳永精于音律,词调多自创,作品音律谐婉,词意妥贴,宜于歌唱。
柳词风格婉约,细致含蓄,缠绵悱恻,表现深刻,情感真挚,意境秀丽,情景交融。柳词长于铺叙,曲尽形容,善于白描,多用口语,语言通俗浅显,普遍使用方言俗语。
题材内容上,柳永开拓和扩展了词的内容,铺叙城市风物,触及城市生活较广的一面,写妓女的不幸并寄予同情,沉溺都市繁荣生活的男女心理及男女之情,柳永也写羁旅愁思,离情别绪,山川胜景以及怀古喟叹。
如他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的前阕把暮雨、清秋、霜风、关河、残照捏在了一块,所有的凄凉景象都集合在了一起,再加上“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以“唯有长江东水,无语东流”结下来上阕对凄冷秋色的描写。而下阕则写的是思念自己的佳人,远望自己家山的妆楼,想的是自己心上的美人,悔恨的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对着这眼前的凄凉清秋景色,再思索着与美人的日欢夜慰,该是怎样的愁,何等的恨呢。可以说,在写情愁、离绪、思乡、怀恋上已经完全达到了李煜的高度。
他的凤栖梧则更是把对男女之情的笃甚,写到极致的程度。
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也是一首登高怀乡、思恋女情心绪的词。其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是千古名句。透彻地翻译就是:衣带一天天地渐渐宽大,自己一天天地消瘦,可思念佳人的心境无所悔改,哪怕是为此憔悴,甚至是丢命而死。从这里,可见柳永真的是少有的“情种”。所以,当他死后,是青楼的众多的妓女出钱把他安葬的。据记载,那些青楼佳丽们“泪盈墓穴,哀嚎遏云”,可见他与青楼的情结之深。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三首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如他的《天仙子》更是把对男女之情的笃甚,写到极致的程度。
天仙子
水调歌头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首词的上阕写伤春之情。词人把酒听歌,所听之歌为水调歌。此歌是隋汤帝凿汴河时所制,其声韵悲切。词人把酒听歌意在消愁,结果却酒醒愁未醒。由此看来,词人伤春为表,伤已才是里。春去尚有回归日,而大好青春却一去不复返了。“几时回”,实际上是“伤己”之余的自问。向临晚镜自照,青丝变白发,又怎能不渐生华年飞逝的怅惘之情呢?最终发出了往事不堪,回首万事皆空的慨叹!
下阕描绘了庭院池塘之景,并借以烘托伤春伤之情。前两句写所见,鸟儿成双是爱情和美满的象征。“瞑”是暮色,与上阕的“午醉”相照应,交待了时间的推移,足见词人惜春恋春之情。“云是,更重要的是这个“影”字,这才是词中的词眼,是这首词中美的境界中焦点之所在。春之将去,“残花”尚且顾影自怜,对这美好的大自然充满了眷恋之情,这又怎能不引起词人的思索。帘幕重重,灯影朦胧,人渐静而“风不定”,因风而起春寒,鸟儿才紧紧依偎;因风散云,月亮才得以映辉;因风起,残花始弄月下之影;因风起,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风”贯穿着下阕。终篇的“落红”与开篇的伤春前后呼应,使上情下景,浑然一体,才勾画出感情激切的意境,把那种郁结于胸的自伤和怅惘之情,再倾诉出来,才有迷人的效果。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评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句评论主要是点其遣词造句之功力。这个句子的妙处不仅在于修词炼句上的功夫,更主要是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在一天将尽时,品尝到了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种曲折复杂的心态,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传达出来,从而让读者在分享到一份欣悦和美感的同时,也需要思索。
结尾数句,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并非迁就词谱的音律,主要还是表现作者体验事物的细致。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灯自然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窗帘,严密地遮住灯焰。但风更大,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不定”的。“人初静”一句,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益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疾。作者这里的“人静”当然也指府中的歌舞场面此时也该散了,再结合末句“明日落红应满径”足见作者惜春、忆往、怀人的深情。好景无常,刚才还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在园中的蹊径上了。此词以善于炼字、精辟、含蓄、使全词缠绵、深情、味浓。
与张先同时代的词人宋祁,曾有描写春天的词为人称羡。其《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只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顿使全词有画龙点睛之妙。仿佛春天不仅蔚然有色,也铿然成声。故张先称宋祁为“春意闹尚书”,而宋祁则称张先为张三影郎中。一日,尚书宋祁奇其才,故特地寻访之,令随从通报说:“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张先得知后回答道:“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两人相见甚欢!
张先长寿达到将近90岁高龄,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张先前后的词人如晏殊、晏几道、秦观、周邦彦、贺铸、姜夔、吴文英、李清照等词人的作品也基本是属于婉约派的风格,及至苏轼的出现,婉约派的声势开始被豪放派的声势所压倒。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州人。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在艺术上的影响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是绝对罕见的。他的文采风流和性格、品质、情操及至各方面,无不受到后世千秋百代人们的尊崇、赞扬、羡慕、和爱戴。他在政治上一生不得志,只在杭州、徐州、湖州、黄州、颍州、惠州、儋州等地做过地方官,但他政绩卓著;他为人谦和达观而开朗,但却严格要求自己;他亲民爱民,到哪里都和老百姓保持亲近的关系。它不仅是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具有书法家、画家、等多方面才学的艺术家。
苏轼一生的创作极多,仅词的创作就有340多首。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是在黄洲任上。这是后世所有文人和无数的平民百姓所熟知和乐道的千古杰作。无论从气势的雄浑豪迈上,还是艺术手法的超脱高妙上,以及含蕴的思想内容的深奥厚重上,都是亘古以来,无可企比的。
词从大江到故垒,从周郎到小乔,从诸葛亮到曹操,把一个古战场所载系的一代兴亡刻画得淋漓尽致。
眼前的情境,作者从西到东,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大到小,把“含宏万汇、气吞海岳”的豪情融汇在盛衰荣辱、兴亡成败的刀兵鏖战之中;把才子和佳人、英雄和美女、战伐和婚姻统贯在风光之内;把大与小、强与弱、智慧和力量的结局摆放在樯橹灰烟之间。
这首词的出现,无不使文人咋舌,武人顿首,男丁磨拳,丽女翘目,文擘太息,老妪呃呃,赢得了古今、老幼、男女的赞佩和钦敬。此词,人称“笔力遒劲,高唱入云”,绝有“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气概,胡仔《苕溪鱼隐丛话前集》盛赞“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苏轼词的浪漫主义色彩极为鲜明强烈,和他的极富想象力分不开。李白曾有诗《问明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李白以“明月奴”自居,而苏轼比李白更富于想象力,而且苏轼的亲情又格外突出,他格外爱他的弟弟。所以,他在《水调歌头》一词中,以丰富、奇妙、惊人的想像,表达了他对人间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词中,他望月怀人,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美妙境界,将遣世独立的意趣和民间神话传说融于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抒放着自己对友情、亲情、爱情的深情蜜意,表达了热爱生活的积极愿望。
起句起得奇逸,他面仰天穹,浩月当空,又逢佳节,面对辽远的霄空和姣洁如玉的月轮,诗人神思激扬,情怀凌飞,不禁对月发问。这问中含蕴着无限的心意,是什么哪?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感慨?还是“古人未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喟叹?或是“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的赞佩?其实是兼而有之。总之,明月充满了词人的想象与期待,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自然、对人生的思索。美好的月色令人陶醉,月宫仙殿令人神往,广寒中的玉人令人仰慕,因而,诗人也设想自己是月中人,想乘风归去,但又怕月宫中的玉殿金阙,清冷寂寥,空旷落寞,比不得兄弟亲朋之爱,男女相恋之美和人间生活温暧亲切。
下阕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天涯离别。夜深月移,月光转过朱阁红楼,透过窗棂照进绮户,映着房中迟迟未能入眠的忧思之人这既指自己怀念的弟弟,又泛指那些佳节中秋因不能与亲人团聚以至难以入眠的所有的客游远方的游子。月圆人不圆是多么无奈的人间憾事,然而词人却安慰人们:“不应有恨”,这是何等的达观与开阔。在这里,他也启导人们,指出“此事古难全”。
最后推出了他对人们的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突破时空的局限,把对明月共同的爱与把离别的人理解调和在一起,表现了作者的理性、宽怀。并把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加以理顺,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博大与旷达。
全词情感奔放,气势跌宕,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这个天体展开,上下呼应,左右禆合,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语言能力及浪漫洒脱飘逸的词风。
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来推崇他。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也成了后世对相爱人的最美好的衷心祝愿。
