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与冰书带来的反思
报纸上,一则新闻吸引了我。冰桶挑战退烧之后,网上又兴起冰书挑战,这是缘起于廖伟棠在“脸书”上收到台湾诗人鸿鸿列出影响他的十本书,并点名挑战了廖先生和其他九个朋友,要求他们迅速做大并且在扩散十个人,以此类推。然而,与之前的冰桶挑战的火热相比,知道的人寥寥。于是乎他杜撰出“冰书挑战”。两个游戏出发点和玩法都不同,但也有相似之处。冰桶挑战是由新西兰癌症协会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旨在引起人们对渐冻症患者的注意,同时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这项活动的规则为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该便可以要求其他人来参与。此项慈善活动一经传播受到热烈响应,迅速蔓延。演艺圈、政坛、体育界、商海的精英纷纷加入其中。然而,随着活动不断推动,它慢慢偏离初衷,越来越多人把其当成娱乐来对待,看哪个明星人缘好,哪些商业领袖之间有恩怨,而将主旨忘得一干二净。冰桶挑战进行着,渐冻人却并未得到改善,捐款的数量和人数少之又少。看似喧嚣的公益活动,观者更多的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接受挑战者亦是博人眼球,吸引人气。
冰书挑战这个名字就是基于此,借以反讽冰桶这项游戏。报道中廖伟棠的一段话令人唏嘘:“最震惊我的答案,是有大约近百人只罗列了课本,其中有几个人还强调除了课本,他们没有看过任何书,也有很多人绞尽脑汁都凑不够十本书”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哀。一项慈善公益活动,到了我们这变成吸引眼球的娱乐活动,大家盲目跟风,袖手看热闹,而忽略了那些本该是此活动倡导关注的人群。玩到最后除了浪费水资源博人一乐,就再也没有它本该有的意义。各位大咖玩得不亦乐乎之时,恰逢我国多地遭遇旱灾,这边一桶水浇个痛快淋漓,那边却忍受着没水的苦恼。相对于冰桶的狂热,冰书的冷更值得我们反思,廖先生所言或许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正常的,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但请恕我孤陋寡闻,不知正常在哪,或许是我书生意气,对于这样在大多数人眼里“正常”的事偏偏“小题大做”诚如有人认为当今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哪有功夫去慢慢翻看书,即便有时间也想旅游,或者打麻将唱歌,好好放松,何必读那些没用的劳什子,没有书照样活。有的人则将功利主义贯彻到底,虽说是看书但主要是跟工作有关的工具书、考试用的教材资料、心灵鸡汤、厚黑学、或者是那些“成功学大师”们所著的畅销书。有的人则抱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看电视剧,或那些胡编乱造的穿越玄幻网络小说。
有一项世界各国人均读书量排名,我们以4.3本垫底。曾几何时,先辈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腹有诗书气自华”“学海无涯苦作舟”勉励后学,如今却被许多人抛到一边。国外随处可见捧着书读的“书虫”而在我们则都是低头玩手机的“网虫”。有人说现在读书没用,挣钱才重要。这话我不敢苟同,钱满足我们的物质需求,是该努力去赚。但挣到钱后,精神荒芜空虚,各种奇葩炫富出现。物质与精神像人的左右手,国家也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缺一不可。而人们只重视物质这只手,而忽略精神。想想为何那些读书量大的国家,文明程度和素养那么高,遵守秩序,注重环保。而我们呢,曾经的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却截然相反。喧嚣浮躁让我们迷失了,大家宁愿去做无聊的事来打发时间,而不愿去多读几本书。读书成为习惯是一种享受,有人说没有时间读书,每天临睡前读几页总能做到吧。日积月累读书思考,就会发现你更加睿智冷静。
倘若,你对冰桶挑战的真实意义弄不清,或者只是觉得好玩而无意去帮助那些身处病痛中的渐冻症患者的,那还是少浪费水资源,放下冰桶。转身接受冰书挑战,这样能让你狂热的心冷静下来反思。