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戴面具吗
在欧洲各国的语言中,都是用“person”这个词表示人的,原因在于这个字表示人,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恰当性。因为拉丁文”person:”这个字的真正意义是指演员面具,实际上也没有人把自己的真面目显露出来,每个人都戴上了一副面具,都在扮演一个角色。
——叔本华《论人类心理》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问这样一个问题。人,活在这个社会上,为什么要戴一副面具,人需要戴面具吗?人是赤裸裸地来到了这个世上,就在下一秒,人就需要衣服来掩盖自己的身体,那时候的人其实就是戴上了面具,而且是社会化的面具。而且人不断地更换衣服,不断地改变发型,每天都呈现出不同的面具,而且用这样的面具去生活,请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日子是摘下面具做了真正的自己。
最近遇到了一些人,一度被认为是社会边缘化的人。在正常人的眼里,他们穿着打扮奇异,性格古怪,做事特立独行,被人们称为“奇葩”。比如前段时间遇到了一个被我们称之为“巴尔扎克”的人,取这个外号,在外表上果然与文学大师巴尔扎克长得十分相似。略长微卷的头发披肩,身体有些发福,肚子鼓在外面,走起路来一摇一摆。走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会被认为从欧洲18世纪穿越过来的野蛮人。那天和几位作家一起吃饭时,这位“巴尔扎克”先生也在场,我对他印象特别深。他情绪高昂,思绪跳跃,讲话如一阵风,总跟不上他离奇的思维。他现在没有稳定的职业,靠做各类培训辅导赚钱生活。听说以前在单位的时候,谁也管不了他,他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必他这样的自由,哪个单位都给不起,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那天我师父对他的印象很不好,说他简直就是个野蛮人,粗俗而邋遢,长得跟日本奥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一模一样,称他“巴尔扎克”还不知道将他抬高了多少台阶呢。那天晚上,我的师傅和“巴尔扎克”睡在同一个房间,“巴尔扎克”到穿着内裤在他面前晃了一个晚上看世界杯,有时候就像要跳进电视机里帮着踢球,简直就是一个疯子。
其实我对“巴尔扎克”的印象还不错,不是说外在的。他外在那副邋遢样换成谁都忍受不了,不过他看上去倒像一个穷困潦倒的艺术家。“巴尔扎克”那些夸张的表情,激动的样子,让我感觉到了真实。因为现在社会的很多人被压抑和束缚的东西太多,伪装的因素太多,就像一杯水,看似清澈其实很浑浊。但是为什么真实的人往往会成为边缘化的人呢,因为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只有染上色彩,才会认为是社会上的人,不然就会成为外星人。
这些天又碰到了一位画家,他的作品一看就非常得新颖独特,在本地罕有,可是就是在本地得不到认可,在外地名声很大。有人会问:连本地都得不到认可的作品也能称得上好作品?不走出小圈,哪能进入大圈。可是从他的作品中,我能看出他的心情与思想,千百块石头,有千百张变换不同的脸,将中间一个瓶子挤压,瓶子最终出现了裂缝。他的画传递了他的心情,在来自外界的巨大压力之下,他渐渐地扭曲变形,那是人性情的扭曲与变形,因而整幅图的调子是以灰色悲伤的基调为主,他想挣脱却无力逃脱。其实这才是真实,真正人性的流露。他可以选择戴上假面具被同化,然和跟大家和睦地相处在一块,但是他没有,最终选择了去外地发展。在这个社会上,不懂得戴面具的人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确实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忍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冷嘲热讽,忍受一个人的孤独,这就需要信仰的支撑。
在这个社会上,只要是俗人,就要戴上一副假面具,用来保护自己,也用来靠近别人。真的很少的时间,我们是摘下面具的,与亲人或者知心的朋友聊聊天,谈谈心。因为真正能摘下面具生活的人要么是那些稀奇古怪的人,世人皆笑,要么是高高在上的圣人,只能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