苏轼最感人、也是他感情倾洒最浓烈、心意最诚挚的词是他写给妻子王弗的悼亡词《江城子》一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写于王弗去世十年之际。虽然夫妻永诀阴阳十载,但“不思量”,也“自难忘”。可见这怀恋是自然而然的。在那远隔千里之外的山冈,松声簌语,孤坟伫立,冷月悬空,寒星苍凉,妻子的孤魂独魄,在夜风中踟蹰,妻子的孤塚黄土,阒寂无声,可见诗人的哀伤到了什么程度。即使是见了面,但时移岁改,黄泉苦寂,世上多舛,生者尽管还活在世上,但也是尘垢满面,两鬓如霜了,纵使妻子还能见他,也不会认识了。
下阕的“小轩窗,正梳妆”那一连串对往昔岁月的回顾,虽是在梦境中显观,都是作者“不思量,自难忘”对夫妻之情的顾恋,是对逝者痛惜,也是对自己身世不幸的叹息;是对逝者感情的寄托,又是对自己心灵的安慰。小轩窗梳妆引发的是相顾的无言,伤泪千行。可见其幽梦似虚似实,似真似假,似幻似觉。这种悲喜难分,阴阳难分,虚实难分的似有似无,最后归结为永难忘怀的孤坟冷月,独塚寒星,凄墓雁唳,风拂墓土,松鸣荒山的地方,就是那个地方,埋着他最心爱的妻子王弗。
苏轼于葬妻之处“植树万株”,那幽暗的松林,松风的簌响,山谷的萧鸣所构画的意境,自然是无限凄凉,无比幽深的境界。正是这种境界才使读词的人们从心、神、情、感、魂、魄上得到更大震动,所以才有更大的感染力。由于本人在《从悼亡诗看古代文人的情结》一文中已经说过,不再赘述。
苏轼的词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北宋之后,苏轼的文采风流就为学者文人所羡慕。南宋以后,他的词更为流行。同时,他的其他文学创作、他的文品、性格、人格、丰茂的才华、纵横恣肆的笔力至今仍辉华着光焰。南宋后的豪放派词家,诸如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爱国词人都受了他很深的影响。及至元代,萨都剌还极力学习他的词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从小就让母亲在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表达了报效国家的决心。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宋金矛盾尖锐的时代。1127年金攻陷汴京北宋灭亡,留守建康的赵构即位,改元建炎,是为南宋。从此他开始了收复失地的战斗。最后,他被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和赵构勾结,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勒死杀害,死时年仅39岁。
他的词,留下的不多,但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的著名的《满江红》一词,却从古一直传唱至今,反映了人民对他的怀念。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此词既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之句如雷电劈空发怒而冲冠,是何等的怒不可遏?“凭栏处,潇潇雨歇”,寥寥七字用自然状态呈现出他内心的激愤,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二句,既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富贵,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又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漫征程,隐含着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把豪情壮志、报国雄心、直捣黄龙、恢复故国的强烈信念吐诉无余。这里的“三十功名尘与土”的“三十”是泛指,因为岳飞与金人战斗最激烈的时间,大约是在他30岁左右的时候,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率军收复了建康,那年岳飞还不到三十岁。绍兴三年(1133年),南宋政府把从江州到江陵的沿江防线交岳飞负责,那年岳飞恰是30岁。他的《满江红》创作也大约是这个时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八千”也是泛指,喻为漫长遥远,意指“任重道远,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图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耀于字里行间,言辞铿锵,掷地有声。
后阕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慨,凛凛犹若神明。自中原板荡,金兵入据,国破家亡,生灵毁于涂炭,同胞陷于水火,靖康之耻,实乃国恨家仇,由此而生的对侵略者的痛恨,燃烧在英雄的心胸之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以“餐肉”、“饮血”,表达了消灭侵略者、恢复故国的雄心壮志,也是英雄气概的坦露,更是强烈爱国观念的吐诉,也是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瞻望前人,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苏武留胡节不辱,这一脉相承的爱国激情,是中华古国的魂魄。在岳飞这里,得到了切实的体验。“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一场”是岳飞的期许,到那时“收拾旧山河”再朝天阙,该是何等的痛快啊。只可惜,壮志难酬,毁于奸佞,可谓千古憾事。
岳飞留下的词不多。他的另外一首是《小重山》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筝,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首《小重山》词,据考是岳飞遇害前的词作。改用艺术手法表达了他对抗金报国的壮志难酬的苦闷。岳飞抗金的伟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阻遏、刁难,而同时其他的将领如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各不相互信任、不相配合以致拆台,岳飞预见到前面的艰难,有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词就是抒发这种苦闷的心境,抒写这种感慨与嗟叹 。
上阕写虽然戎马倥偬,终日劳累,但是夜寐难眠,三更惊梦。夜色阒寂,唯蝉鸣伴随着帘外胧明的月色,这是极为凄凉的夜晚。这样的夜晚与作者心境是一致的。夜色凄凉与作者的心境悲凉相吻合。一个人背手踱步,绕着室阶,低头思索,踱来踱去,而想到的绝非个人进退、自身安危,想到的还是怎样能匡复故国,直捣黄龙。这种坚定的信念,他是不会变的。
下阕把这种知音难觅的苦闷进一步深化。他的“为功名”绝非指自己的政治出路,而是指自己的政治理想,自己的报国情怀。可是“旧山松竹”横亘路衢,阻断了自己的归程,而这个“归程”也不是自己的激流勇退,告老还乡。其实质还是国家的安危、社稷的存亡,故土的收回、旧物的光复。但这时的朝廷局势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岳飞已经明显的感到了投降派的猖獗。所以尾句的“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就是明确的发出了对朝廷的隐忧,对局势的耽心,对光复大业的压力。此时,他需要的是与各路将领的配合、信任、支持。但各路统帅却离心离德。所以纵是把心事“付瑤筝”,也是少有知音。纵使抚断琴弦,亦未必有人听懂。这亦是“子期不在为谁弹”的心境。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兴十年(1140年),被害的前一年。
此词从风格上说,也不失为豪放派的力作。从情绪上,仍是进取向上的,当然其中不乏沉郁苍凉的情调。但是,词的创作也是常是要用比兴浑融、含蓄委婉的方法表达作者的幽思含蓄,使读者吟诵体会,余味无穷。岳飞因为壮志难酬,胸怀抑塞,所以作这首《小重山》词,以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表达,这也正是运用词体之特长。
岳飞之后,豪放派的伟大词人当属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从少年时期跟随父亲在荒乱中开始,就形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的词风是典型的豪放派风格。最典型的是他的《诉衷情》。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从忆昔抚今中追思自己的人生岁月,到老时,不禁感慨万千。1172,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那年,他还是40多岁的壮年。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那豪情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体验。“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是梦中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挂满了灰尘在那里闲置,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表现了心情无限惆怅、黯然、悲凉。
他的《钗头凤》则是他和妻子——表妹唐慧仙的悲欢离合泣血的声泪,是千古绝唱。这是陆游在独游沈园时,偶遇唐慧仙与其夫赵士诚,慧仙见陆游踽踽独行,不胜痛惜,便为他送去黄藤酒,这使陆游心潮激荡,感慨万千,遂予以《钗头凤》二首。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轻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看了陆游的题词后,悲痛欲绝,凄苦万分,不胜哀婉。遂和《钗头凤》二首,以表心迹,回示陆游:
世情恶,人情薄,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不久,唐婉就因悲戚伤感而死去。其实,陆游与唐婉是十分恩爱的。只是陆母从中作梗,以致夫妻离分。古往今来,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都被人们奉为表达爱情的最诚挚的篇章,他们也在后人的心中留下不朽的印象。从情感上说,这首词,就词情说,已经到了呕心沥血的程度;就声韵、手法、水平上说,也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人们无限叹惋陆游与唐婉爱情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肯定和热爱,称他们的爱情是“千古绝唱诗人情”。
此外,他的《卜算子(咏梅)》也是一首极好的词。毛泽东亦曾以《卜算子(咏梅)》应和过。他的《谢池春》则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激情。
谢池春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多来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妒!
