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合渣
在我的家乡湖北恩施有一道必吃不可的菜——恩施合渣,恩施全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居多,但合渣这一道菜与少数民族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它是恩施地区独有。
掐指一算,我离开家乡读书已经六七年时间,在这几年间,每一年吃合渣的次数三到四次,现在孤身一人在长沙距离更远,偶尔想一想合渣,似乎饭点到了,肚子开始有些饿。
小时候,记忆中,奶奶和石磨站在一起,奶奶在磨旁边一个人右手转着磨子的手柄,左手不断地从银白色的盆中舀出黄豆,半勺黄豆,半勺水,一半一半地掺杂在一起倒进石磨的小洞里,上上下下,反反复复,一直到黄豆一粒不剩,黄豆在水的滋润下从石磨中流出一圈圈白色的豆浆,顺着下面一层的石磨滴到早已经准备好的大红色盆中,一颗一颗的黄豆变成了红盆中就是一滩豆浆汁。这时,在奶奶的周围盈满了豆浆香味,闻起来一阵阵清香还带有丝丝甜味。
在磨完黄豆之后,磨好的豆浆汁不需要过滤、压榨等其他的工序,将豆浆汁倒入一个高顶帽似的锅里,然后用柴火煮而不是煤炭火,煤炭火火力不足,煮出来的合渣不够香,口感也赶不上柴火煮的,奶奶经常让我在灶火旁边喂柴,打下手,保持火力旺盛,当锅里发出嘟嘟的沸腾声音时奶奶把高顶帽取下来,合渣中冒出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白色泡沫,用长勺子不断搅动,奶奶有她自己的口诀:“左转30圈,右转30圈”,这个方法是奶奶多年积累下来的“秘方”,等到合渣变得浓稠的时候,撒进去一些早已经切好的青菜丝,过一分钟便可端下锅,盖上锅盖,焖一到两分钟,再撒少许的盐,一道平常的家常菜正式诞生,青白相间,口口清香。
奶奶的做法是最常见,称之为淡合渣,后来,人们在合渣中采取一些新的小步骤,奶奶煮出来的合渣是稀稀的,在餐馆中吃到的合渣是干干的,没有多余的清汤,通常把先把炒锅烧热,放进猪油或香油,把切碎的辣椒放进去炸一下,有时里面放进肉末,和碎辣椒,花椒,大蒜,搅拌而成,倒入合渣,表面上撒上一把蒜苗和葱花,再盖上锅盖炯一下,起锅再上桌。合渣里面的配菜按自己的爱好,在应季可以选择季节里最合适的食材,如可以添入青菜、洋芋、肉末、鸡蛋、包谷粉等等。
因为一锅合渣份量比较足,如果有盛下,第二餐就会选择将合渣里面的水倒掉一些,加点油、盐、大蒜和辣椒等,煮沸了再吃,这与餐馆中的新鲜合渣做法有些近似。
长大后,妈妈也做合渣,但妈妈经常是买的黄豆粉,是用机器打磨出来的细粉末,一袋10块钱左右,在夏天,妈妈会做合渣稀饭,把黄豆粉和水,在放进大米一起煮开,熬成合渣稀饭,可以煮好就吃,也可以晾在锅里自然冷却,随取随食,方便人们在三伏或农忙时节不用做饭也可以吃好用精神去农作。我不爱吃这样的稀饭,合渣中的细渣和饭粒子混合在一起,没有了合渣的原始味道,我偏爱将单开煮好的合渣配上米饭,用合渣把米饭裹住,在最顶层放上几片奶奶用石棒捣鼓的熟烤红椒,和着米饭嚼一嚼,满齿清香,舌尖上散出红椒的微微辣味,一口下去,余味十足。
在恩施,有一家口碑不错的合渣店面——张关合渣,但我从来没有去吃过,因为奶奶的合渣味道在我记忆中才算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