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送礼风刮落了官员的官帽,更需刮醒警惕之心

送礼风刮落了官员的官帽,更需刮醒警惕之心

2014-09-09 12:42 作者:半宣 阅读量:74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从县级领导到科级干部,每逢年节“争先恐后”、“成群结队”给县委书记送礼;县委书记从“半推半就”到“习以为常”,再到“谁不来送不放心”,并“边收礼边交公”以避责。双方均称对当地的“风气”感到“无奈”:“不收不送,工作不好开展”。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期对已争议两年之久的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案做出终审裁定,萧县80多名“送礼干部”也被免职。

安徽萧县在以县委书记毋保良引领下的“送礼风”已持续刮了十年,最终,这股“歪风”越刮越大,刮落全县80多名干部头上“乌纱”,对此,谁该反思责任呢?

首先,是县委书记毋保良。原本他是一名有学历、有能力、有业绩好干部,也曾让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升,成为利税大户。但随后的副区长岗位受挫,并被评价为“不合群、威信不高”之后,他原本一身清正的思想作风底线开始松动。如何“合群”、“树威”呢?在他看来,送礼收礼就是最好的办法。2003年,在常务副县长任上,他开始吸取“教训”,将接受吃请收礼作为密切上下级关系的最好“润滑剂”,当做搞好工作、提升威信的途径,在“一团和气”的氛围中开始了收礼受贿行动。4年后,其先后升任县长、县委书记,这让他感觉走对了路,却也从此引领了整个萧县的送礼之风,当送礼风气成为官场“习惯”与“潮流”,社会价值观与官员善恶认知力也从此逐渐扭曲变形。

其次,是下级部门官员。俗话说有因必有果,如果各部门官员不“送礼”,又何来毋保良之“收礼”?每逢年节各部门官员“争先恐后”、“成群结队”给毋保良送礼,而各部门官员如果没送,会感觉自己将被整个“圈子”孤立,被领导“遗弃”,而毋保良如果没收到谁的礼,会怀疑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此种弥漫全县的“送礼风”,不由让笔者想起了“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调动”的茂名买官卖官腐败窝案。只不过,萧县的“送礼风”比茂名的“买官卖官风”低了一级并差了一档。但这其中少数“区域”已经开始逐渐向茂名“买官卖官风”靠拢、进化了,比如萧县原公安局长单严法为了掩盖自己贪腐向毋保良行贿。当然,也有部分官员行贿数额少,他们所持的是试探、观望的态度,谋求关照、提拔之意,可想而知,如果他们夙愿得偿,少不得补上“感谢费”,“送礼风”之“蛆虫”也就悄然“化蛹为蝇”了。

最后,是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和上级党委领导。当“送礼风”弥漫日久,各级官员为收回送礼成本,少不得动用歪脑筋通过大操大办婚丧嫁娶或“权力寻租”等方式敛财,从而导致工作精力大部分用在了找钱、送礼、“事事钱开路”上,而“拿人手短”之下,自然社会矛盾加剧,贪污腐败滋生。对此,在长达十年的“送礼风”滋生时间跨度里,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又在做什么?徐州市党委和领导又是如何一次次提拔“收礼干部”毋保良的呢?谁的党风廉政责任心也一同拿去送了礼?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安徽萧县的“送礼风”,正是党员干部放松了对腐败侵蚀戒心下滋生出的“蛆虫”,而毋保良无疑是那只产卵的“绿豆蝇”,萧县的送礼风刮落了80余名官员的官帽,更需刮醒全国党员干部的警惕之心,一朝放弃了你的清廉底线,你的政治生命也就暗生了腐败“蛆虫”。

其他人在看啥

    《送礼风刮落了官员的官帽,更需刮醒警惕之心》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