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慎独
慎独是一种情操,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自律,是一种坦荡。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慎独”一词最早出自《大学》第七章:“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其意思就是: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所以君子为了让自己对自己满意,就一定会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慎独”的典范。可以说,杨震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希望广大共产党人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都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举反腐利剑,横扫了一大批“大老虎”,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些腐败分子,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放松了为官之道德修养,失去了理想信念、失去了做人的原则,面对各种诱惑没有“慎独”的能力所致。像令政策、杜善学之流在任之时,大都在众人面前慷慨激昂、大讲特讲反腐倡廉教育,背地里却收受万贯之财;还有天津武长顺稳扎稳打40年,每天骑自行车上班,为人讲义气,做事低调,群众口碑还挺好,谁知他是个大贪官呢?这些人随着官位的提升就失去自我约束力,变成了双面脸,一边阳,一边阴,白天是人,晚上是鬼。上班时道貌岸然,八小时以外确声色犬马,花天酒地,从根本上背离了慎独的初衷。
在当今形势复杂,社会转型、矛盾集中突发关键时期,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提倡这种“慎独”精神,自觉做到慎独。要以中纪委查处的反面典型为镜子,以《党章》为准绳,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扎实整改。《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二是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党的干部要耐得寂寞和孤独,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实实做官,永远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和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