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性的矛盾统一
人的意念,具有两重性——表意识和潜意识。因此,人生便有矛盾。
表意识为心,潜意识为性。心因逐物,便像一台打开的电视机,播放着一幕幕镜头;性就像一个静坐看节目的人,跟着镜头的画面而动。
因此,没有得道的人,要想没有杂念是不可能的,而要做到不跟着杂念跑,却是可能的。这就像人们常说的:“你不能改变别人,却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不跟着杂念跑的主动权,都在自己手上。
气功的静坐,要求排除一切杂念。从古至今都认为很难办到,其实也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要做到的关键,在于对境不动,不要跟着杂念跑,不要浮想联翩。就像一个心不在焉的人,任其杂念自生自灭,杂念就无法干扰你的性;也像一面镜子那样,虽能照映万物,却始终平静不起波澜。
气功中有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的说法。指的就是这种现象。你的性,平静得像止水一样,还有什么鬼怪现象能够干扰你?
所谓心与性的矛盾性,也就是心喜狂欢,性喜清静。如果有效地发挥清静之性,就能极大地控制狂欢之心。
全部的功夫,必须应用在如何使性,在狂欢之心面前无动于衷。能够做到这样,就能达到大定境界,方可进入另一番天地。
心是有形之物,速度极慢,连日常生活的节拍都跟不上,为此随时都在逐物,劳累、疲倦的感觉就会随之而来。
如能有效地控制心,不让其逐物,只能用性的清静习性,对生活万象淡定从容,才能减少贪欲,身处大自在中,心处逍遥之中。
佛教中有“戒定慧”三门,便是控制心的“贪嗔痴”不逐外物的手段,从而少思寡欲,进入大定境界,方能达到开发“性”智慧之目的。
性是无形之物,因此快得超过光速。例如,我们静躺在床上,全身放松,就会浮想联翩,一瞬间可以上下几万年,纵横天地间,这就是性在起作用。
所以性练好了,一切超光速的东西都能看见,你就会比常人见得更多,更广,智慧之门就会随之打开。
可是如何开发性,却是各门各派都闭口不谈的。
性喜清静,这是历代大师们一致承认的。
所以开发性,必先清静,才能达到静而生定,定而生慧,明心见性。老子就清静一说,还专门著有《清静经》可见清静的重要性。
清静的关键在于掌握静中观动,也就是在清静中由思想驰骋,不使性牵挂什么,联系什么,达到对境不动的境界,功夫就会大进。
从上可以看出,心与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却是可以统一的。修炼的功夫,全在心与性的统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