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口碑进组织部
为官一任,总会留下点儿印记。为怀念为民造福的官员,人们往往刻碑勒石。但历史证明,那些有形的石碑远不如无形的口碑。
口碑,出于众口,源于人心,是民声反映,是民情体现,是民心流露,是民意集成。是群众口头称颂或批评,是老百姓对官员清正与贪腐的评定。是执政者政绩反馈和政风测评,是人民群众对某人、某事、某项决策发自内心的褒贬。是爱民者得民心的真情回报,是坑民者失民意的真实反馈。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自古以来,口碑一直是老百姓评价官员的民间标准,为官勤与惰、优与劣、廉与贪,从老百姓口碑中就能听出来。你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口碑肯定好。反之,口碑肯定差。
今天,对于国家公务人员,尤其是那些手握实权重权的领导干部,口碑仍能“称”出世道人心。执政者的人品与行为,能力与政绩,群众看得最透彻,听得最清楚,评得最具体,反映的问题最具客观性、真实性和针对性,也最有发言权。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口碑是一种荣誉象征,更是一种人格魅力展示,世界上最永恒、最深刻的印记,绝不是铭刻在石头上的文字,而是留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和有口皆碑的赞颂。只有赢得人心,才能赢得好口碑。
金杯银杯靠一时努力可以得到,口碑则要靠一惯、乃至一生的奋斗去争取。好口碑是流血流汗流出来的,是真抓实干干出来的,是以心换心换出来的,弥足珍贵。
但现行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口碑却登不了大雅之堂,既上不了组织部的办公桌,也进不了干部的档案袋,更不能成为常委会讨论决定的依据。一个人口碑再好,顶多作个参考。口碑再差,想重用也能找出多种理由,作出“合理”解释。
数十万人的口碑,远比不上一人提议和一纸组织鉴定。口碑是地地道道无足轻重的点缀。有人形象地说:“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喜欢;不怕群众不答应,就怕领导不认可”。
口碑进不了组织部,干群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必然受损。事实证明,光有“金杯、银杯”,没有好口碑的官员并不鲜见。一些口碑极差的官员,反而官运亨通,风光无限,在老百姓一片骂声中扶摇直上,官居高位。被查处后,从通报上看到,他们早在前几任职位上,就与人通奸,包养情妇,贪污受贿,数额巨大,非法拥有大量财产。
邓小平同志曾说: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赞成不赞成,当作衡量改革得失正误的标准。其实讲的就是口碑。中共中央要求:“要扩大考核民主,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进一步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结果,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但口碑就是进不了组织部。
选拔任用干部,重视、倾听、采纳口碑,让口碑成为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可靠依据和干部任职的通行证,才能有效拓宽群众参与、监督途径和渠道,把群众满意度落实到操作层面,改变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少数人的现状,
让口碑进组织部,领导干部才能在好口碑上下真功夫、花大力气,改作风,下高楼,出深院,走基层,重视民生,情系百姓。为赢得好口碑,不敢越雷池一步。做到“呼声怨声指责声声声入耳,好事难事热点事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