这首词是陆游老年居家,回忆南郑幕府生活而作。陆游在南郑,虽然主管的是文书、参议一类工作,但他也曾戎装骑马,随军外出宿营,并曾亲自在野外雪地上射虎,所以他认为过的是从军生活。那时候,他意气风发,抱着“莫作世间儿女态,明年万里驻安西”《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表达了他的一举收复西北失地的雄心。词的上片开头几句:“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都可以从他的诗中得到印证。上面几句词写得极为豪壮,使人颇感振奋。接下去一句:”笑儒冠自来多误“,即转入了对这种壮烈火热生活消失的感慨。
下阕写老年家居江南水乡的生活和感慨。功名梦断,却泛舟吴楚。愿望落空,作者被迫隐居家乡,泛舟镜湖等地,以自我解闷消遣。“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是无奈抽刀断水水更流,自我宽解反而更愁的写照,回到“叹流年又成虚度妒!”感慨作结。为什么无际的江南烟波的美景,还不能消除对秦关的向往?老年的隐居,还要怕什么流年虚度?这就是因为爱国感情强烈、壮志不甘断送的缘故。这种予盾,是作者心灵上终生无法弥补的创伤。他对秦关、汉苑的关注,缘于什么,就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眷恋。
陆游也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情怀,对后世起到了极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如他的千古名句:《示儿》诗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样,留下了光辉不朽的万古名篇。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闪耀着熠熠不朽的光辉。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又是伟大的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
他从21岁起,就在已沦陷的北方参加了反金斗争,开始,他聚集了二千人马,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他在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后来朝廷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驰流、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他著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他写下的第一首英雄之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六朝古都。赏心亭在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胜景。前阕起句: “楚天千里清秋”,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见笔力遒劲。为什么用“楚”天哪?因为那是家乡的方向。那时,山东河北一带,已被金人占领,故国情思,无可遗忘。水随天去,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豁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天高气爽,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美好,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那是对金人和不思进取的妥协派鞭挞。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山光水色,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篇因此而生动。家山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此为内心的郁闷,所以才“栏杆拍边”,这是何等的激愤之情,然而却“无人会,登临意”,这和岳飞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可谓异曲同工,志趣相符。 渡江淮归南宋,是以宋朝为故国,翘首期待收复失地,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使诗人和像他一样的有志之士无不失望,所以辛弃疾才大有“游子”之感。“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虽然“男儿有志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但作者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怀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纵使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亦未解壮士报国豪情难酬的愤懑。“拍遍”则是以激愤的心情,发出的极其狂怒的动作。
下阕,连用了三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怀恋家乡又不甘消沉堕落的情怀。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一个“休”字表达的是诗人不想、不愿、不能的坚决态度。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一语双关。第二个典故是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树犹如此”是第三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再闲置下去恐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个典故,是全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情绪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穆东居士说这首词,抒写作者恢复祖国山河的报复和愿望无从实现的英雄失意的感慨,“如同裂竹之声”,又有悱恻深婉的感情,艺术手法也很精美,所以是传世名作。
辛弃疾的《青玉案是一首别有情趣的一首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杰作了。然而究其情采,上阕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 “雕”、 “凤”、“玉”,种种丽字,为那灯宵的气氛拈来传神意境,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尽述,但这些美好的字句,助意添彩,把个灯节的氛围已极尽概括。
下半阕,专门写人。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边游阅边不停地说笑,黄金缕的香衣还在暗暗飘散着香气。丽人们,却并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的心上人。没有她,几乎已经绝望了,忽然,眼前一亮,在那一角灯盏之旁,分明看见了,是她!就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就在这灯火很不明亮的角落,亦未归去,似也有所期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使人精神振奋,是悲喜莫名的感动兴奋,词人竟用如此妙手,把这一惊喜变成了诗情词意,怡付后世。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女群媛,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一切都未必有什么趣味。
辛弃疾的词作,基本上都是以寄写豪情,抒发慷慨,报效国家,收复失地为主要题材。但也有一些描写农家生活、乡村风光、少妇伤春的词作。如他的《清平乐》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上阕从农家小屋到淙淙小溪上的青青草,从醉里“吴音”到白发翁媪,是乡间的安宁、平静、祥和的景象。那唱着“吴音”歌腔的显然是青年男女,在作者酒醉朦胧的状态中,也许会激起他对青春时代战伐岁月的回忆与眷恋。然而,老来的安宁,隐居的闲适,农家的习俗,让他对大自然的美丽有了深深的好感。正像他在《水调歌头》上半阕写的“万事到白发,日月几西东。羊肠九折歧路,老我惯经从。竹树前溪风月,鸡酒东家父老,一笑偶相逢。此乐竟谁觉?天外有冥鸿。”一样,自有农家乐趣。下半阙用四句话,写了自己三个儿子的不同行为。大儿子已经担起了家庭的重担,锄豆溪东,为生计劳动,为农务操劳;二儿子也担负起力了所能及的劳动,编织鸡笼,用来养禽助家;对小儿子,他充满了爱怜,以“无赖”表达了无限的喜欢,说正在那里卧剥“莲蓬”。莲子在鲜的时候拨出莲子就吃,味道极好,可见他还未黯世事。
这是他在信州、铅山闲居时期,在博山道中用词“拍摄”的一幅鲜美、朴素、生动的农村生活画面,反映了作者对农村生活、乡间气息、孩子的挚爱。
辛弃疾词的主旋律是怀恋故国,收复河山,抒发英雄豪情壮志,但他的乡间词也占据了相当的数量。他在豪放派的词人中影响是巨大的。他是爱国主义思想的一面光辉旗帜,爱国文人在他的鼓舞促动下,写出了一系列的抒发爱国热情、形式奔放豪迈、风格悲壮铿锵的词作。如文天祥、刘过、刘克庄、刘晨翁等都是。
文天祥 (1236.6.6-1283.1.9),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文学家、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务。1276年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1283年1月9日在北京柴市口从容就义,时年四十七。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他的爱国浩气感地动天。他的《酹江月》就是他的泣血豪唱.。
酹江月:
水天空阔,
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
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清,
金人秋泪,
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
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
南行万里,
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
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
回旗走懿,
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
秦淮应是孤月。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感叹金陵的水阔天空。面对长江,不禁令人心思神往:长江险阻,能拒曹兵,为何不能拒元兵。英雄末路,天亦不助,所以“恨”东风。这恨东风,表达了心怀的极度怨愤。其原因是不借“世间英物”。故而“东风”遭恨,詈天之之怒,皆因满腔怒火。这两句,凌空而下,磅礴的气势之中,蕴含着无限悲怨。而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 “蜀鸟”,指产于四川的杜鹃鸟 ,是后蜀亡国之君杜宇的灵魂化身。在残阳夕照中,这种鸟的叫声,令人顿觉特别感到凄切。“吴花”,生长在吴国宫中的花,在残阳中开放,也在倾说亡国之苦,这为眼前的“水天空阔”的壮丽景色蒙上了一层惨淡的色彩。这些凄惨的景象,使人不忍听见蜀鸟的叫声,不忍看见吴花的颜色。而“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借历史故事,写江山沦丧,故国失巢的悲哀。三年前元军把谢、全二太后掳去了,“金人秋泪”典出自魏明帝时,明帝曾派人到长安把汉朝建章宫前的铜人搬至洛阳,传说铜人在被拆卸时流下了眼泪 。但宋朝亡国,国都数被“迁移”,此恨又怎能消除呢。“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宝剑是力量的象征 ,奇杰是胆略与智慧的化身,如今,却空有精气上冲斗牛的宝剑,也辜负了宝剑,因为它空认“奇杰”。这既赞美宝剑的光芒四射,也表达出辜负了“斗牛”把自己认作豪杰的自谴。对抗金的失败的自责,惋惜、恨怨之情,溢于言表。词的上阕把其作为自然现象的水、天、东风、鸟、花、夕阳,融入感情之中,蜀鸟、吴花、残垣断壁 ,都是一种故国败亡、山河破碎而自己身世飘摇的悲愤情感。
