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竹林寺
寻访徐州竹林寺,恰遇一场细雨。
雨点从天空绵绵密密地飘下,滴滴答答地落在伞面上,又颤颤悠悠地从伞的边缘落下。这一场细雨使得整座山都都朦胧起来,仿佛下了一场雾,那山上的景物,便也宛如处于不真实的云雾之中了。身体所接触到的一切,无不潮湿而温润,这样的氛围,是极容易让人产生做梦的幻觉的。
竹林寺坐落在山顶上,而山上遍植绿竹。青翠掩映间,依稀可看得见明黄色的寺庙和飞起的檐角。沿着山路一步一步走上山去,初时倒不觉怎样,越到后来就越加吃力。终于爬上山时,那在山脚下看到的寺庙便近在眼前了。站在山顶上,雨丝更加稠密,眼前是一片静止在半空中的白雾,轻飘飘地,似乎一阵风过来就可以把它吹走。
山顶上,西边是几间寺庙,黑色的屋檐上缠绕着五颜六色的小灯,由于下雨的缘故,天色并不很亮堂,于是那灯光也显得有些耀眼了。寺庙里传出一阵丧歌,偶然夹杂着僧侣敲木鱼的声音。那种丧歌我最熟悉不过,那是家乡人做法事的声音。在我的家乡,每有人死去,那家必定请来几个和尚,咿咿呀呀地唱上一整天。丧歌并无歌词,只有旋律与音调,却唱得整个天地间都悲凉起来,让人禁不住想流泪。歌声通过喇叭传得很远,整个村子里都听得到。若是在阴雨缠绵的天气听到这歌声,村人望着窗外的雨幕,便会念起自己已经过世的亲人,泪水也跟着歌声掉落在地;若是在艳阳高照的日子里,也会使听的人内心无端跌落出一份沉重来,好像这世上的死亡总是离自己那么近。
同样的歌声我也在扬州的观音山听到过。透过房间的窗户,我看到逝者平静地躺着,他的亲友们被安排坐在后面的木椅上,几个和尚围绕在他身边做法事。小喇叭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循环往复,将亲友们脸上的悲伤一遍遍抚平。蓦然地,我就想起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里面写到明教被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在即将惨遭灭顶之灾的时候,明教众教徒在重伤之下仍挣扎着爬起念诵明教经文:“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每每读到这一段,我总是唏嘘不已,一方面为明教教义所感动,另一方面又为世人悲叹,是啊!这世上的忧患与悲伤总是那么多,多得让人断肠!
寺庙的小路上,一个身披灰衫的小和尚从我们身边走过去,他的脸上仍是稚气未脱,脚步却是急急忙忙。我不知道他是谁,不知道他要去哪里,但是一瞬间,我却有一种恍惚的感觉:这雨,这山,这人,都仿佛出于一种朦胧的状态了。
往前走,便到了宝殿。宝殿外放置一只木架,木架上系着无数的红绸带,它们一股脑地涌入我的视线里,红得灿烂无比,好像木架上轰轰烈烈地盛开了一朵朵花。一阵风吹来,红绸带迎风飞舞,将热闹与喜庆尽情演绎。随手拿起一条红绸带,上面用黑色墨水笔写着:“希望高考可以考到375!”这一定是某个高三的学生在许愿烧香后留下的了。再接着看其余的红绸带,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都是写着各人美好的愿望,留下了他们的欢喜与憧憬。我似乎能想到他们下笔的情景了:他们嘴角含笑,将自己最热烈的希望写下,虔诚的一笔一划间,这红绸带仿佛便真能跨越时间与空间,将他们祈求的好运带来。
天空中的细雨下得更密了,半空中凝结着无数白茫茫的雨滴与雾气,微风吹过,它们便行云流水般地飘动起来,整个山间宛如仙境。我站在雨中,左手边唱着咿咿呀呀的丧歌,右手边飘着鲜红如火的绸带,禁不住想: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一面上演着离别与悲伤,一面又诠释着欢喜与期待,二者相行不悖,共同形成了这样一个繁盛的大千世界。
殿内,菩萨宝相庄严,俯视着人世间的悲欢。他看到的有失去一切的行将就木者,也有牙牙学语的潇湘稚子;有贫困潦倒的落魄书生,也有一帆风顺的得意高官;有青春不再的老年白发,也有朝气蓬勃的少年红颜……然而菩萨无言,以慈悲的眼光怜悯着世间。
一边是凄凉的死亡与逝去,一边是绵绵不尽的希望与期盼。这是仙境,也是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