下阕主要写情。“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表达与元人作斗争的胆略与勇气。几年前文天祥被元军扣留,乘机逃脱,绕道海上,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南方。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文天祥在被捕后,曾几次想尽千方百计,欲自杀殉国。但是都没有成功。后来,他改变了主意,打算谋取东山再起,继续复宋大业,上两句就是这个意思。而“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表达自己要像赵国丞相蔺相如那样身立秦庭,威武不屈,持璧睨柱,气吞强秦的那种气魄 ;要像蜀国丞相诸葛亮那样,死了也要把司马懿吓跑,坚决地维护自己的那种威严。表现了文天祥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夜空那么寂静,秦淮河上的那轮明月是孤月,地上难于入睡的文天祥,是孤人,人月相依,共保名节;忠亮同辉,共守皎洁。其浩然正气,诚如《正气歌》所言“沛乎塞苍冥”。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特色除了写情写景融洽之外,还用典颇多。借历史人物,抒发自己胸臆。各种历史人物都已出现,很好地完成了形象塑造。这首词用东坡居士词原韵。难度极大 ,但仍写得气冲斗牛,感人肺腑。使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的人生观,“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一样,永远耿照千秋。
李清照是宋词的创作中最有成就也很有名望的女词人,她也是在中国文学史上仅有的成就最大的女作家.,她也是婉约派的最后一位名将。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父李格非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她的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又是太学生出身,曾历任州郡行政长官,是书画金石专家。宋南渡不久,赵明诚即病死。早年,她作为贵妇,惯写闺情相思、优雅恬曼、雍容闲逸,男女欢爱一类的词。过着富贵的生活。南渡后。特别是丈夫的死去,她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思想和精神状态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而词的创作也与原来根本不同。如她的《浣溪沙•闺情》 ,就是典型的前期作品。
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词中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下阕进一步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 幽居深闺的怀春女子,完全被“爱而不见”的愁苦与期盼的喜悦所左右,这混杂的感情化为风情万点,都从她一颦一笑的的面部流露无遗;终于她大胆地展开半张素笺,舞动一只彤管,把满怀思念、娇嗔与幽怨倾泻给自己深深系恋着的人。结句“月移花影约重来”写的是实况?是希冀、是幻影、也是期待,是一幅绝美的流动着的画卷。月光里,花影下,玉人双双,倾诉着生死相依的情话,是才女的理想,也是玉人的心愿。她还有一首《庆清朝》,是专写赏花情趣的:
庆清朝•禁幄低张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画烛,不管黄昏
。
李清照是位美女,这首长调赏花词,是写在牡丹盛开之时,明光宫苑之处,词人与同游者对花倾觞,自朝至暮直到秉烛,兴致未减。说尽了暮春三月的牡丹娇媚,也点出了赏花人的心境。笔调生动,风格含蓄。
前阕起句,采取烘云托月的手法,写花而先不见花,写的是 “禁幄低张,彤栏巧护”,即见宫禁中的护花帷幕低低地张蔽遮阳,红色的栏干围护名花,渲染着未见其花形,先感受其高贵。那里面被精心保护的是一种怎样的名花呢?显然是独占暮春风光的名花异卉。
接下来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挥洒情思,用 “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二句写花色、花态,写花的淡雅妙曼,绮态琼姿,写花的香艳绝伦。“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待到许多春花已凋谢,经轻风吹拂、细雨浴洒、玉露点佩,似晓妆扮后、依稀美人的名花,展雅出艳。“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三句,更进一步描摹花情、花色、花态,那无比娇艳,足以戏弄春风、嘲笑春月,闭掩玉人,尽情地戏逗着司春掌卉的天上神君。上述“淡伫”、“绰约”、“天真”、“晓妆”、“艳态”,再加上一个“妒”字,一个“笑”字,一个“殢”字,你当然就会觉得,那就是香倩生辉、楚楚含情的绝代佳人。
后阕是词人身在明光宫苑花前,酒醉赏花流连之际,不禁想象着别处赏花盛况的心态,“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 “东城”、“南陌”都是向阳之地,易受光华照耀。在那里,赏花人车水马龙,终日不息,醉人的花香足可漫掩车轮。而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之句,又是赏花人内心潜藏的隐隐的忧伤。“不凋的花朵、不散的筵席”是没有的,“兴尽悲来”的感伤,暗暗地袭上了心头,对着花儿飞觥举觞,快些把金杯内的美酒喝下,别管它金乌西坠,黄昏袭来。筵上未尽的残蜡,还在燃着 “借酒浇愁”,这是 娇颜玉女驱却心头感伤的选择。而她的另一首词作《点绛唇》描绘的则是一个青春少女,在荡过秋千、汗湿罗衫,见有男人来、躲避掩饰时的羞涩情态。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最后一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把少女的那种青春、阳光、娇羞、活泼、顽皮、
聪明都集合在一起,呈现出手法的高明。
李清照后期,即靖康元年起,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不幸遭遇,而她又上无父母、下无子女,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她的词的创作发生了根本变化。主要是表现自己的不幸遭遇,深厚的故土之思,对金人的痛恨。
即南渡之后,她的《一剪梅表达了他的心绪。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李清照中期的词,显示出离恨别愁,凄凉的味道,是对丈夫寄托思念的作品(赵明诚死于1129年8月18日)。目睹池塘荷花已经败谢,还残留着香味,回到室内自己靠坐的竹席感触凉意,这才意味到秋天已经到来,语淡情深,有吞梅嚼雪之味,托出了词人冷清孤寂的意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在苦闷寂寞的环境里,还是出外乘舟解闷。可是乘舟无法消除寂寞,还是盼望天上的云能够带来丈夫的书信(想来此时赵明诚已死),可是看见的只是一排排大雁南飞,却不能再有丈夫音声。“雁字”二个字用得很真实,因为大雁南飞时候是常常排成一字,排成人字飞的,“月满西楼”写得很好,一是点明时间是晚上,她从早盼到晚的意思,二是月满表示盼望团圆的意思,接下来从想象又回到了现实,落花流水春去也,各自飘零和流动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成为隔离了二人的相思和闲愁,这一种相爱相思的感情是无法消除,愁眉苦脸的样子刚刚消失,可是心里又泛起思念的痛苦。使词凄凉的感觉十分浓烈。
赵明诚和李清照是一起南逃的,中间两人并未分开。在路上,李清照曾与丈夫口角。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缒城逃跑,很反感,故而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作。所以,本文认为是赵明诚死后,李清照的思恋之作。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是李清照最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词,人生最叹老来悲伤,李清照晚年在痛苦绝望中才会写出这样的词来,词一开头就用了14个叠音字,有韵律,有节奏,而且都是凄凉的叠字,更增加了悲伤的气氛,作者把写作艺术和情感思想融合了一体,天气变冷,使人最难抵挡,即使几杯淡酒,也无法抵御寒冷的晚来风。这渲染,真正的意思是在写晚年的孤独寂寞,人悲物哀,在这样的心境下,作者在凄惨愁苦的氛围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借物回忆,过去和丈夫或相互依偎,或鸿雁往来,现在人非物移,紧接着又是借物渲染,黄花落地,憔悴败谢,有谁堪摘?物以比己,独守孤窗,有谁怜悯,有谁关爱,只能是守着这漆黑的夜晚,苦捱着在漫漫长夜中的孤独和苦寂。更糟糕的还有秋雨绵绵,雨滴梧桐,冷清黄昏,这样的情境,一个“愁”字,是“了得”,还是“了不得”呢?一个“愁”字怎么能表达清楚呢?这字字血、声声泪湿透了纸笺,可谓整篇悲凉。此外,她的《永遇乐》、《武陵春》也都是饱含凄情的慷慨悲歌
后世流传的李清照词,颇受人们的喜欢。她开辟了中国词写史上伟大女词人的先例,她具备丰富的情感,超奇的理想,独特的创造力,她的词清新、飘逸、自然、质朴,用字工巧,景物渲染,韵律独特,无愧为一代才女、奇女、丽女。
以上是词的两大流派的风格、典型人物、典型作品及其影响和社会作用。
从唐的天宝年间起(742年),到南宋的灭亡(1279年),宋词从产生、发展、达到顶峰,历经了500多年的时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词的创作达到无与伦比的巅峰地位,词的这种突出而独特的艺术,开始探寻人类社会生命之美的内涵,而生命之花的绽放,又莫过于惊天动地的爱情、悲天悯人的亲情和价值永恒的友情,所以,宋词为人们探寻美的价值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宋代词人作品中的生命意识,是通过词的创作来表达的,所以,宋词是人的生命力的流露,词的本质亦即生命的体现。而生命是有无穷的状态、复杂的形式、不同的本质,千差万别的内涵,也就决定了词的千变万化、多种形式、多种风格。宋词生命美的内涵,亦是源于词人在题材内容和风格不同倾向上。生命需要绽放出美丽,不同的情感,拥有不同的美的认识,不同的情感,对生活有不同的态度。情感总是在左右人的的思维,而人们的思维又控制着行为。生命必然会有爱与恨、生与死、离与和、喜与怒、哀与乐,生命是一种美,不是一个侧面,是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多种状态。《春江花月夜》之所以流传千古,永不衰朽,因为那春江之上月夜之美,一切都浸满了明月冰清玉洁的色彩,一切都注入了月的温柔缱绻的情调,一切都凝聚了琼洁娇美的光华,作者赋予了明月神秘、迷离、朦胧、空灵、娇俏的情采。正是由于充分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特征,这首词就获得了被广为传颂的价值意义。
生命之美,在于灵动。词作之美,在于拥有了生命。诗词的创作者,无不拥有犀利的美的眼光,爱美,是文人的特质。正是因为他们创作出无尽的、五光十色、斑驳陆离、醇美香艳、感神动魄的形象,开拓出独特美的意象,所以宋词才令人们爱之笃甚,钟情不已,趋之若鹜。
从古至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村闾平民,万千才子文擘,千载玉颜佳丽,代代情哥靓妹,世世孤男寡女,都约会在宋词的意境之中。拈着这朵情花,品尝着词香,在浓情的午后,悠闲的傍晚,或是在花朝月夕,或是在凄风苦雨的孤夜,无不捧卷进入宋词的意境,去寻找自己的知音、情伴、理想、趣味、寄托、解释、快乐、欢慰。
所以,宋词以无比深挚的激情,拥有了无限迷人的魅力,因而光华不朽。
康有山2014年8月30日于哈尔滨群力
宋词无比深挚的激情,无限迷人的魅力。
康有山
在中国文坛上,宋词可以说是一杯谁喝谁醉的美酒。它既有表达人们对古往今来情怀的乐章,又不乏志士仁人报国捐躯时抒发胸襟的千古绝唱;它既是人们热爱生活陶冶情致的妙伴,又是描述最美好风光佳境悠美的音符,也是宣示最迷人景色的幽乐。我们既可以把它比成一朵令人痴迷的情花,还可以把它比成是令人们无比怜爱的国色天香的美妙佳人;它既有势如倒海翻江的雷鸣电闪,也有溪水淙淙轻慢舒缓的宁静;既有巡地经天的啸叫呐喊,又有花红柳绿的优雅情致;既能描摹红巾翠袖的钟灵琼态,也能重现山呼海啸的波澜壮阔……
经历了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宋朝的建立,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除燕云十六州之外,都回归了统一的宋王朝的版图。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有宋之世,朝廷对文人比对武将要优惠得多。而从宋初开始,在科举考试中就偏重诗赋,这就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词创作的发展繁荣。
自中晚唐、五代以来,词这种文学形式,经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和冯延巳、李璟、尤其是李煜的创作推动,到宋代,词的文学创作达到了高峰。在词的创作中,无论从选取题材上、运用创作手段上、使用表达方法上、艺术效果影响上,还是对读者的情感作用上,宋词都达到了堪可与唐诗并肩比袂的艺术瑰宝的水平。
文学讲求的是形象思维,文学作品是人们表达感情的方式。在宋词中,文人用此来抒发情感往往更直接,更坦率,更恰当,但是在手法上也更高明,更奥妙,更顺手。宋词在情感分析上,可分为逸致闲情,离愁别情,报国之情,男女爱情,水趣山情等等。由于宋词本身的特点及所产生的时代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和词人的经历、际遇、气质、情感等的不同,所以,宋词的题材更广泛,涉及的生活靣更广阔,就更能折射出人生跌宕起伏的不同情感。
宋初,词的创作继承了中晚唐五代时期的婉约绮丽的风格。然而,到了宋代,在范仲淹、欧阳修的即景抒怀词的作用之下,词的创作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及至到了苏东坡的慷慨悲歌、豪迈苍劲,再到南宋的陆游、辛弃疾和张孝祥的气势雄浑、昂首高歌,使宋词在风格上,豪放派一举压倒了婉约派,成了词创作的主流。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仁宗朝官至枢密副使。曾领导维新变法,但因反对派的阻挠破坏,变法终于失败 。范仲淹的《渔家傲》
是豪放派词作的开篇之作。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延安市),守边四年,这首词就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将军不仅是范仲淹自称,也泛指了一切为国戍边的三军将士。词的基调是苍凉的,而感情却是豪迈的,意气是壮烈的。范仲淹作为韬略深远、治军严格的统帅,为羌人所惧,称“小范老子,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而不敢犯边。在词作上,是范仲淹首开了豪放派的风格。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官至副宰相。他的词婉丽清幽,承袭南唐余风,与晏殊较接近,但也有不同处,如他有述怀、咏史、写民情及风俗之作,题材较晏殊词广泛。风格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阕从远行人着笔,以春水喻愁;下阕从闺中人着笔,以春山喻远,是说愈望愈远。所以说“楼高莫近危栏倚”,全词以写柔情为胜。这是写男女离别之叹,挽恋之情的依依。
他的《采桑子》(10首)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通过欣赏西湖的湖光山影,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追求,其中既有对湖光山色的惬意,又有对自己性情的寄托,并通过对自己平生的回顾,表达了对时光流失的慨叹,体现了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但是在创作水平上,却不失为千古佳作。
和范仲淹同时代的柳永、张先,他们都是婉约派的典型代表,他们的词作基本都是以男女痴情,男欢女爱为题材,抒发儿女情长、男女爱恋,闺阁幽怨一类的题材。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本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景祐元年(1034)进士,因做过屯田员外郎,时人亦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歌妓生活和城市风光,离情别绪,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世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反西崑体的先锋和主将,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他最著名的词作是 《雨霖铃》 。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清秋时节的“寒蝉”,在凄切悲凉秋凋零光景中,那会是更加怎样的萧瑟。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歇、在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会是如何的依依难舍。都门怅饮,和着离别的辛酸。设酒帐中,纵使欲多留恋片刻,却又怎奈兰舟催发,举棹欲航,船家的声声催唤,这样的饯别,欲留不得,欲饮无绪,有怎不让人肝肠寸断。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模糊,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哽咽,也难于成音。面对烟波浩渺、一泻千里的大江,楚天空阔,山高水远,而别后的道路遥远崎岖而难测。此时一别,人各东西,对情人的思念也只能仰望楚天沉沉的暮霭,对着云月呼唤。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会因离别而无比伤感。“自古”两字从个别现象出发,推至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概括意义。“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更厉害。“今宵酒醒何处?”把自己的迷离、无奈、孤寂、凄凉表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酒醒后的凄凉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更是对“今宵酒醒何处”的回应,这两句的妙处是情景交融,景情不分。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别后的思念。残月破碎,心上人难聚,把离后的凄楚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你看,醉酒之后,晕糊而睡,一觉醒来,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只有身边的晓风,天上的残月,什么都没有了,这是多么的孤苦、失落和无奈啊?所以,这两句词的情、景、意、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人们因为喜欢也经常运用,也因此历代传承、延续、为人们所推崇称道,成为了千古名句。
而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而孤独日子,自己一个人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与佳景,也等于空置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在一起共赏,即便是对着良辰美景,也不过是“奈何天”,即使是“千种风情”又能向谁人去倾诉呢?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淋漓尽致的地步,也传达出对心上的佳人无比留恋的心情,结句用诘问句的句式,感情显得更加十分强烈。
刘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多半是写闺阁玉女,男欢女爱,离情别绪,才子佳人。他和张先把婉约派的词推到了最高峰。如他的:
玉女摇仙佩(佳人)
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
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
须信画堂绣阁,皓月清风,忍把光阴轻弃。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美。
且恁相偎倚。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愿妳妳、兰心蕙性,枕前言下,
表余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
极力地勾画了玉女的美艳,深情的挚爱,才子佳人的相与欢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反映了他及时享乐的观念。柳永大量作长调,作品多慢词,以长调的形式和手法为主,使北宋词至此而一变,由小令时期进入慢词时期。柳永精于音律,词调多自创,作品音律谐婉,词意妥贴,宜于歌唱。
柳词风格婉约,细致含蓄,缠绵悱恻,表现深刻,情感真挚,意境秀丽,情景交融。柳词长于铺叙,曲尽形容,善于白描,多用口语,语言通俗浅显,普遍使用方言俗语。
题材内容上,柳永开拓和扩展了词的内容,铺叙城市风物,触及城市生活较广的一面,写妓女的不幸并寄予同情,沉溺都市繁荣生活的男女心理及男女之情,柳永也写羁旅愁思,离情别绪,山川胜景以及怀古喟叹。
如他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的前阕把暮雨、清秋、霜风、关河、残照捏在了一块,所有的凄凉景象都集合在了一起,再加上“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以“唯有长江东水,无语东流”结下来上阕对凄冷秋色的描写。而下阕则写的是思念自己的佳人,远望自己家山的妆楼,想的是自己心上的美人,悔恨的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对着这眼前的凄凉清秋景色,再思索着与美人的日欢夜慰,该是怎样的愁,何等的恨呢。可以说,在写情愁、离绪、思乡、怀恋上已经完全达到了李煜的高度。
他的凤栖梧则更是把对男女之情的笃甚,写到极致的程度。
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也是一首登高怀乡、思恋女情心绪的词。其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是千古名句。透彻地翻译就是:衣带一天天地渐渐宽大,自己一天天地消瘦,可思念佳人的心境无所悔改,哪怕是为此憔悴,甚至是丢命而死。从这里,可见柳永真的是少有的“情种”。所以,当他死后,是青楼的众多的妓女出钱把他安葬的。据记载,那些青楼佳丽们“泪盈墓穴,哀嚎遏云”,可见他与青楼的情结之深。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三首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如他的《天仙子》更是把对男女之情的笃甚,写到极致的程度。
天仙子
水调歌头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首词的上阕写伤春之情。词人把酒听歌,所听之歌为水调歌。此歌是隋汤帝凿汴河时所制,其声韵悲切。词人把酒听歌意在消愁,结果却酒醒愁未醒。由此看来,词人伤春为表,伤已才是里。春去尚有回归日,而大好青春却一去不复返了。“几时回”,实际上是“伤己”之余的自问。向临晚镜自照,青丝变白发,又怎能不渐生华年飞逝的怅惘之情呢?最终发出了往事不堪,回首万事皆空的慨叹!
下阕描绘了庭院池塘之景,并借以烘托伤春伤之情。前两句写所见,鸟儿成双是爱情和美满的象征。“瞑”是暮色,与上阕的“午醉”相照应,交待了时间的推移,足见词人惜春恋春之情。“云是,更重要的是这个“影”字,这才是词中的词眼,是这首词中美的境界中焦点之所在。春之将去,“残花”尚且顾影自怜,对这美好的大自然充满了眷恋之情,这又怎能不引起词人的思索。帘幕重重,灯影朦胧,人渐静而“风不定”,因风而起春寒,鸟儿才紧紧依偎;因风散云,月亮才得以映辉;因风起,残花始弄月下之影;因风起,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风”贯穿着下阕。终篇的“落红”与开篇的伤春前后呼应,使上情下景,浑然一体,才勾画出感情激切的意境,把那种郁结于胸的自伤和怅惘之情,再倾诉出来,才有迷人的效果。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评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句评论主要是点其遣词造句之功力。这个句子的妙处不仅在于修词炼句上的功夫,更主要是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在一天将尽时,品尝到了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种曲折复杂的心态,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传达出来,从而让读者在分享到一份欣悦和美感的同时,也需要思索。
结尾数句,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并非迁就词谱的音律,主要还是表现作者体验事物的细致。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灯自然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窗帘,严密地遮住灯焰。但风更大,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不定”的。“人初静”一句,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益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疾。作者这里的“人静”当然也指府中的歌舞场面此时也该散了,再结合末句“明日落红应满径”足见作者惜春、忆往、怀人的深情。好景无常,刚才还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在园中的蹊径上了。此词以善于炼字、精辟、含蓄、使全词缠绵、深情、味浓。
与张先同时代的词人宋祁,曾有描写春天的词为人称羡。其《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只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顿使全词有画龙点睛之妙。仿佛春天不仅蔚然有色,也铿然成声。故张先称宋祁为“春意闹尚书”,而宋祁则称张先为张三影郎中。一日,尚书宋祁奇其才,故特地寻访之,令随从通报说:“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张先得知后回答道:“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两人相见甚欢!
张先长寿达到将近90岁高龄,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张先前后的词人如晏殊、晏几道、秦观、周邦彦、贺铸、姜夔、吴文英、李清照等词人的作品也基本是属于婉约派的风格,及至苏轼的出现,婉约派的声势开始被豪放派的声势所压倒。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州人。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在艺术上的影响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是绝对罕见的。他的文采风流和性格、品质、情操及至各方面,无不受到后世千秋百代人们的尊崇、赞扬、羡慕、和爱戴。他在政治上一生不得志,只在杭州、徐州、湖州、黄州、颍州、惠州、儋州等地做过地方官,但他政绩卓著;他为人谦和达观而开朗,但却严格要求自己;他亲民爱民,到哪里都和老百姓保持亲近的关系。它不仅是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具有书法家、画家、等多方面才学的艺术家。
苏轼一生的创作极多,仅词的创作就有340多首。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是在黄洲任上。这是后世所有文人和无数的平民百姓所熟知和乐道的千古杰作。无论从气势的雄浑豪迈上,还是艺术手法的超脱高妙上,以及含蕴的思想内容的深奥厚重上,都是亘古以来,无可企比的。
词从大江到故垒,从周郎到小乔,从诸葛亮到曹操,把一个古战场所载系的一代兴亡刻画得淋漓尽致。
眼前的情境,作者从西到东,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大到小,把“含宏万汇、气吞海岳”的豪情融汇在盛衰荣辱、兴亡成败的刀兵鏖战之中;把才子和佳人、英雄和美女、战伐和婚姻统贯在风光之内;把大与小、强与弱、智慧和力量的结局摆放在樯橹灰烟之间。
这首词的出现,无不使文人咋舌,武人顿首,男丁磨拳,丽女翘目,文擘太息,老妪呃呃,赢得了古今、老幼、男女的赞佩和钦敬。此词,人称“笔力遒劲,高唱入云”,绝有“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气概,胡仔《苕溪鱼隐丛话前集》盛赞“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苏轼词的浪漫主义色彩极为鲜明强烈,和他的极富想象力分不开。李白曾有诗《问明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李白以“明月奴”自居,而苏轼比李白更富于想象力,而且苏轼的亲情又格外突出,他格外爱他的弟弟。所以,他在《水调歌头》一词中,以丰富、奇妙、惊人的想像,表达了他对人间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词中,他望月怀人,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美妙境界,将遣世独立的意趣和民间神话传说融于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抒放着自己对友情、亲情、爱情的深情蜜意,表达了热爱生活的积极愿望。
起句起得奇逸,他面仰天穹,浩月当空,又逢佳节,面对辽远的霄空和姣洁如玉的月轮,诗人神思激扬,情怀凌飞,不禁对月发问。这问中含蕴着无限的心意,是什么哪?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感慨?还是“古人未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喟叹?或是“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的赞佩?其实是兼而有之。总之,明月充满了词人的想象与期待,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自然、对人生的思索。美好的月色令人陶醉,月宫仙殿令人神往,广寒中的玉人令人仰慕,因而,诗人也设想自己是月中人,想乘风归去,但又怕月宫中的玉殿金阙,清冷寂寥,空旷落寞,比不得兄弟亲朋之爱,男女相恋之美和人间生活温暧亲切。
下阕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天涯离别。夜深月移,月光转过朱阁红楼,透过窗棂照进绮户,映着房中迟迟未能入眠的忧思之人这既指自己怀念的弟弟,又泛指那些佳节中秋因不能与亲人团聚以至难以入眠的所有的客游远方的游子。月圆人不圆是多么无奈的人间憾事,然而词人却安慰人们:“不应有恨”,这是何等的达观与开阔。在这里,他也启导人们,指出“此事古难全”。
最后推出了他对人们的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突破时空的局限,把对明月共同的爱与把离别的人理解调和在一起,表现了作者的理性、宽怀。并把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加以理顺,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博大与旷达。
全词情感奔放,气势跌宕,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这个天体展开,上下呼应,左右禆合,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语言能力及浪漫洒脱飘逸的词风。
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来推崇他。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也成了后世对相爱人的最美好的衷心祝愿。
苏轼最感人、也是他感情倾洒最浓烈、心意最诚挚的词是他写给妻子王弗的悼亡词《江城子》一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写于王弗去世十年之际。虽然夫妻永诀阴阳十载,但“不思量”,也“自难忘”。可见这怀恋是自然而然的。在那远隔千里之外的山冈,松声簌语,孤坟伫立,冷月悬空,寒星苍凉,妻子的孤魂独魄,在夜风中踟蹰,妻子的孤塚黄土,阒寂无声,可见诗人的哀伤到了什么程度。即使是见了面,但时移岁改,黄泉苦寂,世上多舛,生者尽管还活在世上,但也是尘垢满面,两鬓如霜了,纵使妻子还能见他,也不会认识了。
下阕的“小轩窗,正梳妆”那一连串对往昔岁月的回顾,虽是在梦境中显观,都是作者“不思量,自难忘”对夫妻之情的顾恋,是对逝者痛惜,也是对自己身世不幸的叹息;是对逝者感情的寄托,又是对自己心灵的安慰。小轩窗梳妆引发的是相顾的无言,伤泪千行。可见其幽梦似虚似实,似真似假,似幻似觉。这种悲喜难分,阴阳难分,虚实难分的似有似无,最后归结为永难忘怀的孤坟冷月,独塚寒星,凄墓雁唳,风拂墓土,松鸣荒山的地方,就是那个地方,埋着他最心爱的妻子王弗。
苏轼于葬妻之处“植树万株”,那幽暗的松林,松风的簌响,山谷的萧鸣所构画的意境,自然是无限凄凉,无比幽深的境界。正是这种境界才使读词的人们从心、神、情、感、魂、魄上得到更大震动,所以才有更大的感染力。由于本人在《从悼亡诗看古代文人的情结》一文中已经说过,不再赘述。
苏轼的词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北宋之后,苏轼的文采风流就为学者文人所羡慕。南宋以后,他的词更为流行。同时,他的其他文学创作、他的文品、性格、人格、丰茂的才华、纵横恣肆的笔力至今仍辉华着光焰。南宋后的豪放派词家,诸如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爱国词人都受了他很深的影响。及至元代,萨都剌还极力学习他的词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从小就让母亲在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表达了报效国家的决心。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宋金矛盾尖锐的时代。1127年金攻陷汴京北宋灭亡,留守建康的赵构即位,改元建炎,是为南宋。从此他开始了收复失地的战斗。最后,他被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和赵构勾结,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勒死杀害,死时年仅39岁。
他的词,留下的不多,但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的著名的《满江红》一词,却从古一直传唱至今,反映了人民对他的怀念。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此词既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之句如雷电劈空发怒而冲冠,是何等的怒不可遏?“凭栏处,潇潇雨歇”,寥寥七字用自然状态呈现出他内心的激愤,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二句,既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富贵,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又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漫征程,隐含着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把豪情壮志、报国雄心、直捣黄龙、恢复故国的强烈信念吐诉无余。这里的“三十功名尘与土”的“三十”是泛指,因为岳飞与金人战斗最激烈的时间,大约是在他30岁左右的时候,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率军收复了建康,那年岳飞还不到三十岁。绍兴三年(1133年),南宋政府把从江州到江陵的沿江防线交岳飞负责,那年岳飞恰是30岁。他的《满江红》创作也大约是这个时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八千”也是泛指,喻为漫长遥远,意指“任重道远,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图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耀于字里行间,言辞铿锵,掷地有声。
后阕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慨,凛凛犹若神明。自中原板荡,金兵入据,国破家亡,生灵毁于涂炭,同胞陷于水火,靖康之耻,实乃国恨家仇,由此而生的对侵略者的痛恨,燃烧在英雄的心胸之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以“餐肉”、“饮血”,表达了消灭侵略者、恢复故国的雄心壮志,也是英雄气概的坦露,更是强烈爱国观念的吐诉,也是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瞻望前人,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苏武留胡节不辱,这一脉相承的爱国激情,是中华古国的魂魄。在岳飞这里,得到了切实的体验。“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一场”是岳飞的期许,到那时“收拾旧山河”再朝天阙,该是何等的痛快啊。只可惜,壮志难酬,毁于奸佞,可谓千古憾事。
岳飞留下的词不多。他的另外一首是《小重山》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筝,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首《小重山》词,据考是岳飞遇害前的词作。改用艺术手法表达了他对抗金报国的壮志难酬的苦闷。岳飞抗金的伟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阻遏、刁难,而同时其他的将领如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各不相互信任、不相配合以致拆台,岳飞预见到前面的艰难,有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词就是抒发这种苦闷的心境,抒写这种感慨与嗟叹 。
上阕写虽然戎马倥偬,终日劳累,但是夜寐难眠,三更惊梦。夜色阒寂,唯蝉鸣伴随着帘外胧明的月色,这是极为凄凉的夜晚。这样的夜晚与作者心境是一致的。夜色凄凉与作者的心境悲凉相吻合。一个人背手踱步,绕着室阶,低头思索,踱来踱去,而想到的绝非个人进退、自身安危,想到的还是怎样能匡复故国,直捣黄龙。这种坚定的信念,他是不会变的。
下阕把这种知音难觅的苦闷进一步深化。他的“为功名”绝非指自己的政治出路,而是指自己的政治理想,自己的报国情怀。可是“旧山松竹”横亘路衢,阻断了自己的归程,而这个“归程”也不是自己的激流勇退,告老还乡。其实质还是国家的安危、社稷的存亡,故土的收回、旧物的光复。但这时的朝廷局势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岳飞已经明显的感到了投降派的猖獗。所以尾句的“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就是明确的发出了对朝廷的隐忧,对局势的耽心,对光复大业的压力。此时,他需要的是与各路将领的配合、信任、支持。但各路统帅却离心离德。所以纵是把心事“付瑤筝”,也是少有知音。纵使抚断琴弦,亦未必有人听懂。这亦是“子期不在为谁弹”的心境。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兴十年(1140年),被害的前一年。
此词从风格上说,也不失为豪放派的力作。从情绪上,仍是进取向上的,当然其中不乏沉郁苍凉的情调。但是,词的创作也是常是要用比兴浑融、含蓄委婉的方法表达作者的幽思含蓄,使读者吟诵体会,余味无穷。岳飞因为壮志难酬,胸怀抑塞,所以作这首《小重山》词,以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表达,这也正是运用词体之特长。
岳飞之后,豪放派的伟大词人当属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从少年时期跟随父亲在荒乱中开始,就形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的词风是典型的豪放派风格。最典型的是他的《诉衷情》。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从忆昔抚今中追思自己的人生岁月,到老时,不禁感慨万千。1172,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那年,他还是40多岁的壮年。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那豪情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体验。“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是梦中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挂满了灰尘在那里闲置,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表现了心情无限惆怅、黯然、悲凉。
他的《钗头凤》则是他和妻子——表妹唐慧仙的悲欢离合泣血的声泪,是千古绝唱。这是陆游在独游沈园时,偶遇唐慧仙与其夫赵士诚,慧仙见陆游踽踽独行,不胜痛惜,便为他送去黄藤酒,这使陆游心潮激荡,感慨万千,遂予以《钗头凤》二首。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轻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看了陆游的题词后,悲痛欲绝,凄苦万分,不胜哀婉。遂和《钗头凤》二首,以表心迹,回示陆游:
世情恶,人情薄,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不久,唐婉就因悲戚伤感而死去。其实,陆游与唐婉是十分恩爱的。只是陆母从中作梗,以致夫妻离分。古往今来,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都被人们奉为表达爱情的最诚挚的篇章,他们也在后人的心中留下不朽的印象。从情感上说,这首词,就词情说,已经到了呕心沥血的程度;就声韵、手法、水平上说,也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人们无限叹惋陆游与唐婉爱情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肯定和热爱,称他们的爱情是“千古绝唱诗人情”。
此外,他的《卜算子(咏梅)》也是一首极好的词。毛泽东亦曾以《卜算子(咏梅)》应和过。他的《谢池春》则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激情。
谢池春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多来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妒!
这首词是陆游老年居家,回忆南郑幕府生活而作。陆游在南郑,虽然主管的是文书、参议一类工作,但他也曾戎装骑马,随军外出宿营,并曾亲自在野外雪地上射虎,所以他认为过的是从军生活。那时候,他意气风发,抱着“莫作世间儿女态,明年万里驻安西”《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表达了他的一举收复西北失地的雄心。词的上片开头几句:“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都可以从他的诗中得到印证。上面几句词写得极为豪壮,使人颇感振奋。接下去一句:”笑儒冠自来多误“,即转入了对这种壮烈火热生活消失的感慨。
下阕写老年家居江南水乡的生活和感慨。功名梦断,却泛舟吴楚。愿望落空,作者被迫隐居家乡,泛舟镜湖等地,以自我解闷消遣。“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是无奈抽刀断水水更流,自我宽解反而更愁的写照,回到“叹流年又成虚度妒!”感慨作结。为什么无际的江南烟波的美景,还不能消除对秦关的向往?老年的隐居,还要怕什么流年虚度?这就是因为爱国感情强烈、壮志不甘断送的缘故。这种予盾,是作者心灵上终生无法弥补的创伤。他对秦关、汉苑的关注,缘于什么,就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眷恋。
陆游也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情怀,对后世起到了极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如他的千古名句:《示儿》诗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样,留下了光辉不朽的万古名篇。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闪耀着熠熠不朽的光辉。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又是伟大的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
他从21岁起,就在已沦陷的北方参加了反金斗争,开始,他聚集了二千人马,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他在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后来朝廷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驰流、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他著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他写下的第一首英雄之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六朝古都。赏心亭在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胜景。前阕起句: “楚天千里清秋”,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见笔力遒劲。为什么用“楚”天哪?因为那是家乡的方向。那时,山东河北一带,已被金人占领,故国情思,无可遗忘。水随天去,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豁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天高气爽,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美好,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那是对金人和不思进取的妥协派鞭挞。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山光水色,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篇因此而生动。家山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此为内心的郁闷,所以才“栏杆拍边”,这是何等的激愤之情,然而却“无人会,登临意”,这和岳飞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可谓异曲同工,志趣相符。 渡江淮归南宋,是以宋朝为故国,翘首期待收复失地,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使诗人和像他一样的有志之士无不失望,所以辛弃疾才大有“游子”之感。“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虽然“男儿有志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但作者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怀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纵使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亦未解壮士报国豪情难酬的愤懑。“拍遍”则是以激愤的心情,发出的极其狂怒的动作。
下阕,连用了三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怀恋家乡又不甘消沉堕落的情怀。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一个“休”字表达的是诗人不想、不愿、不能的坚决态度。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一语双关。第二个典故是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树犹如此”是第三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再闲置下去恐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个典故,是全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情绪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穆东居士说这首词,抒写作者恢复祖国山河的报复和愿望无从实现的英雄失意的感慨,“如同裂竹之声”,又有悱恻深婉的感情,艺术手法也很精美,所以是传世名作。
辛弃疾的《青玉案是一首别有情趣的一首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杰作了。然而究其情采,上阕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 “雕”、 “凤”、“玉”,种种丽字,为那灯宵的气氛拈来传神意境,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尽述,但这些美好的字句,助意添彩,把个灯节的氛围已极尽概括。
下半阕,专门写人。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边游阅边不停地说笑,黄金缕的香衣还在暗暗飘散着香气。丽人们,却并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的心上人。没有她,几乎已经绝望了,忽然,眼前一亮,在那一角灯盏之旁,分明看见了,是她!就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就在这灯火很不明亮的角落,亦未归去,似也有所期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使人精神振奋,是悲喜莫名的感动兴奋,词人竟用如此妙手,把这一惊喜变成了诗情词意,怡付后世。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女群媛,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一切都未必有什么趣味。
辛弃疾的词作,基本上都是以寄写豪情,抒发慷慨,报效国家,收复失地为主要题材。但也有一些描写农家生活、乡村风光、少妇伤春的词作。如他的《清平乐》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上阕从农家小屋到淙淙小溪上的青青草,从醉里“吴音”到白发翁媪,是乡间的安宁、平静、祥和的景象。那唱着“吴音”歌腔的显然是青年男女,在作者酒醉朦胧的状态中,也许会激起他对青春时代战伐岁月的回忆与眷恋。然而,老来的安宁,隐居的闲适,农家的习俗,让他对大自然的美丽有了深深的好感。正像他在《水调歌头》上半阕写的“万事到白发,日月几西东。羊肠九折歧路,老我惯经从。竹树前溪风月,鸡酒东家父老,一笑偶相逢。此乐竟谁觉?天外有冥鸿。”一样,自有农家乐趣。下半阙用四句话,写了自己三个儿子的不同行为。大儿子已经担起了家庭的重担,锄豆溪东,为生计劳动,为农务操劳;二儿子也担负起力了所能及的劳动,编织鸡笼,用来养禽助家;对小儿子,他充满了爱怜,以“无赖”表达了无限的喜欢,说正在那里卧剥“莲蓬”。莲子在鲜的时候拨出莲子就吃,味道极好,可见他还未黯世事。
这是他在信州、铅山闲居时期,在博山道中用词“拍摄”的一幅鲜美、朴素、生动的农村生活画面,反映了作者对农村生活、乡间气息、孩子的挚爱。
辛弃疾词的主旋律是怀恋故国,收复河山,抒发英雄豪情壮志,但他的乡间词也占据了相当的数量。他在豪放派的词人中影响是巨大的。他是爱国主义思想的一面光辉旗帜,爱国文人在他的鼓舞促动下,写出了一系列的抒发爱国热情、形式奔放豪迈、风格悲壮铿锵的词作。如文天祥、刘过、刘克庄、刘晨翁等都是。
文天祥 (1236.6.6-1283.1.9),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文学家、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务。1276年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1283年1月9日在北京柴市口从容就义,时年四十七。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他的爱国浩气感地动天。他的《酹江月》就是他的泣血豪唱.。
酹江月:
水天空阔,
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
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清,
金人秋泪,
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
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
南行万里,
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
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
回旗走懿,
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
秦淮应是孤月。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感叹金陵的水阔天空。面对长江,不禁令人心思神往:长江险阻,能拒曹兵,为何不能拒元兵。英雄末路,天亦不助,所以“恨”东风。这恨东风,表达了心怀的极度怨愤。其原因是不借“世间英物”。故而“东风”遭恨,詈天之之怒,皆因满腔怒火。这两句,凌空而下,磅礴的气势之中,蕴含着无限悲怨。而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 “蜀鸟”,指产于四川的杜鹃鸟 ,是后蜀亡国之君杜宇的灵魂化身。在残阳夕照中,这种鸟的叫声,令人顿觉特别感到凄切。“吴花”,生长在吴国宫中的花,在残阳中开放,也在倾说亡国之苦,这为眼前的“水天空阔”的壮丽景色蒙上了一层惨淡的色彩。这些凄惨的景象,使人不忍听见蜀鸟的叫声,不忍看见吴花的颜色。而“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借历史故事,写江山沦丧,故国失巢的悲哀。三年前元军把谢、全二太后掳去了,“金人秋泪”典出自魏明帝时,明帝曾派人到长安把汉朝建章宫前的铜人搬至洛阳,传说铜人在被拆卸时流下了眼泪 。但宋朝亡国,国都数被“迁移”,此恨又怎能消除呢。“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宝剑是力量的象征 ,奇杰是胆略与智慧的化身,如今,却空有精气上冲斗牛的宝剑,也辜负了宝剑,因为它空认“奇杰”。这既赞美宝剑的光芒四射,也表达出辜负了“斗牛”把自己认作豪杰的自谴。对抗金的失败的自责,惋惜、恨怨之情,溢于言表。词的上阕把其作为自然现象的水、天、东风、鸟、花、夕阳,融入感情之中,蜀鸟、吴花、残垣断壁 ,都是一种故国败亡、山河破碎而自己身世飘摇的悲愤情感。
下阕主要写情。“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表达与元人作斗争的胆略与勇气。几年前文天祥被元军扣留,乘机逃脱,绕道海上,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南方。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文天祥在被捕后,曾几次想尽千方百计,欲自杀殉国。但是都没有成功。后来,他改变了主意,打算谋取东山再起,继续复宋大业,上两句就是这个意思。而“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表达自己要像赵国丞相蔺相如那样身立秦庭,威武不屈,持璧睨柱,气吞强秦的那种气魄 ;要像蜀国丞相诸葛亮那样,死了也要把司马懿吓跑,坚决地维护自己的那种威严。表现了文天祥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夜空那么寂静,秦淮河上的那轮明月是孤月,地上难于入睡的文天祥,是孤人,人月相依,共保名节;忠亮同辉,共守皎洁。其浩然正气,诚如《正气歌》所言“沛乎塞苍冥”。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特色除了写情写景融洽之外,还用典颇多。借历史人物,抒发自己胸臆。各种历史人物都已出现,很好地完成了形象塑造。这首词用东坡居士词原韵。难度极大 ,但仍写得气冲斗牛,感人肺腑。使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的人生观,“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一样,永远耿照千秋。
李清照是宋词的创作中最有成就也很有名望的女词人,她也是在中国文学史上仅有的成就最大的女作家.,她也是婉约派的最后一位名将。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父李格非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她的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又是太学生出身,曾历任州郡行政长官,是书画金石专家。宋南渡不久,赵明诚即病死。早年,她作为贵妇,惯写闺情相思、优雅恬曼、雍容闲逸,男女欢爱一类的词。过着富贵的生活。南渡后。特别是丈夫的死去,她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思想和精神状态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而词的创作也与原来根本不同。如她的《浣溪沙•闺情》 ,就是典型的前期作品。
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词中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下阕进一步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 幽居深闺的怀春女子,完全被“爱而不见”的愁苦与期盼的喜悦所左右,这混杂的感情化为风情万点,都从她一颦一笑的的面部流露无遗;终于她大胆地展开半张素笺,舞动一只彤管,把满怀思念、娇嗔与幽怨倾泻给自己深深系恋着的人。结句“月移花影约重来”写的是实况?是希冀、是幻影、也是期待,是一幅绝美的流动着的画卷。月光里,花影下,玉人双双,倾诉着生死相依的情话,是才女的理想,也是玉人的心愿。她还有一首《庆清朝》,是专写赏花情趣的:
庆清朝•禁幄低张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画烛,不管黄昏
。
李清照是位美女,这首长调赏花词,是写在牡丹盛开之时,明光宫苑之处,词人与同游者对花倾觞,自朝至暮直到秉烛,兴致未减。说尽了暮春三月的牡丹娇媚,也点出了赏花人的心境。笔调生动,风格含蓄。
前阕起句,采取烘云托月的手法,写花而先不见花,写的是 “禁幄低张,彤栏巧护”,即见宫禁中的护花帷幕低低地张蔽遮阳,红色的栏干围护名花,渲染着未见其花形,先感受其高贵。那里面被精心保护的是一种怎样的名花呢?显然是独占暮春风光的名花异卉。
接下来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挥洒情思,用 “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二句写花色、花态,写花的淡雅妙曼,绮态琼姿,写花的香艳绝伦。“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待到许多春花已凋谢,经轻风吹拂、细雨浴洒、玉露点佩,似晓妆扮后、依稀美人的名花,展雅出艳。“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三句,更进一步描摹花情、花色、花态,那无比娇艳,足以戏弄春风、嘲笑春月,闭掩玉人,尽情地戏逗着司春掌卉的天上神君。上述“淡伫”、“绰约”、“天真”、“晓妆”、“艳态”,再加上一个“妒”字,一个“笑”字,一个“殢”字,你当然就会觉得,那就是香倩生辉、楚楚含情的绝代佳人。
后阕是词人身在明光宫苑花前,酒醉赏花流连之际,不禁想象着别处赏花盛况的心态,“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 “东城”、“南陌”都是向阳之地,易受光华照耀。在那里,赏花人车水马龙,终日不息,醉人的花香足可漫掩车轮。而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之句,又是赏花人内心潜藏的隐隐的忧伤。“不凋的花朵、不散的筵席”是没有的,“兴尽悲来”的感伤,暗暗地袭上了心头,对着花儿飞觥举觞,快些把金杯内的美酒喝下,别管它金乌西坠,黄昏袭来。筵上未尽的残蜡,还在燃着 “借酒浇愁”,这是 娇颜玉女驱却心头感伤的选择。而她的另一首词作《点绛唇》描绘的则是一个青春少女,在荡过秋千、汗湿罗衫,见有男人来、躲避掩饰时的羞涩情态。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最后一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把少女的那种青春、阳光、娇羞、活泼、顽皮、
聪明都集合在一起,呈现出手法的高明。
李清照后期,即靖康元年起,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不幸遭遇,而她又上无父母、下无子女,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她的词的创作发生了根本变化。主要是表现自己的不幸遭遇,深厚的故土之思,对金人的痛恨。
即南渡之后,她的《一剪梅表达了他的心绪。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李清照中期的词,显示出离恨别愁,凄凉的味道,是对丈夫寄托思念的作品(赵明诚死于1129年8月18日)。目睹池塘荷花已经败谢,还残留着香味,回到室内自己靠坐的竹席感触凉意,这才意味到秋天已经到来,语淡情深,有吞梅嚼雪之味,托出了词人冷清孤寂的意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在苦闷寂寞的环境里,还是出外乘舟解闷。可是乘舟无法消除寂寞,还是盼望天上的云能够带来丈夫的书信(想来此时赵明诚已死),可是看见的只是一排排大雁南飞,却不能再有丈夫音声。“雁字”二个字用得很真实,因为大雁南飞时候是常常排成一字,排成人字飞的,“月满西楼”写得很好,一是点明时间是晚上,她从早盼到晚的意思,二是月满表示盼望团圆的意思,接下来从想象又回到了现实,落花流水春去也,各自飘零和流动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成为隔离了二人的相思和闲愁,这一种相爱相思的感情是无法消除,愁眉苦脸的样子刚刚消失,可是心里又泛起思念的痛苦。使词凄凉的感觉十分浓烈。
赵明诚和李清照是一起南逃的,中间两人并未分开。在路上,李清照曾与丈夫口角。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缒城逃跑,很反感,故而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作。所以,本文认为是赵明诚死后,李清照的思恋之作。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是李清照最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词,人生最叹老来悲伤,李清照晚年在痛苦绝望中才会写出这样的词来,词一开头就用了14个叠音字,有韵律,有节奏,而且都是凄凉的叠字,更增加了悲伤的气氛,作者把写作艺术和情感思想融合了一体,天气变冷,使人最难抵挡,即使几杯淡酒,也无法抵御寒冷的晚来风。这渲染,真正的意思是在写晚年的孤独寂寞,人悲物哀,在这样的心境下,作者在凄惨愁苦的氛围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借物回忆,过去和丈夫或相互依偎,或鸿雁往来,现在人非物移,紧接着又是借物渲染,黄花落地,憔悴败谢,有谁堪摘?物以比己,独守孤窗,有谁怜悯,有谁关爱,只能是守着这漆黑的夜晚,苦捱着在漫漫长夜中的孤独和苦寂。更糟糕的还有秋雨绵绵,雨滴梧桐,冷清黄昏,这样的情境,一个“愁”字,是“了得”,还是“了不得”呢?一个“愁”字怎么能表达清楚呢?这字字血、声声泪湿透了纸笺,可谓整篇悲凉。此外,她的《永遇乐》、《武陵春》也都是饱含凄情的慷慨悲歌
后世流传的李清照词,颇受人们的喜欢。她开辟了中国词写史上伟大女词人的先例,她具备丰富的情感,超奇的理想,独特的创造力,她的词清新、飘逸、自然、质朴,用字工巧,景物渲染,韵律独特,无愧为一代才女、奇女、丽女。
以上是词的两大流派的风格、典型人物、典型作品及其影响和社会作用。
从唐的天宝年间起(742年),到南宋的灭亡(1279年),宋词从产生、发展、达到顶峰,历经了500多年的时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词的创作达到无与伦比的巅峰地位,词的这种突出而独特的艺术,开始探寻人类社会生命之美的内涵,而生命之花的绽放,又莫过于惊天动地的爱情、悲天悯人的亲情和价值永恒的友情,所以,宋词为人们探寻美的价值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宋代词人作品中的生命意识,是通过词的创作来表达的,所以,宋词是人的生命力的流露,词的本质亦即生命的体现。而生命是有无穷的状态、复杂的形式、不同的本质,千差万别的内涵,也就决定了词的千变万化、多种形式、多种风格。宋词生命美的内涵,亦是源于词人在题材内容和风格不同倾向上。生命需要绽放出美丽,不同的情感,拥有不同的美的认识,不同的情感,对生活有不同的态度。情感总是在左右人的的思维,而人们的思维又控制着行为。生命必然会有爱与恨、生与死、离与和、喜与怒、哀与乐,生命是一种美,不是一个侧面,是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多种状态。《春江花月夜》之所以流传千古,永不衰朽,因为那春江之上月夜之美,一切都浸满了明月冰清玉洁的色彩,一切都注入了月的温柔缱绻的情调,一切都凝聚了琼洁娇美的光华,作者赋予了明月神秘、迷离、朦胧、空灵、娇俏的情采。正是由于充分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特征,这首词就获得了被广为传颂的价值意义。
生命之美,在于灵动。词作之美,在于拥有了生命。诗词的创作者,无不拥有犀利的美的眼光,爱美,是文人的特质。正是因为他们创作出无尽的、五光十色、斑驳陆离、醇美香艳、感神动魄的形象,开拓出独特美的意象,所以宋词才令人们爱之笃甚,钟情不已,趋之若鹜。
从古至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村闾平民,万千才子文擘,千载玉颜佳丽,代代情哥靓妹,世世孤男寡女,都约会在宋词的意境之中。拈着这朵情花,品尝着词香,在浓情的午后,悠闲的傍晚,或是在花朝月夕,或是在凄风苦雨的孤夜,无不捧卷进入宋词的意境,去寻找自己的知音、情伴、理想、趣味、寄托、解释、快乐、欢慰。
所以,宋词以无比深挚的激情,拥有了无限迷人的魅力,因而光华不朽。
康有山2014年8月30日于哈尔滨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